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18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母,其包括螺母本体以及一体成型在螺母本体端部的帽盖,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延伸至帽盖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一侧开口被帽盖封闭,所述帽盖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螺纹孔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内壁远离螺纹孔的一端固定有弹片,所述弹片在自然状态时封闭注油孔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生锈后可通过注油润滑,具有方便拆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母。
技术介绍
螺母即螺帽,是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等几大类型。目前,公告号为CN2017719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止退防松螺母,该螺母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w”形凹槽,螺母的内壁设有变牙型内螺纹,螺母的非支撑面上部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斜槽。上述螺母采用变牙型内螺纹,使得内外螺纹连接时产生极大的防松摩擦力,达到了防松的目的;螺母非支撑面开设两个对称的斜槽,通过外螺纹的标准螺距来修正内螺纹开槽部分螺距的变化,产生过盈配合,达到了止退防脱的目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时由于螺母直接暴露在外,在潮湿的环境中,螺母和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栓的连接处易被锈蚀,导致螺母和螺栓生锈而卡死、难以拆卸,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母,生锈后可通过注油润滑,具有方便拆卸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螺母,包括螺母本体以及一体成型在螺母本体端部的帽盖,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延伸至帽盖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一侧开口被帽盖封闭,所述帽盖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螺纹孔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内壁远离螺纹孔的一端固定有弹片,所述弹片在自然状态时封闭注油孔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和与其装配的螺栓生锈卡死后,人们可将润滑油装入注油元件中,再利用该注油元件推动弹片,使得弹片向靠近螺纹孔的一侧形变,注油孔的开口露出。接着将注油元件内的润滑油注入注油孔,润滑油会沿注油孔的内壁向螺纹孔流动,润滑油起到润滑的作用,减小了螺栓与螺母连接处的摩擦阻力,方便拆卸螺母。不使用润滑油时,松开弹片使其复位,此时弹片可封闭注油孔的开口,避免灰尘或固态油脂等杂物堵塞注油孔,保障了注油孔的正常使用。帽盖可封闭螺纹孔的一侧开口,减小了螺纹孔的内壁与潮湿空气的接触面积,延缓了螺母的生锈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孔的内壁靠近弹片的一端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抵接在弹片靠近螺纹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橡胶圈抵接在弹片的一侧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人们不慎推动到弹片而导致注油孔的开口打开;此外,橡胶圈还进一步减小了潮湿空气从注油孔进入螺纹孔内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延缓了螺母的生锈时间。注油时,推动弹片,橡胶圈受力会产生形变并提供弹片移动的通道,不会影响弹片的形变和注油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远离螺纹孔的端面固定有移动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次注油结束后,人们可利用弯钩拉动移动环,使得弹片挤压橡胶圈并使橡胶圈产生形变,方便弹片的复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孔的中部设有多个与螺纹孔连通的分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注油孔注入的润滑油会经分油孔向四处扩散,分油孔不仅提高了注油效率,还增大了螺纹孔内壁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润滑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分油孔与螺纹孔相近的开口沿帽盖的长度方向呈等距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各分油孔流出的润滑油会向螺纹孔流动扩散,使得润滑油分布更加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本体远离帽盖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垫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圈可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擦伤;垫圈与螺母本体为一体成型,节省了人们使用时装配垫圈的时间,安装效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圈的内壁上嵌设有尼龙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和与其适配的螺栓螺纹连接时,尼龙套受到螺栓的挤压并产生轻微形变,尼龙套起到防松的作用,提高了螺母装配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尼龙套远离螺纹孔的一端设有扩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口在螺栓伸入垫圈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螺栓和螺母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尼龙套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环状的紧固圈,所述紧固圈的横截面呈半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圈在螺栓和螺母装配时起到进一步紧固的作用,其横截面呈半圆形使其与螺栓的接触面为弧面,有利于螺栓的拧入和旋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帽盖远离螺母本体的一端设有六角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装螺母时,人们还可利用与六角凹槽适配的螺丝刀带动帽盖转动,拆装方式多样。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螺母生锈时,人们可通过注油孔向螺纹孔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经注油孔的内壁以及分油孔流入螺纹孔中,起到润滑的作用,方便人们拆装螺母;不使用注油孔时,弹片处于自然状态并封闭注油孔的开口,避免灰尘等杂物堵塞注油孔;2.分油孔可将注油孔中的润滑油引流至螺纹孔,加快润滑油流动速度的同时还可使润滑油更加分布均匀,增强了润滑油对螺母的润滑效果;3.尼龙套在螺母和螺栓装配时会产生轻微形变,起到防松的作用,紧固圈进一步提高了尼龙套的防松效果,提高了螺母装配后的紧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螺母本体;2、帽盖;3、螺纹孔;4、注油孔;5、六角凹槽;6、分油孔;7、弹片;8、橡胶圈;9、移动环;10、垫圈;11、尼龙套;12、扩口;13、紧固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母,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母本体1和帽盖2,螺母本体1呈正六边形,帽盖2位于螺母本体1的端部,螺母本体1远离帽盖2的端面设有延伸至帽盖2的螺纹孔3,螺纹孔3沿帽盖2的长度方向延伸。帽盖2的圆周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六个注油孔4(见图3),注油孔4位于帽盖2的中部且与螺纹孔3连通,螺母生锈时,人们可通过注油孔4向螺纹孔3中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起到润滑的作用,方便螺母的拆装。如图2所示,帽盖2远离螺母本体1的端面设有六角凹槽5,拆装螺母时,人们除可利用扳手转动螺母本体1外,还可将与六角凹槽5适配的六角螺丝刀伸入六角凹槽5以带动帽盖2转动,拆装方式多样化。如图1、图3所示,每个注油孔4的内壁上均设有四个与螺纹孔3连通的分油孔6,分油孔6远离注油孔4的开口沿帽盖2的长度方向呈等距分布。润滑油一部分沿注油孔4扩散至螺纹孔3、另一部分经分油孔6流入螺纹孔3中,分油孔6不仅加快了润滑油的流动速率,还使润滑油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润滑油对螺母的润滑效果。如图1、图3所示,注油孔4的内壁上设有弹片7,弹片7为可形变的金属薄片,弹片7的上端固定在注油孔4远离螺纹孔3的一端,弹片7处于自然状态时可封闭注油孔4的开口,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注油孔4中将其堵塞,保障了注油孔4的正常使用。使用注油孔4时,人们只需利用装有润滑油的注油元件等推动弹片7,使得弹片7向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以及一体成型在螺母本体(1)端部的帽盖(2),所述螺母本体(1)上设有延伸至帽盖(2)的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的一侧开口被帽盖(2)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2)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螺纹孔(3)连通的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的内壁远离螺纹孔(3)的一端固定有弹片(7),所述弹片(7)在自然状态时封闭注油孔(4)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以及一体成型在螺母本体(1)端部的帽盖(2),所述螺母本体(1)上设有延伸至帽盖(2)的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的一侧开口被帽盖(2)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2)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螺纹孔(3)连通的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的内壁远离螺纹孔(3)的一端固定有弹片(7),所述弹片(7)在自然状态时封闭注油孔(4)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4)的内壁靠近弹片(7)的一端固定有橡胶圈(8),所述橡胶圈(8)抵接在弹片(7)靠近螺纹孔(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7)远离螺纹孔(3)的端面固定有移动环(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4)的中部设有多个与螺纹孔(3)连通的分油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瑞道陈鳌李丹林爱华苏一萍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瑞泰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