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04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包括支架(3);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连接板(4);电机连接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个电机(1);电机顶部的输出轴贯穿电机连接板上预留的通孔后,与工件定位盘(2)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工件定位盘的顶部具有垂直定位柱,该垂直定位柱外部套有需要轮齿对正的带外齿工件(10);电机连接板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的正右边固定设置有一个气缸固定板(9);气缸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气缸(8);气缸左侧的输出端与一个检齿传感器支架(7)的右侧固定连接;检齿传感器支架的左端顶部安装有检齿传感器(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轮齿对正机构,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将带外齿工件的轮齿进行对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齿对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齿对正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工厂在加工带外齿工件时,需要先找正该带外齿工件中轮齿的齿顶或者齿根位置。其中,在采用人工对正时,可通过人们的眼睛观察,转动相应的角度进行调整。但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需要通过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上下工件,就需要先将工件转动到适应的位置,并使工件的轮齿对正,以便于机械手抓取,最终实现自动化。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装置,能够将带外齿工件的轮齿进行对正,以便于后续工序中的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下一步的抓取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轮齿对正机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包括框架结构的支架;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分布的电机连接板;电机连接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个电机;电机顶部的输出轴贯穿电机连接板上预留的通孔后,与工件定位盘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工件定位盘的顶部具有垂直定位柱,该垂直定位柱外部套有需要轮齿对正的带外齿工件;电机连接板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的正右边固定设置有一个气缸固定板;气缸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气缸;气缸左侧的输出端与一个检齿传感器支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检齿传感器支架的左端顶部安装有检齿传感器。其中,电机连接板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的前后两侧,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对射架;每个对射架在朝向工件定位盘的一侧,安装有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其中,检齿传感器安装在检齿传感器支架左端顶部中间位置。其中,支架安装在一个工作平台的顶面。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将带外齿工件的轮齿进行对正,以便于后续工序中的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下一步的抓取动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件的整体生产成本,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齿对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工件定位盘,3、支架,4、电机连接板,5、对射架;6、检齿传感器,7、检齿传感器支架,8、气缸,9、气缸固定板;10、带外齿工件,20、垂直定位柱,100、工作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包括框架结构的支架3;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分布的电机连接板4;电机连接板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个电机1;电机1顶部的输出轴贯穿电机连接板4上预留的通孔后,与工件定位盘2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固定连接);工件定位盘2的顶部具有垂直定位柱20,该垂直定位柱20外部套有需要轮齿对正的带外齿工件10;电机连接板4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2的正右边固定设置(例如螺钉连接)有一个气缸固定板9;气缸固定板9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气缸8;气缸8左侧的输出端(即活塞杆)与一个检齿传感器支架7的右侧固定连接;检齿传感器支架7的左端顶部安装有检齿传感器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带外齿工件10,可以为中心带孔的齿轮、带轮等。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电机连接板4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2的前后两侧,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对射架5;每个对射架5在朝向工件定位盘2的一侧,安装有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带外齿工件10是否放到工件定位盘2上,即检测工件有无;具体实现上,对射型光电传感器为现有技术成熟的电子元件,传感器厂家众多,可自行选择。例如可以为浙江比克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型号为BKD-T61(E3Z-T61),用以检测工件有无。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是由发射端发出红外或红光,接收端接受。如果有物体经过将光线切断,便输出信号,从而可以检测带外齿工件10是否放置到工件定位盘2顶部的垂直定位柱20上。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检齿传感器6安装在检齿传感器支架7左端顶部中间位置。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支架3安装在一个工作平台100的顶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具体实现上,将电机连接板4固定在支架3上,并将工件定位盘2与电机1连接。气缸8通过气缸固定板9连接在电机连接板4顶面。可通过调整气缸固定板9的高度,适应不同厚度的带外齿工件。将气缸8与检齿传感器支架7相连,并在检齿传感器支架7上安装检齿传感器6。两个对射架5固定在电机连接板4顶面,并在对射架5上安装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用以检测工件有无。本技术在工作时,将带外齿工件10放置于工件定位盘2上。通过对射架5上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检测有无,气缸8带动检齿传感器支架7,将检齿传感器6置于合适位置(例如检齿传感器支架7左端顶部中间位置),电机1带动工件定位盘2及带外齿工件10缓慢旋转,检齿传感器6在检测到带外齿工件10到达所需位置(即齿顶或者齿根位置)后,经外围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控制电机1的停止,实现轮齿对正。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自动化生产线的后续工序中的机器人的机械手,对带外齿工件10进行下一步的抓取动作,具体实现上,检齿传感器6,具体可采用扩散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例如:可以采用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3F-DS30C4的漫反射光电开关。当检齿传感器向带外齿工件10方向发射光束时,带外齿工件10发生漫反射,其中,带外齿工件10转到齿顶和齿根位置时,返回接收器的组合光的光线不同,传感器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具体实现上,找正带外齿工件10轮齿的齿顶或者齿根,依据生产要求,检齿传感器6在齿顶位置,有信号输出,齿根位置无信号输出。具体实现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以采用三菱FX3U系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由于检齿传感器为光电开关,当检测到外齿工件10轮齿的齿顶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PLC,PLC依据电信号的有无,判断是否控制电机执行停止命令(例如有电信号时,控制电机停止,而无电信号时,不控制电机停止),从而可以由PLC控制电机停在外齿工件10轮齿的齿顶位置。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在后续工序中,用于抓取带外齿工件的机械手,可以为现有的机械手,例如为六轴机械手(工业机器人)。具体例如可采用ABB机器人(型号为IRB2400)、库卡机器人(型号为KR60-3F)等。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齿对正机构,该机构可用于生产线中带齿工件的轮齿对正,便于实现自动化,使用安全可靠,适用性高,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件的劳动成本。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将带外齿工件的轮齿进行对正,以便于后续工序中的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下一步的抓取动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的支架(3);/n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分布的电机连接板(4);/n电机连接板(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个电机(1);/n电机(1)顶部的输出轴贯穿电机连接板(4)上预留的通孔后,与工件定位盘(2)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n工件定位盘(2)的顶部具有垂直定位柱(20),该垂直定位柱(20)外部套有需要轮齿对正的带外齿工件(10);/n电机连接板(4)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2)的正右边固定设置有一个气缸固定板(9);/n气缸固定板(9)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气缸(8);/n气缸(8)左侧的输出端与一个检齿传感器支架(7)的右侧固定连接;/n检齿传感器支架(7)的左端顶部安装有检齿传感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齿对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的支架(3);
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分布的电机连接板(4);
电机连接板(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个电机(1);
电机(1)顶部的输出轴贯穿电机连接板(4)上预留的通孔后,与工件定位盘(2)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
工件定位盘(2)的顶部具有垂直定位柱(20),该垂直定位柱(20)外部套有需要轮齿对正的带外齿工件(10);
电机连接板(4)的顶面,在工件定位盘(2)的正右边固定设置有一个气缸固定板(9);
气缸固定板(9)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气缸(8);
气缸(8)左侧的输出端与一个检齿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亚杰杜慧起庞党峰李成营马立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