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64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吸热装置、多头连接管、散热装置、导热介质输送管、三通管和输送泵,电机吸热装置套设在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所述电机吸热装置包括外罩、垫片和底盘,所述外罩呈下方开口的杯状结构,所述外罩内部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式结构的内罩,所述内罩的内部轮廓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侧轮廓为配合结构,所述外罩的侧壁上开有两组管连接头,所述管连接头的外圆部分上开有轮廓呈圆环状的管棱,所述外罩下侧的水平部分内部开有沉头孔,所述外罩的水平部分上表面设有四组内部开有螺纹的轮廓呈管状的螺纹管。该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可在将电机近乎密封的状态下将电机的热量散出,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现有的部分无人机为了提高机械可靠性将电机的外壳设置成了非镂空的密闭外壳,此设计虽然降低了杂物进入电机内部导致电机故障的几率,但也对电机的散热造成了障碍,而在电机外侧直接增加散热片将会改变无人机的外部结构,影响无人机的空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吸热装置、多头连接管、散热装置、导热介质输送管、三通管和输送泵,电机吸热装置套设在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所述电机吸热装置包括外罩、垫片和底盘,所述外罩呈下方开口的杯状结构,所述外罩内部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式结构的内罩,所述内罩的内部轮廓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侧轮廓为配合结构,所述外罩的侧壁上开有两组管连接头,所述管连接头的外圆部分上开有轮廓呈圆环状的管棱,所述外罩下侧的水平部分内部开有沉头孔,所述外罩的水平部分上表面设有四组内部开有螺纹的轮廓呈管状的螺纹管,所述外罩下方垫有橡胶材质的垫片,垫片下方设置有底盘,螺丝穿过外罩下侧水平部分上的沉孔后穿过垫片上的通孔进入底盘内部的螺纹孔中,上侧的管连接头和下侧的管连接头分别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和三通管与输送泵连接,所述输送泵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与多头连接管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吸热装置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电机吸热装置的数量与无人机采用的驱动螺旋桨的电机的数量对应。优选的,所述内罩的内壁上均匀的涂抹有导热硅脂。优选的,所述垫片远离其圆心的环状部分与外罩的下端轮廓对应,所述垫片靠近其圆心的环状部分与内罩的下端轮廓对应。优选的,所述多头连接管设有两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和热管,所述多头连接管包括进水端、中管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与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端套设在热管的一端,另一组多头连接管内的出水端套设在热管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无人机用散热装置,通过电机吸热装置包覆的方式将驱动无人机飞行的电机固定在其内部,通过导热介质流动的方式将电机散发出的热量带走,解决外壳密闭式设计的电机的散热问题,且对无人机的外形影响较小,不会对无人机的空气性能造成过大的影响;此设计可通过增减电机吸热装置、三通管和导热介质输送管的数量适应采用不同数量电机的无人机,具有良好的泛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吸热装置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吸热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多头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吸热装置、101外罩、102垫片、103底盘、104管连接头、105管棱、106螺纹管、107内罩、2多头连接管、201进水端、202中管、203出水端、3散热装置、301散热鳍片、302热管、4导热介质输送管、5三通管、6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吸热装置1、多头连接管2、散热装置3、导热介质输送管4、三通管5和输送泵6,电机吸热装置1套设在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所述电机吸热装置1包括外罩101、垫片102和底盘103,所述外罩101呈下方开口的杯状结构,所述外罩101内部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式结构的内罩107,所述内罩107的内部轮廓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侧轮廓为配合结构,所述外罩101的侧壁上开有两组管连接头104,所述管连接头104的外圆部分上开有轮廓呈圆环状的管棱105,所述外罩101下侧的水平部分内部开有沉头孔,所述外罩101的水平部分上表面设有四组内部开有螺纹的轮廓呈管状的螺纹管106,所述外罩101下方垫有橡胶材质的垫片102,垫片102下方设置有底盘103,螺丝穿过外罩101下侧水平部分上的沉孔后穿过垫片102上的通孔进入底盘103内部的螺纹孔中,上侧的管连接头104和下侧的管连接头104分别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和三通管5与输送泵6连接,所述输送泵6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与多头连接管2连接。具体的,所述电机吸热装置1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电机吸热装置1的数量与无人机采用的驱动螺旋桨的电机的数量对应,电机吸热装置1用于直接吸收无人机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具体的,所述内罩107的内壁上均匀的涂抹有导热硅脂,填充内罩107和电机之间的间隙,增加导热效率。具体的,所述垫片102远离其圆心的环状部分与外罩101的下端轮廓对应,所述垫片102靠近其圆心的环状部分与内罩107的下端轮廓对应,垫片102密封101外罩和107内罩内部的空间。具体的,所述多头连接管2设有两组,所述散热装置3包括散热鳍片301和热管302,所述多头连接管2包括进水端201、中管202和出水端203,所述进水端201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与输送泵6连接,所述出水端203套设在热管302的一端,另一组多头连接管2内的出水端203套设在热管302的另一端,多头连接管2、导热介质输送管4、三通管5、热管302、外罩101和内罩107内部的空间内部均填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以为蒸馏水和硅油等。具体的,该无人机用散热装置,无人机电机发热将热量传导至电机吸热装置1内部的导热介质内,输送泵6将导热介质在管路内不断循环,由于无人机工作时通常处于高速的移动状态,无需采用额外的吹向散热鳍片301的电风扇,通过流过无人机周围的空气不断的流过散热鳍片301之间的间隙,从而将管路内部的导热介质内部的热量散出,底盘103为环状结构,无人机的电机的线缆可从底盘103下方的开口直接拉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吸热装置(1)、多头连接管(2)、散热装置(3)、导热介质输送管(4)、三通管(5)和输送泵(6),其特征在于:电机吸热装置(1)套设在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所述电机吸热装置(1)包括外罩(101)、垫片(102)和底盘(103),所述外罩(101)呈下方开口的杯状结构,所述外罩(101)内部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式结构的内罩(107),所述内罩(107)的内部轮廓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侧轮廓为配合结构,所述外罩(101)的侧壁上开有两组管连接头(104),所述管连接头(104)的外圆部分上开有轮廓呈圆环状的管棱(105),所述外罩(101)下侧的水平部分内部开有沉头孔,所述外罩(101)的水平部分上表面设有四组内部开有螺纹的轮廓呈管状的螺纹管(106),所述外罩(101)下方垫有橡胶材质的垫片(102),垫片(102)下方设置有底盘(103),螺丝穿过外罩(101)下侧水平部分上的沉孔后穿过垫片(102)上的通孔进入底盘(103)内部的螺纹孔中,上侧的管连接头(104)和下侧的管连接头(104)分别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和三通管(5)与输送泵(6)连接,所述输送泵(6)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与多头连接管(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吸热装置(1)、多头连接管(2)、散热装置(3)、导热介质输送管(4)、三通管(5)和输送泵(6),其特征在于:电机吸热装置(1)套设在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所述电机吸热装置(1)包括外罩(101)、垫片(102)和底盘(103),所述外罩(101)呈下方开口的杯状结构,所述外罩(101)内部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式结构的内罩(107),所述内罩(107)的内部轮廓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上侧轮廓为配合结构,所述外罩(101)的侧壁上开有两组管连接头(104),所述管连接头(104)的外圆部分上开有轮廓呈圆环状的管棱(105),所述外罩(101)下侧的水平部分内部开有沉头孔,所述外罩(101)的水平部分上表面设有四组内部开有螺纹的轮廓呈管状的螺纹管(106),所述外罩(101)下方垫有橡胶材质的垫片(102),垫片(102)下方设置有底盘(103),螺丝穿过外罩(101)下侧水平部分上的沉孔后穿过垫片(102)上的通孔进入底盘(103)内部的螺纹孔中,上侧的管连接头(104)和下侧的管连接头(104)分别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4)和三通管(5)与输送泵(6)连接,所述输送泵(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邦迈斯高新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