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32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发动机,双燃料喷射器包括主体、燃油控制组件和燃气控制组件。主体上开设有主油道和主气道;燃油控制组件设置于主体上,用于控制主油道的通断,以控制喷油;燃气控制组件包括开设于主体上的总腔室及活动设置于总腔室内的喷气阀芯,喷气阀芯将总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燃气腔和液压腔,液压腔与主体上开设的液压油道连通,燃气腔串接于主气道上;燃气腔内的燃气压力推动喷气阀芯向液压腔的一端移动时,燃气腔的出气口打开,液压腔内的高压油推动喷气阀芯向燃气腔的一端移动时,燃气腔的出气口关闭,以控制喷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实现喷气流道的快速关闭,提高了喷气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传统石油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天然气的成熟化应用为解决燃油式发动机发展面临的能源短期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良好选择。因此,双燃料发动机应运而生。双燃料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是其核心部件,而双燃料喷射器的结构、燃油以及燃气控制结构方式直接影响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设计成本。目前,双燃料喷射器种类繁多,一般能够实现燃油和燃气的工作模式切换,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双燃料喷射器的喷气流道开关控制多采用带有压缩弹簧的单向阀式结构,阀针在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下实现喷气流道的常闭。当喷气流道由开启转为关闭时,由于压缩弹簧的弹性复位速度慢,因此导致喷气流道的阀针的关闭速度延迟缓慢,进而难以实现喷气的快速精确控制;2、采用分体式结构,体积较大,需要对原有发动机的结构做出较大改动,设计成本高;3、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实际使用价值低。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发动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其能够实现喷气流道的快速关闭,以提高双燃料喷射器的喷气控制精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包括:主体,其上开设有主油道和主气道;燃油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的通断,以实现喷油控制;燃气控制组件,其包括开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总腔室及活动设置于所述总腔室内的喷气阀芯,所述喷气阀芯将所述总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燃气腔和液压腔,所述液压腔与所述主体上开设的液压油道连通,所述燃气腔串接于所述主气道上;所述燃气腔内的燃气压力推动所述喷气阀芯向所述液压腔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的出气口打开,所述液压腔内的高压油推动所述喷气阀芯向所述燃气腔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的出气口关闭,以实现喷气控制。可选地,所述燃气控制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其一端抵靠于所述液压腔的内壁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喷气阀芯的正对于所述液压腔的一端上,以弹性推压所述喷气阀芯,使所述喷气阀芯关闭所述燃气腔的出气口。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还包括:导向杆,包括杆体部,所述杆体部沿所述喷气阀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设置于所述液压腔内,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体部上。可选地,所述导向杆还包括:固定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杆体部的远离所述喷气阀芯的一端,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与所述液压腔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固定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选地,所述喷气阀芯包括:滑块部,其滑动设置于所述总腔室内,且所述滑块部将所述总腔室分隔成相独立的燃气腔和液压腔;阀体部,其沿所述滑块部的滑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滑块部的正对于所述燃气腔的一端上,且所述阀体部正对于所述燃气腔的出气口设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燃气腔的出气口的开闭。可选地,所述滑块部的正对于所述燃气腔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承受所述燃气腔的燃气压力的第一承压面,所述滑块部的正对于所述液压腔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承受所述液压腔的高压油压力的第二承压面。可选地,所述液压油道未连接所述液压腔的一端用于连通液压油输入动力源,所述主体上还开设有泄压油道,所述泄压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液压油道,另一端用于连通外部油箱,所述燃气控制组件还包括:泄压控制阀,所述泄压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泄压油道的通断,以控制所述液压油道的保压和泄压。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主阀体;喷油嘴,设置于所述主阀体的一端,所述主油道竖直的开设于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喷油嘴上,且所述主油道与所述喷油嘴上开设的喷油孔连通,所述液压腔开设于所述主阀体正对于所述喷油嘴的一端上,所述燃气腔开设于所述喷油嘴正对于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上,所述喷气阀芯滑动设置于所述燃气腔内;喷气嘴,套设于所述喷油嘴外,所述喷气嘴和所述喷油嘴之间间隔形成有与所述主气道的出气口相连通的喷气气道,所述喷气气道与所述喷气嘴上开设的喷气孔连通;固定套,套设于所述喷气嘴外,且与所述主阀体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喷气嘴和所述喷油嘴装配于所述主阀体上。可选地,所述燃油控制组件包括:燃油阀针,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油道内;燃油控制阀,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燃油控制阀通过控制所述燃油阀针移动,以实现所述主油道的通断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其上的双燃料喷射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实现喷气流道的快速关闭,提高双燃料喷射器的喷气控制精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喷气阀芯的一端受到燃气腔内的燃气压力,喷气阀芯的另一端受到液压腔内的高压油压力,且燃气压力和高压油压力方向相反。进而实际工作时,当通过液压油道向液压腔输送高压油,使得液压腔内的液压增大时,喷气阀芯受到的合力使得喷气阀芯向燃气腔的一端移动,进而将燃气腔的出气口关闭,此时,燃气腔内存储有具有一定压力的待喷射的燃气;而当液压腔内的液压下降减小时,喷气阀芯受到的合力使得喷气阀芯向液压腔的一端移动,进而将燃气腔的出气口打开,最终实现燃气喷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液压腔和燃气腔的压力差控制,实现对喷气阀芯的移动控制,其可以直接通过增加液压腔内的高压油的压力的方式快速实现喷气阀芯对将燃气腔的出气口关闭控制,大大缩短了喷气关闭的用时,同时在打开燃气腔的出气口时,其充分利用燃气腔内的待喷射的燃气的气压力,能够在液压腔内液压快速下降减小的情况下,快速打开燃气腔的出气口,进而提高了喷气的控制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燃料喷射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主体;11-主阀体;12-喷油嘴;13-喷气嘴;14-固定套;15-主油道;151-控制腔;152-燃油高压腔;153-凸起;16-喷油孔;17-主气道;18-喷气孔;19-喷气气道;110-泄压控制阀容纳槽;111-控油垫片;1111-通油孔;112-燃油输油通道;113-燃油分油油道;114-燃油控制阀容纳槽;115-隔离垫片;2-燃油控制组件;21-燃油阀针;211-导向台柱;212-凸缘;22-燃油控制阀;23-燃油阀针复位弹簧;3-燃气控制组件;31-喷气阀芯;311-滑块部;3111-第一承压面;3112-第二承压面;312-阀体部;32-燃气腔;33-液压腔;34-液压油道;35-泄压油道;351-第一泄压油路;352-第二泄压油路;36-泄压控制阀;361-电磁铁;362-衔铁;363-衔铁杆;364-密封钢球;37-弹性复位件;38-导向杆;381-杆体部;382-固定部;3821-连通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1),其上开设有主油道(15)和主气道(17);/n燃油控制组件(2),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15)的通断,以实现喷油控制;/n燃气控制组件(3),其包括开设于所述主体(1)上的总腔室及活动设置于所述总腔室内的喷气阀芯(31),所述喷气阀芯(31)将所述总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燃气腔(32)和液压腔(33),所述液压腔(33)与所述主体(1)上开设的液压油道(34)连通,所述燃气腔(32)串接于所述主气道(17)上;所述燃气腔(32)内的燃气压力推动所述喷气阀芯(31)向所述液压腔(33)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打开,所述液压腔(33)内的高压油推动所述喷气阀芯(31)向所述燃气腔(32)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关闭,以实现喷气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其上开设有主油道(15)和主气道(17);
燃油控制组件(2),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用于控制所述主油道(15)的通断,以实现喷油控制;
燃气控制组件(3),其包括开设于所述主体(1)上的总腔室及活动设置于所述总腔室内的喷气阀芯(31),所述喷气阀芯(31)将所述总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燃气腔(32)和液压腔(33),所述液压腔(33)与所述主体(1)上开设的液压油道(34)连通,所述燃气腔(32)串接于所述主气道(17)上;所述燃气腔(32)内的燃气压力推动所述喷气阀芯(31)向所述液压腔(33)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打开,所述液压腔(33)内的高压油推动所述喷气阀芯(31)向所述燃气腔(32)的一端移动时,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关闭,以实现喷气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控制组件(3)还包括:
弹性复位件(37),其一端抵靠于所述液压腔(33)的内壁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喷气阀芯(31)的正对于所述液压腔(33)的一端上,以弹性推压所述喷气阀芯(31),使所述喷气阀芯(31)关闭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7)为压缩弹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3)还包括:
导向杆(38),包括杆体部(381),所述杆体部(381)沿所述喷气阀芯(3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设置于所述液压腔(33)内,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体部(38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8)还包括:
固定部(382),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杆体部(381)的远离所述喷气阀芯(31)的一端,所述固定部(382)的侧壁与所述液压腔(33)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固定所述固定部(382)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阀芯(31)包括:
滑块部(311),其滑动设置于所述总腔室内,且所述滑块部(311)将所述总腔室分隔成相独立的燃气腔(32)和液压腔(33);
阀体部(312),其沿所述滑块部(311)的滑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滑块部(311)的正对于所述燃气腔(32)的一端上,且所述阀体部(312)正对于所述燃气腔(32)的出气口设置,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林汪祥本朱明健杨翔宇夏少华高广新张建刚朱君亮杨中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