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空压泵体以及双缸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3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缸空压泵体以及双缸压缩机,其中,双缸空压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承、第一气缸、中隔板、第二气缸以及第二轴承,中隔板开设有汇集腔,第一气缸开设有第一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汇集腔的第一引气孔,第一轴承设有将第一压缩腔连通至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气缸开设有第二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汇集腔的第二引气孔,第二轴承开设将第二压缩腔连通至第二引气孔的第二排气通道,其中,第一气缸开设有将汇集腔连通至外部的出气孔。第一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从能够相互抵消掉、衰减噪音,从而降低了双缸空压泵体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噪音抑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缸空压泵体以及双缸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缸空压泵体以及双缸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主要部件,而噪音是影响空调等家电设备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空调品质的重要标准。当前双缸压缩机的各个气缸的排气噪音降低主要通过消音器来实现,然而受到双缸压缩机内部空间的限制,消音器消音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噪音抑制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缸空压泵体,其旨在解决噪音抑制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缸空压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承、第一气缸、中隔板、第二气缸以及第二轴承,所述中隔板开设有汇集腔,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第一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一引气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将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开设有第二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二引气孔,所述第二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气孔的第二排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将汇集腔连通至外部的出气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引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气孔同轴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引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气孔的孔径相等。可选地,所述双缸空压泵体还包括所述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套接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与所述第一轴承共同形成第一初段消音腔,所述第一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的第一排气前孔,以及将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后孔,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第一排气前孔和所述第一排气后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前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和/或,所述第一排气后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可选地,所述双缸空压泵体还包括所述外层消音器,所述外层消音器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套接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外层消音器共同形成收纳所述第一消音器的外层消音腔,所述第一轴承还开设有将所述出气孔连通至所述外层消音腔的避让通孔,所述外层消音器开设有将所述外层消音腔连通至外部的外层出气孔。可选地,所述双缸空压泵体还包括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套接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消音器与所述第二轴承共同形成第二初段消音腔,所述第二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初段消音腔的第二排气前孔,以及将所述第二初段消音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气孔的第二排气后孔,所述第二初段消音腔、第二排气前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后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可选地,所述第二排气前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排气后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可选地,所述汇集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缸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双缸空压泵体。第一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将在汇集腔处汇集,由于第一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是不用的音源,因此,在音波上存在相位差,第一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内产生的噪音从能够相互抵消掉、衰减噪音,从而降低了双缸空压泵体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噪音抑制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缸空压泵体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缸空压泵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缸空压泵体。该双缸空压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承100、第一气缸200、中隔板300、第二气缸400以及第二轴承5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双缸空压泵体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包括其他与本申请专利技术点无关的结构部件,如与第一轴承100配合的第一曲轴、与第一曲轴连接并位于第一气缸200内的第一活塞、与第二轴承500配合的第二曲轴以及与第二曲轴连接并位于第二气缸400内的第二活塞,等等,在此不一一罗列,且附图中并未示出这些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承100、第一气缸200、中隔板300、第二气缸400以及第二轴承500可以是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此时,该双缸空压泵体为立式,第一轴承100、第一气缸200、中隔板300、第二气缸400以及第二轴承500也可以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此时,该双缸空压泵体为卧式。中隔板300开设有汇集腔301。第一气缸200开设有第一压缩腔201以及连通至汇集腔301的第一引气孔202,第一轴承100设有将第一压缩腔201连通至第一引气孔202的第一排气通道101,这样,从第一压缩腔201排出的气体,将依次从第一排气通道101、第一引气孔202而排到汇集腔301处,与此同时,第一压缩腔201内产生的噪音也将沿着第一排气通道101、第一引气孔202传递到汇集腔301。第二气缸400开设有第二压缩腔401以及连通至汇集腔301的第二引气孔402,第二轴承500开设将第二压缩腔401连通至第二引气孔402的第二排气通道501,这样,从第二压缩腔401排出的气体,将依次从第二排气通道501、第二引气孔402而排到汇集腔301处,与此同时,第二压缩腔401内产生的噪音也将沿着第二排气通道501、第二引气孔402传递到汇集腔301。其中,第一气缸200开设有将汇集腔301连通至外部的出气孔203,这样,从第一压缩腔201排出的气体及从第二压缩腔401排出的气体将共同汇集于汇集腔301处,并从汇集腔301处共同经出气孔203一起排出,与此同时,第一压缩腔201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401内产生的噪音将在汇集腔301处汇集,然后于汇集腔301共同经出气孔203向外部传递。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汇集腔301可以呈三通孔结构,其中,三个孔分别与第一引气孔202、第二引气孔402和出气孔203对接;空心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汇集腔301也可以为沿从第一轴承100指向第二轴承500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利于简化生产制造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压缩腔201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401内产生的噪音将在汇集腔301处汇集,由于第一压缩腔201内产生的噪音和第二压缩腔401内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承、第一气缸、中隔板、第二气缸以及第二轴承,所述中隔板开设有汇集腔,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第一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一引气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将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开设有第二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二引气孔,所述第二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气孔的第二排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将汇集腔连通至外部的出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承、第一气缸、中隔板、第二气缸以及第二轴承,所述中隔板开设有汇集腔,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第一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一引气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将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开设有第二压缩腔以及连通至所述汇集腔的第二引气孔,所述第二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气孔的第二排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开设有将汇集腔连通至外部的出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气孔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气孔的孔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空压泵体还包括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套接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与所述第一轴承共同形成第一初段消音腔,所述第一轴承开设将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的第一排气前孔,以及将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气孔的第一排气后孔,所述第一初段消音腔、第一排气前孔和所述第一排气后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缸空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前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第二轴承的方向贯通设置的通孔结构;
和/或,所述第一排气后孔为沿从所述第一轴承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鹏宋鹏杰程晓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