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969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包括晶片外壳体和引脚,所述引脚环绕固设在晶片外壳体的外表面边缘,所述晶片外壳体呈方形板状结构,且晶片外壳体的上表面四边开设有第一凹槽,晶片外壳体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隔板,所述第一凹槽的上表面滑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贯穿隔板,且滑杆的嵌入端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设计防护板,通过内螺纹圆环对滑杆的挤压,使得防护板沿着第一凹槽滑动伸出,实现对引脚的保护,避免引脚在拿捏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且不影响晶片的正常安装,设置散热薄板,提高晶片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
本技术属于芯片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也包括被动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集成电路的封装有表面贴着封装、PLCC封装、PQFP封装等多种方式,其中PQFP封装的芯片的四周均有引脚,一般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这种封装形式。现有的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存在传统的PQFP封装的芯片,其引脚暴露在外部,在芯片的运输以及拿捏放置过程中,易碰撞折弯引脚,影响到芯片的装配以及使用性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存在传统的PQFP封装的芯片,其引脚暴露在外部,在芯片的运输以及拿捏放置过程中,易碰撞折弯引脚,影响到芯片的装配以及使用性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包括晶片外壳体和引脚,所述引脚环绕固设在晶片外壳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包括晶片外壳体(1)和引脚(11),所述引脚(11)环绕固设在晶片外壳体(1)的外表面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外壳体(1)呈方形板状结构,且晶片外壳体(1)的上表面四边开设有第一凹槽(2),晶片外壳体(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之间形成有隔板(3),所述第一凹槽(2)的上表面滑动设置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滑杆(6),所述滑杆(6)滑动贯穿隔板(3),且滑杆(6)的嵌入端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第二凹槽(4)的内底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柱(10),所述外螺纹柱(10)的外表面环绕固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包括晶片外壳体(1)和引脚(11),所述引脚(11)环绕固设在晶片外壳体(1)的外表面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外壳体(1)呈方形板状结构,且晶片外壳体(1)的上表面四边开设有第一凹槽(2),晶片外壳体(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之间形成有隔板(3),所述第一凹槽(2)的上表面滑动设置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滑杆(6),所述滑杆(6)滑动贯穿隔板(3),且滑杆(6)的嵌入端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第二凹槽(4)的内底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柱(10),所述外螺纹柱(10)的外表面环绕固设有内螺纹圆环(8),所述内螺纹圆环(8)与滑杆(6)相紧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圆环(8)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且内螺纹圆环(8)的上表面与外螺纹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贺山许海涛易刚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宇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