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23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所述自动坡道结构包括:坡道、连接件和伸缩机构,坡道的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转动连接;连接件设置在坡道靠近换电站仓门的两侧,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外部,第二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内部,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设置在第一部分上,第二连接点设置在第二部分上;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支撑杆和第一拉杆,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连接,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连接,第一拉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点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控制坡道伸缩,便于汽车的进入,便于实现车辆自动更换电池,提高换电站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
本技术涉及车辆换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电能源使用越来越普及,尤其在汽车行业,电动汽车被推广,目前电动汽车面临为电动汽车快速、安全地补充能源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电力补给方式一般包括带车插充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其中插充方式有慢充和快充两种模式。采用插充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电池的初期投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2、充电时间太长,至少要2~4小时,与普通汽车的加油相比,电动汽车补给能源所花费的时间太长,非常不便捷,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快充模式对电池会有较大损伤,导致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主要采用更换电池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插充方式存在的问题,更换电池包需要借助于换电站才能实现电池快速更换,一般换电站的仓门的开启时需要手动放置坡道,使车辆进出,使车辆的进出较为不便,也不利于车辆自动换电。因此,研发换电站的自动坡道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能够自动控制坡道伸缩,便于汽车的进入,便于实现车辆自动更换电池,提高换电站的美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包括:坡道、连接件和伸缩机构,所述坡道的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转动连接,使所述坡道的另一端绕所述坡道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连接处向换电站外部转动;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坡道靠近换电站仓门的两侧,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外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内部,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支撑杆和第一拉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坡道呈直三棱柱状。进一步地,所述坡道长度小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坡道的两侧和底边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对所述换电站仓门进行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平行四边形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伸缩机构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还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坡道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焊接连接。本技术还保护了一种换电站,包括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站的自动坡道,所述自动坡道设置在所述换电站的每个仓门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能够自动控制坡道伸缩,便于汽车的进入,便于实现车辆自动更换电池,提高换电站的美观性。2)本技术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及换电站,能够自动控制坡道伸缩,并且能够密封换电站仓门,减少暴雨天气雨水进入换电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坡道,2-连接件,21-第一连接点,22-第二连接点,23-第三连接点,3-伸缩机构,3-电器集装箱,31-伸缩支撑杆,32-第一拉杆,33-第二拉杆,4-卷拉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坡道1、连接件2和伸缩机构3,所述坡道1的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转动连接,使所述坡道1的另一端绕所述坡道1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连接处向换电站外部转动;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坡道1靠近换电站仓门的两侧,所述连接件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外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内部,所述连接件2设有第一连接点21和第二连接点22,所述第一连接点2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连接22点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支撑杆31和第一拉杆32,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21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31用于驱动所述坡道1拉起或落下,所述第一拉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22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通过固定点旋转,提供所述坡道1拉起或落下的拉力,保证所述坡道1不会脱落,减少所述伸缩支撑杆31收到的拉力。具体地,所述伸缩支撑杆31和所述第一拉杆32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相对两侧。具体地,所述坡道1呈直三棱柱状。进一步地,所述坡道1的短直角边与所述换电站的侧边梁平行。具体地,所述坡道1长度不大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坡道1长度等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高度。具体地,所述坡道1的两侧和底边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对所述换电站仓门进行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1)、连接件(2)和伸缩机构(3),所述坡道(1)的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转动连接,使所述坡道(1)的另一端绕所述坡道(1)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连接处向换电站外部转动;/n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坡道(1)靠近换电站仓门的两侧,所述连接件(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外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内部,所述连接件(2)设有第一连接点(21)和第二连接点(22),所述第一连接点(2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连接点(2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n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支撑杆(31)和第一拉杆(32),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21)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22)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1)、连接件(2)和伸缩机构(3),所述坡道(1)的一端与换电站仓门转动连接,使所述坡道(1)的另一端绕所述坡道(1)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连接处向换电站外部转动;
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坡道(1)靠近换电站仓门的两侧,所述连接件(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外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换电站内部,所述连接件(2)设有第一连接点(21)和第二连接点(22),所述第一连接点(2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连接点(2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
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支撑杆(31)和第一拉杆(32),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21)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22)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电站仓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1)呈直三棱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电站的自动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1)长度小于所述换电站仓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磊王志海张志强吴元和杨欣陈狄松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