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栗敏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682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在安装框上设置滑槽、小针刀稳定装置、小针刀固定装置、工形滑块等部件的配合,使针体在不用时,固定在安装框的内部呈收纳状态,使用时,将多种针形结合安装于安装框内,可以快速实现两种状态的转换,且可以多种针形结合使用,实现互补,治疗过程中无需频繁取刀,换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
技术介绍
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目前,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主要用于中医微创的外科手术。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的闭合性松解手术,主要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病变,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圆利针用于圆利针疗法,其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运动针灸的“合谷刺”针法针刺,能够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圆利针分离效果好,对筋膜粘连、神经卡压效果好,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两者结合使用,实现互补,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频繁换刀,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包括安装框1、上支撑座2、手柄3、下支撑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上支撑座2,其下部设有下支撑座4,上支撑座2与下支撑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手柄3;所述的安装框1为中空结构,安装框1的外侧设有转动翻盖9,转动翻盖9的右侧设有转轴安装座901,转动翻盖9与转轴安装座901设有的转轴转动连接,转动翻盖9的左侧设有卡扣902;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设有第一弹簧601,第一弹簧601的下端设有小针刀稳定装置6;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的下端设有工形滑块10,工形滑块10与小针刀固定装置8连接,工形滑块10的下端设有小针刀1001,安装框1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11,小针刀固定装置8在第二滑槽11内,第二滑槽11底端设有小针刀出口101,小针刀出口101贯穿下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滑槽12等距离设有六个,每个第一滑槽12的下端设有一第二滑槽11;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由移动块602、顶杆603、横杆组成,移动块602的上表面设有摩擦纹,横杆与移动块602固定连接,横杆位于第一滑槽12内,顶杆603贯穿第一滑槽12的底部,与工形滑块10的顶部接触。所述的小针刀固定装置8由右侧转板801、左侧转板802、卡块803、第二弹簧804组成,卡块803位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的外侧,且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注塑为一体,第二弹簧804位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的内侧,第二弹簧804两端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固定。所述的转动翻盖9上设有第三滑槽7,当转动翻盖9盖合时,第三滑槽7与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1位置相对应,第三滑槽7为楔形。所述的手柄3的侧面设有蓄电池卡槽301,蓄电池卡槽301内设有电池组,手柄3的底端设有激光灯5,激光灯5与蓄电池卡槽301内设有的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的激光灯5通过手柄3底部设有的销钉502转动连接,激光灯5由摩擦轮501、灯管503组成。所述的小针刀装置不限于安装小针刀、可以为圆利针等其它手术所需针形。或多种针形结合,均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小针刀稳定装置6、小针刀固定装置8、转动翻盖9、工形滑块10、等部件的配合,使针体在不用时,固定在安装框1的内部呈收纳状态,使用时,操作简单,可以快速实现两种状态的转换,且可以多种针结合使用实现互补,治疗过程中无需频繁取刀,换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C-C面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小针刀固定装置8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安装框1、上支撑座2、手柄3、电池卡槽301、下支撑座4、激光灯5、摩擦轮501、销钉502、灯管503、小针刀稳定装置6、第一弹簧601、移动块602、顶杆603、第三滑槽7、小针刀固定装置8、右侧转板801、左侧转板802、卡块803、第二弹簧804、转动翻盖9、转轴安装座901、卡扣902、工形滑块10、小针刀1001、小针刀出口101、第二滑槽11、第一滑槽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包括安装框1、上支撑座2、手柄3、下支撑座4,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上支撑座2,其下部设有下支撑座4,上支撑座2与下支撑座4均与安装框1注塑为一体,上支撑座2与下支撑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手柄3;所述的安装框1为中空结构,安装框1的外侧设有转动翻盖9,转动翻盖9的右侧设有转轴安装座901,转动翻盖9与转轴安装座901设有的转轴转动连接,转动翻盖9的左侧设有卡扣902;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设有第一弹簧601,第一弹簧601的下端设有小针刀稳定装置6;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的下端设有工形滑块10,工形滑块10与小针刀固定装置8连接,工形滑块10的下端插装小针刀1001,安装框1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11,小针刀固定装置8在第二滑槽11内,第二滑槽11底端设有小针刀出口101,小针刀出口101贯穿下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滑槽12等距离设有六个,每个第一滑槽12的下端设有一第二滑槽11,所述的手柄3的侧面设有蓄电池卡槽301,蓄电池卡槽301内设有电池组,手柄3的底端设有激光灯5,激光灯5与蓄电池卡槽301内设有的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由移动块602、顶杆603、横杆组成,移动块602的上表面设有摩擦纹,横杆与移动块602固定连接,横杆位于第一滑槽12内,顶杆603贯穿第一滑槽12的底部,与工形滑块10的顶部接触。所述的小针刀固定装置8由右侧转板801、左侧转板802、卡块803、第二弹簧804组成,卡块803位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的外侧,且与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注塑为一体,第二弹簧804右侧转板801以及左侧转板802的内侧,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包括安装框(1)、上支撑座(2)、手柄(3)、下支撑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上支撑座(2),其下部设有下支撑座(4),上支撑座(2)与下支撑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手柄(3);所述的安装框(1)为中空结构,安装框(1)的外侧设有转动翻盖(9),转动翻盖(9)的右侧设有转轴安装座(901),转动翻盖(9)与转轴安装座(901)设有的转轴转动连接,转动翻盖(9)的左侧设有卡扣(902);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设有第一弹簧(601),第一弹簧(601)的下端设有小针刀稳定装置(6);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的下端设有工形滑块(10),工形滑块(10)与小针刀固定装置(8)连接,工形滑块(10)的下端设有小针刀(1001),安装框(1)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11),小针刀固定装置(8)在第二滑槽(11)内,第二滑槽(11)底端设有小针刀出口(101),小针刀出口(101)贯穿下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滑槽(12)等距离设有六个,每个第一滑槽(12)的下端设有一第二滑槽(11);转动翻盖(9)上设有第三滑槽(7),第三滑槽(7)为楔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包括安装框(1)、上支撑座(2)、手柄(3)、下支撑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上支撑座(2),其下部设有下支撑座(4),上支撑座(2)与下支撑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手柄(3);所述的安装框(1)为中空结构,安装框(1)的外侧设有转动翻盖(9),转动翻盖(9)的右侧设有转轴安装座(901),转动翻盖(9)与转轴安装座(901)设有的转轴转动连接,转动翻盖(9)的左侧设有卡扣(902);所述的安装框(1)的上部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设有第一弹簧(601),第一弹簧(601)的下端设有小针刀稳定装置(6);所述的小针刀稳定装置(6)的下端设有工形滑块(10),工形滑块(10)与小针刀固定装置(8)连接,工形滑块(10)的下端设有小针刀(1001),安装框(1)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11),小针刀固定装置(8)在第二滑槽(11)内,第二滑槽(11)底端设有小针刀出口(101),小针刀出口(101)贯穿下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滑槽(12)等距离设有六个,每个第一滑槽(12)的下端设有一第二滑槽(11);转动翻盖(9)上设有第三滑槽(7),第三滑槽(7)为楔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用小针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针刀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敏吴永胜张燕凌
申请(专利权)人:栗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