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68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工作头、刀柄、刀杆和连接头,刀柄呈扁平状,刀柄上由与刀杆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变薄且一体成型连接有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与刁柄之间形成120±15°的夹角,圆柱状的刀杆一端连接刀柄,另一端连接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连接外部骨刀手柄内的超声换能器,由超声换能器提供动力从而带动工作头振动工作,工作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远端面设置有切割用的头端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触及目标部位,切割时定位准确,不打滑,磨削、切除效率更高,减压更彻底,并能有效防止脊髓神经损伤,更安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
技术介绍
在骨科脊柱手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超声骨刀多应用于对骨组织进行切割、磨削,达到截骨和减压的目的。但在特殊部位的骨磨削、切除,比如颈椎前路手术对椎体后缘骨赘和韧带骨化块的切除,传统的超声骨刀受外形结构所限,不能有效达到目标部位进行磨削、切除,或者工作头切割方向设计向下,容易过深误操作伤及硬膜下脊髓,造成患者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而术者椎体后缘减压时,退而使用刮匙、咬骨钳等传统工具,减压速度慢,明显降低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该超声骨刀刀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方便触及目标部位,切割时定位准确,不打滑,磨削、切除效率更高,减压更彻底,并能有效防止脊髓神经损伤,更安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可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设置的工作头、刀柄、刀杆和连接头,所述刀柄呈扁平状,所述刀柄上由与刀杆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窄、变薄,所述刀柄较薄的一端连接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与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刀杆呈圆柱状,所述刀杆的一端连接刀柄,所述刀杆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开放的一端与外部骨刀手柄内的超声换能器连接,所述工作头呈扁平状,所述工作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所述工作头的远端面上设置有切割用的头端齿,通过超声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振动进而传递到工作头对患处的骨质进行磨削和切割。优选地,所述工作头与刀柄之间的夹角为120±15°,能轻松地使工作头伸入待切割、磨削的椎体后缘骨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方便触及目标部位,切割时定位准确,不打滑,磨削、切除效率更高,减压更彻底,更安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可推广使用。2、本技术在工作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在工作头的远端面上设置有切割用的头端齿,头端齿能切割患处骨质,平面齿能磨削骨质,同时还能起到止血凝血的作用,可以选择性仅切除椎体增生压迫部分骨赘,保留椎体骨,降低术中的切骨损失量,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中的工作头与刀柄之间有120°±15°的夹角,而且刀柄往工作头的方向逐渐变窄变薄,从而可以使工作头沿椎体间隙潜行延伸至椎体后缘,磨削、切除后缘骨赘骨块,切割齿突背向脊髓神经,安全可靠。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工作头和刀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手术时的工作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刀杆;2-刀柄;3-工作头;4-连接头;5-平面齿;6-头端齿;a-骨赘;b-立面;c-硬膜;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设置的工作头3、刀柄2、刀杆1和连接头4,所述刀柄2呈扁平状,所述刀柄2上由与刀杆1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窄、变薄,所述刀柄2较薄的一端连接工作头3,所述工作头3与刀柄2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刀杆1呈圆柱状,所述刀杆1的一端连接刀柄2,所述刀杆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头4,所述连接头4的一端连接刀杆1,开放的另一端与外部骨刀手柄内的超声换能器连接,由超声换能器对刀头提供动力,所述工作头3呈扁平状,所述工作头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5,所述工作头3的远端面上设置有切割用的头端齿6。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头3与刀柄之间的夹角为120±15°,能轻松地使工作头伸入待切割、磨削的椎体后缘骨赘。如图3所示,本技术在进行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手术并需要切除椎体后缘骨赘a的过程中使用时,首先将本技术提供的骨刀刀头通过连接头4安装在超声骨刀装置上,操作人员使超声骨刀工作头3进入椎体后缘和硬膜c之间,平面齿5与待切割椎体后缘骨赘a贴合接触,利用超声机械效应、空化效益磨削骨赘a,并通过热效益对切割部位止血。由于磨削平面齿5位于硬膜c反面,使用时操作者向外方向用力,不会挤压硬膜c造成硬膜c下脊髓损伤,有效防止并发症。工作头3为小面积扁平状,能在工作间隙内左右移动,而不卡工作头,方便整个边缘面的磨削减压。头端齿6也可以对立面b进行直接切割和磨削。扩展开来,本技术提供的超声骨刀可以用来对骨质的切割、磨削,可精确控制对骨头的切削量以及形状,高效、安全的操作,从而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设置的工作头(3)、刀柄(2)、刀杆(1)和连接头(4),所述工作头(3)与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刀杆(1)呈圆柱状,所述刀杆(1)的一端连接刀柄(2),所述刀杆(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头(4),所述连接头(4)一端连接刀杆(1),另一端与外部骨刀手柄内的超声换能器连接,所述工作头(3)呈扁平状,所述工作头(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5),所述工作头(3)的远端面上设置有切割用的头端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减压用超声骨刀刀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设置的工作头(3)、刀柄(2)、刀杆(1)和连接头(4),所述工作头(3)与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刀杆(1)呈圆柱状,所述刀杆(1)的一端连接刀柄(2),所述刀杆(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头(4),所述连接头(4)一端连接刀杆(1),另一端与外部骨刀手柄内的超声换能器连接,所述工作头(3)呈扁平状,所述工作头(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磨削用的平面齿(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伟赵雪珂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