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68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刀身、一端与刀身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杆,还包括一端与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柄,刀柄呈扁片状,刀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窄边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宽边,刀柄的另一端自窄边所在其中一侧向其另一侧呈弧形翻折形成切割部,切割部呈弧形翻折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不接触且形成内凹面,切割部呈弧形翻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另一侧设有第一齿部,切割部远离刀柄的一端形成刀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位准确,不易打滑;可以以刀尖为支撑点,进行周向旋转切割,将骨质以一整体切割下来,亦便于后期整体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
技术介绍
超声骨刀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通过换能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震荡,使所接触的组织细胞内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从而将手术中需要切割的骨组织彻底破坏。在使用时,超声刀刀头的温度低于38℃,周围传播距离小于200微米。由于该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只对特定硬度的骨组织具有破坏作用,不仅不会破坏到血管和神经组织,还能对手术伤口处起到止血作用,进一步缩小微创手术的创口,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的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刀身、刀杆、刀头,刀头通过刀杆与刀身连接,刀头一般为三角形扁片状,其斜边上设有多个用于切割的齿部,在切割时,其尖端竖直向下切割,容易用力多度,损害周围软组织;同时其刀头的延伸方向与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同,此种方式适合竖直向下切割和单一水平方向横向切割,不适于横向有弧度的切割方式,在进行此类切割时,容易造成刀头断裂以及对骨组织产生较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刀身1、一端与所述刀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杆2,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刀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柄3,所述刀柄3呈扁片状,所述刀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窄边30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宽边302,所述刀柄3的另一端自所述窄边301所在其中一侧向其另一侧呈弧形翻折形成切割部4,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不接触且形成内凹面401,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403,另一侧设有第一齿部402,所述切割部4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刀尖5。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刀柄3与所述刀杆2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齿部40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齿404。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齿部402的所述第一齿404的排列为与所述刀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的直线。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齿部40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齿405。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齿部403的所述第二齿405的排列呈自所述刀尖5端至所述刀柄3端的曲线。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刀身1、刀杆2、刀柄3、切割部4的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切割部4的所述内凹面401上设有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的通孔4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切割部的端部因翻折形成的刀尖,在使用时能够将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能量汇聚于刀尖,使刀尖处具有最强的能量输出,且刀尖在使用时,定位准确,不易打滑;本技术中,切割部在进行切割时,由刀尖向下进行切割,然后可以以刀尖为支撑点,进行周向旋转切割,将骨质以一整体切割下来,亦便于后期整体修复,同时通过调节本技术刀头的切入角度,便能调节由切割部周向旋转切割形成的圆形直径的大小;本技术中,刀身、刀杆、刀柄、切割部、刀尖为一体式打造而成,内部的水流通道用于通冷却液,用于切割部工作时,得到充分的冷却,通孔设置于内凹面上,能显著增加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的仰视图。图中:1、刀身;2、刀杆;3、刀柄;301、窄边;302、宽边;4、切割部;401、内凹面;402、第一齿部;403、第二齿部;404、第一齿;405、第二齿;406、通孔;5、刀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刀身1、一端与刀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杆2,还包括一端与刀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柄3,刀柄3呈扁片状,刀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窄边30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宽边302,刀柄3的另一端自窄边301所在其中一侧向其另一侧呈弧形翻折形成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弧形角度为50-70度,优先采用60度,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不接触且形成内凹面401,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403,另一侧设有第一齿部402,切割部4远离刀柄的一端形成刀尖5;本技术实施例中,刀身1与刀杆2连接端的相对端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刀身1与超声换能器(现有技术,将电功率转换成机械功率(即超声波)再传递出去)螺纹连接,刀身1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夹持面101,使用扳手夹住夹持面101,将刀身1拧紧在超声换能器上;本技术实施例中,切割部4的端部因翻折形成的刀尖5,在使用时能够将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能量汇聚于刀尖5,使刀尖5处具有最强的能量输出,且刀尖5在使用时,定位准确,不易打滑;本技术实施例中,切割部4在进行切割时,由刀尖5向下进行切割,然后可以以刀尖5为支撑点,进行周向旋转切割,将骨质以一整体切割下来,亦便于后期整体修复,同时通过调节本技术刀头的切入角度,便能调节由切割部4周向旋转切割形成的圆形直径的大小。具体的实施例中,刀柄3与刀杆2采用圆弧过渡连接,避免直接连接产生的棱角划伤操作人员。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齿部40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齿404;第一齿部402的第一齿404的排列为与刀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的直线;第二齿部40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齿405;第二齿部403的第二齿405的排列呈自刀尖5端至刀柄3端的曲线;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齿部402的排列为直线,便于用第一齿部402对切割、磨削形成的骨壁进行修整;相邻的第一齿404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等间距,也可以设置为自刀尖5至刀柄3逐渐增大,本技术中,优先采用等间距设置的如图1所示的第一齿404;第二齿部403的排列为曲线,便于进行周向旋转切割、磨削等操作;相邻的第二齿405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等间距,也可以设置为自刀尖5至刀柄3逐渐增大,本技术中,优先采用等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刀身(1)、一端与所述刀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刀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柄(3),所述刀柄(3)呈扁片状,所述刀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窄边(30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宽边(302),所述刀柄(3)的另一端自所述窄边(301)所在其中一侧向其另一侧呈弧形翻折形成切割部(4),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不接触且形成内凹面(401),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403),另一侧设有第一齿部(402),所述切割部(4)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刀尖(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包括刀身(1)、一端与所述刀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刀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刀柄(3),所述刀柄(3)呈扁片状,所述刀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窄边(30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宽边(302),所述刀柄(3)的另一端自所述窄边(301)所在其中一侧向其另一侧呈弧形翻折形成切割部(4),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不接触且形成内凹面(401),所述切割部(4)呈弧形翻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403),另一侧设有第一齿部(402),所述切割部(4)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形成刀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3)与所述刀杆(2)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杰生聚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