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15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其中消音结构,包括消音器本体,所述消音器本体上构造有排气孔,所述消音器本体具有靠近压缩机缸体的第一侧面及远离压缩机缸体的第二侧面,所述排气孔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且所述排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面不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倾斜设置的所述排气孔在处于所述扩容消音腔中的进气口的流通面积得到有效增加,优化了消音器的消音传递损失,减弱声源强度,实现较大程度的降低气动噪声,降噪效果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由气缸、滚子、曲轴、上下法兰组件(包括上下法兰、排气阀片和阀片限位挡板)及滑片组成,通过各泵体零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高压腔(排气腔或压缩腔)和低压腔(吸气腔),滑片与气缸滑片槽间隙配合,在滑片槽内做往复运动,从而使高低压腔容积周期变化,当压缩腔容积减小到一定程度,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达到或超过法兰排气口上方的阀片所受背压时,阀片开启,压缩腔内的气体通过法兰排气口排出腔体外,实现压缩机的周期性吸排气。因压缩机内部排气气流脉动而产生的气动噪声是压缩机主要噪声来源之一,降低气动噪声以满足转子压缩机低噪化发展需求,是目前压缩机产品研发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降低排气气动噪声,通常在法兰排气通道上安装具有扩张腔的消音器,消音器与法兰形成一定的空间,使排气气流产生的声波在空间内部反射、折射以消耗能量,然后由消音器圆形排气口排出到泵体外部,从而降低排气产生的气动噪声。为降低排气阻力,通常设计消音器排气口直径较大,导致由消音器排气口排出气体产生的喷注噪声峰值频率越小,其中低频喷注噪声较为明显,而当消音器排气口设计过小时,则会引起排气阻力过大而导致能效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对消音器的的排气口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倾斜设置的所述排气孔在处于所述扩容消音腔中的进气口的流通面积得到有效增加,优化了消音器的消音传递损失,减弱声源强度,实现较大程度的降低气动噪声,降噪效果得到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音结构,包括消音器本体,所述消音器本体上构造有排气孔,所述消音器本体具有靠近压缩机缸体的第一侧面及远离压缩机缸体的第二侧面,所述排气孔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且所述排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面不垂直。优选地,在由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上,所述排气孔沿所述消音器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消音器本体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θ1,0°<θ1≤45°。优选地,所述排气孔具有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内侧的第一口以及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外侧的第二口,所述消音器本体上还构造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行曲轴,所述曲轴具有第一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旋向,所述第一口处于所述第一旋向的上游,所述第二口处于所述第一旋向的下游。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消音器本体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θ1,0°<θ1≤45°。优选地,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具有处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径向上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轴线连接于第一点,在所述第一点上,具有所述第一旋向的切向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切向线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θ2,90°-θ1≤θ2≤90°。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孔壁呈圆柱形。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通流面积在由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孔壁呈锥台形,且所述锥台形的具有相对的顶面及底面,所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顶面的面积,所述底面处于所述排气孔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内侧的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消音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倾斜设置的所述排气孔在处于所述扩容消音腔中的进气口的流通面积得到有效增加(当排气孔为圆柱孔时,此时对应的进气口大致为椭圆形,面积得到增加),优化了消音器的消音传递损失(提高消音量),减弱声源强度,实现较大程度的降低气动噪声,降噪效果得到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C方向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D方向的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E-E方向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消音器本体;11、排气孔;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通孔;L、第一轴线;M、第二轴线;N、切向线;W、第一旋向。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音结构,包括消音器本体1,所述消音器本体1罩设在压缩机压缩腔的排气口(图未示出)上形成扩容消音腔,以对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气流形成缓冲消音作用,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构造有排气孔11,所述消音器本体1具有靠近压缩机缸体的第一侧面12及远离压缩机缸体的第二侧面13,最好的,所述第一侧面12与所述第二侧面13互相平行且与所述压缩机具有的曲轴轴向相互垂直,所述排气孔11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2及第二侧面13,且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面12不垂直,也即所述排气孔11被相对倾斜的构造于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该技术方案中,倾斜设置的所述排气孔11在处于所述扩容消音腔中的进气口的流通面积得到有效增加(当排气孔11为圆柱孔时,此时对应的进气口大致为椭圆形,面积得到增加),优化了消音器的消音传递损失(尤其是针对个别频段,提高消音量),减弱声源强度,实现较大程度的降低气动噪声,降噪效果得到提升。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7至8所示,优选地,在由所述第一侧面12至所述第二侧面13的方向上,所述排气孔11沿所述消音器本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此时,所述排气孔11的出气口朝向远离所述消音器本体1的轴线一侧,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消音器本体1的轴线与曲轴以及电机转子同轴设置,这样设置,使所述排气孔11的出气气流的流出方向至少不与电机转子形成直接相遇,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所述排气孔11的出气口的高速气流与高速旋转的电机转子之间在旋向上的相向所形成的冲击噪音,以及避免由于气流相冲形成的排气流阻,减小压缩机电机下腔的气流冲击脉动,实现较大程度的降低气动噪声的同时,减小压缩机排气功耗,达到提效降噪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L,所述消音器本体1具有第二轴线M,所述第一轴线L与所述第二轴线M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θ1,0°<θ1≤45°。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排气孔11具有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1内侧的第一口(对应于前述的进气口)以及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1外侧的第二口(对应于前述的进气口),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还构造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用于穿行曲轴,所述曲轴具有第一旋向W,相对于所述第一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器本体(1),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构造有排气孔(11),所述消音器本体(1)具有靠近压缩机缸体的第一侧面(12)及远离压缩机缸体的第二侧面(13),所述排气孔(11)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2)及第二侧面(13),且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面(12)不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器本体(1),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构造有排气孔(11),所述消音器本体(1)具有靠近压缩机缸体的第一侧面(12)及远离压缩机缸体的第二侧面(13),所述排气孔(11)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2)及第二侧面(13),且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面(12)不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侧面(12)至所述第二侧面(13)的方向上,所述排气孔(11)沿所述消音器本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消音器本体(1)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θ1,0°<θ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具有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1)内侧的第一口以及对应于所述消音器本体(1)外侧的第二口,所述消音器本体(1)上还构造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用于穿行曲轴,所述曲轴具有第一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旋向,所述第一口处于所述第一旋向的上游,所述第二口处于所述第一旋向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爱吴健王珺闫鹏举孙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