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01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涉及泵筒珩磨装置技术领域,以避免泵筒本体单边厚度太小而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点扁或段扁等缺陷,降低薄壁泵筒在珩磨过程中的废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筒本体和两个厚壁套筒,厚壁套筒套设在泵筒本体的左右两端,厚壁套筒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通孔,泵筒本体开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内配设有固定螺栓,厚壁套筒配设有用于对厚壁套筒夹紧的夹持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
本技术涉及泵筒珩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薄壁泵筒用发防扁点珩磨工装。
技术介绍
抽油泵具有综合成本低、功率消耗小,经济效益高,安全可靠,便于维修、检测,有利于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国内外原油开采需求量增大,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力度,以及抽油泵市场的复苏,国内外对抽油泵泵筒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特别是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于大口径、薄壁泵筒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对于珩磨过程中,如何尽快解决薄壁泵筒的扁点和段扁问题,提高薄壁泵筒的成品合格率,是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目前薄壁泵筒在珩磨加工时,由卡瓦直接接触在薄壁泵筒的外表面,利用油缸的回缩,把薄壁泵筒固定在珩磨机平台上。由于薄壁泵筒单边厚度仅为3.175mm,当油缸回缩力过大时,易造成泵筒托瓦夹持处变形,产生点扁或段扁的问题;当油缸回缩力过小时,对薄壁泵筒的夹持力不足,泵筒本体滑动造成泵筒本体划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以避免泵筒本体单边厚度太小而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点扁或段扁等缺陷,降低薄壁泵筒在珩磨过程中的废品率。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包括泵筒本体和两个厚壁套筒,厚壁套筒套设在泵筒本体的左右两端,厚壁套筒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通孔,泵筒本体开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内配设有固定螺栓,厚壁套筒配设有用于对厚壁套筒夹紧的夹持单元。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夹持单元包括下托瓦座、下托瓦本体、上托瓦本体、上托瓦座;下托瓦本体设置在下托瓦座上端,上托瓦本体设置在上托瓦座下端,下托瓦本体上端开设有下凹槽,上托瓦本体下端开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与上凹槽扣合形成用于放置厚壁套筒的放置槽。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下托瓦座和上托瓦座的外壁还设置有用于对下托瓦座和上托瓦座压紧的油缸。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泵筒本体的下方还设置有水平的珩磨平台,下托瓦座的下端与珩磨平台相互连接。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泵筒本体包括成品段和两个余料段,两个余料段分别位于成品段的左右两侧,螺纹孔开设在余料段,螺纹孔的边缘与靠近的成品段的一端距离10-20mm。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厚壁套筒与泵筒本体为间隙配合。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通孔为台阶孔,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通孔沿圆周方向阵列分布。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固定螺栓的下端位于螺纹孔内部,固定螺栓的下端与泵筒内壁之间相距1-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增设厚壁套筒,厚壁套筒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厚壁套筒套设在泵筒本体的左右两端,上卡瓦本体和下卡瓦本体直接对厚壁套筒进行夹持,而不直接固定在泵筒本体外表面,避免了上卡瓦本体和下卡瓦本体直接与泵筒本体的直接接触,对泵筒本体起到保护作用;在泵筒本体开设有多个通孔,厚壁套筒开设有螺纹孔,通孔和螺纹孔内配设有固定螺栓,使泵筒本体与厚壁套筒保持一体性,避免泵筒本体与厚壁套筒发生相对转动,解决泵筒本体因油缸收缩预紧力不足,导致泵筒本体在珩磨过程中滑动造成泵筒本体划伤的问题;通过增设厚壁套筒,传递油缸的预紧力,避免出现由于预紧力过大造成泵筒本体出现点扁或段扁的现象;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2、下凹槽与上凹槽均为弧形的半圆槽,下托瓦本体和上托瓦本体扣合时,下凹槽与上凹槽扣合形成圆形的放置槽,厚壁套管设置在放置内,在下托瓦座和上托瓦座的外壁设置有油缸,油缸用于对下托瓦座和上托瓦座进行压紧;上托瓦本体和下托瓦本体分别固定设置在上托瓦座和下托瓦座内,保证对厚壁套筒的固定稳定性。3、下托瓦座的下端设置有水平的珩磨平台,保证两个下托瓦座安装到珩磨平台上,泵筒本体的两端通过下托瓦座上端的夹持单元进行固定完毕后,泵筒本体保持水平,进一步保证珩磨的精度。4、本技术的泵筒本体分为成品段和余料段,螺纹孔开设在余料段,当泵筒本体在珩磨完毕后,需要对余料段进行切除,切除后的余料段回收利用制备泵筒本体,螺纹孔的边缘距离成品段的边缘10-20mm,保证了螺纹孔在加工完毕后的稳定性,以及方便对余料段进行切除,减少螺纹孔对余料段切除的影响。5、厚壁套筒与泵筒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通过固定螺栓实现,厚壁套筒与泵筒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避免对厚壁套筒与泵筒本体进行安装固定时,泵筒外壁发生摩擦损耗而提高泵筒本体的废品率。6、所述通孔为台阶孔,对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时,使固定螺栓的端部隐藏在台阶孔内,保证对厚壁套筒安装的稳定性,四个台阶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泵筒本体对应台阶孔设置有螺纹孔,当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时,保证泵筒本体与厚壁套筒受力均与,保证泵筒本体与厚壁套筒的稳定性。7、固定螺栓的下端位于螺纹孔内,避免在珩磨过程中与珩磨头发生干涉,造成泵筒本体划伤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珩磨工装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放置槽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厚壁套筒套设在泵筒本体时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D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泵筒本体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1-珩磨平台,2-下托瓦座,3-下托瓦本体,4-厚壁套筒,5-上托瓦本体,6-上托瓦座,7-泵筒本体,710-成品段,720-余料段,8-放置槽,810-下凹槽,820-上凹槽,9-通孔,10-螺纹孔,11-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技术的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包括泵筒本体7和两个厚壁套筒4,厚壁套筒4套设在泵筒本体7的左右两端,厚壁套筒4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通孔9,泵筒本体7开设有与通孔9同轴的螺纹孔10,通孔9与螺纹孔10内配设有固定螺栓11,厚壁套筒4配设有用于对厚壁套筒4夹紧的夹持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增设厚壁套筒4,厚壁套筒4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厚壁套筒4套设在泵筒本体7的左右两端,上卡瓦本体和下卡瓦本体直接对厚壁套筒4进行夹持,而不直接固定在泵筒本体7外表面,避免了上卡瓦本体和下卡瓦本体直接与泵筒本体7的直接接触,对泵筒本体7起到保护作用;在泵筒本体7开设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本体(7)和两个厚壁套筒(4),所述厚壁套筒(4)套设在泵筒本体(7)的左右两端,所述厚壁套筒(4)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通孔(9),所述泵筒本体(7)开设有与通孔(9)同轴的螺纹孔(10),所述通孔(9)与螺纹孔(10)内配设有固定螺栓(11),所述厚壁套筒(4)配设有用于对厚壁套筒(4)夹紧的夹持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本体(7)和两个厚壁套筒(4),所述厚壁套筒(4)套设在泵筒本体(7)的左右两端,所述厚壁套筒(4)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通孔(9),所述泵筒本体(7)开设有与通孔(9)同轴的螺纹孔(10),所述通孔(9)与螺纹孔(10)内配设有固定螺栓(11),所述厚壁套筒(4)配设有用于对厚壁套筒(4)夹紧的夹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夹持单元包括下托瓦座(2)、下托瓦本体(3)、上托瓦本体(5)、上托瓦座(6);所述下托瓦本体(3)设置在下托瓦座(2)上端,所述上托瓦本体(5)设置在上托瓦座(6)下端,所述下托瓦本体(3)上端开设有下凹槽(810),所述上托瓦本体(5)下端开设有上凹槽(820),所述下凹槽(810)与上凹槽(820)扣合形成用于放置厚壁套筒(4)的放置槽(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泵筒用防扁点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瓦座(2)和上托瓦座(6)的外壁还设置有用于对下托瓦座(2)和上托瓦座(6)压紧的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守鑫张平汪清华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高原海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