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44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包括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空瓶上料系统、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和第二瓶身输送线通过输送换线机构换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流体、流质产品的分灌装、包装工序,集多工序于一体,实现了机械系统的小型化和自动化;适用于中小企业、个体商户中小批量生产的需求。整个系统小型化,可移动、结构紧凑,兼具集成化、自动化、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卫生安全、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当前的工业自动化装配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加工领域中,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装配可大幅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等级等。流质食用品的自动化灌装及封装,是各个中小企业所面临自动化装配技术的一个瓶颈。面对诸如白酒、葡萄酒及饮料在内的流质食用品灌装称重密封包装喷码等问题,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研制出不同种类的分灌装及包装生产线,同时,他们也不能购置大中型、通用型自动化灌装系统,只能延续半自动化甚至手工灌装以及包装,在食品卫生安全、行业规范性以及持续性盈利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综上,在大范围考究和有效的论证基础上,为企业及小型作坊提出了一种空瓶上料灌装称重密封包装喷码及输送系统。灌装包装及输送系统,系指对流质食用品进行分零细化,并完成其旋压密封、贴边与喷码的自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流体、流质产品全自动分灌装、包装,结构紧凑、小批量及多样性生产食用品、高可靠性的自动生产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方案为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包括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空瓶上料系统、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两边依次设有空瓶上料系统和分灌装与称重系统;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两边依次设有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和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通过输送换线机构换线;空瓶上料系统、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成品下料系统和输送换线机构上都分别设有检测触发装置。作为优化,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上的包装与喷码系统;包装与喷码系统设置在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之间;包装与喷码系统包括贴标机机构和激光喷码机;贴标机机构包括主动滚轮、被动机构和被动机构伸缩气缸;主动滚轮与被动机构相对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的两边,通过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上的检测触发装置触发贴标机机构整体动作。作为优化,输送换线机构为六棱柱防转气缸;与输送换线机构相对的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上设有触发输送换线机构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作为优化,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包括电机、同步齿形带、导轨滑块机构和气爪;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和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的结构相同。作为优化,空瓶上料系统为空瓶推杆气缸;空瓶推杆气缸相对的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上设有触发空瓶推杆气缸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作为优化,分灌装与称重系统包括分灌装机构和称重机构;分灌装机构包括灌装移动气缸、灌装夹取气缸、分灌装机械手、分灌装头和灌装升降杆;称重机构包括底座和应变块;分灌装头、分灌装机械手和称重机构布置在同一垂直工作平面上;灌装移动气缸相对的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上设有触发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整体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作为优化,旋压密封系统包括瓶盖供应机构和瓶盖旋紧机构;瓶盖供应机构包括机架、料仓和推盖气缸;瓶盖旋紧机构包括旋转机架、上下伸缩气缸和摆动气爪;上下伸缩气缸控制摆动气爪的上下移动,上下伸缩气缸通过旋转机架带动在瓶盖与瓶身输送工位范围内转动;推盖气缸相对的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上设有触发旋压密封系统整体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现流体、流质产品的分灌装、包装工序,集多工序于一体,实现了机械系统的小型化和自动化;适用于中小企业、个体商户中小批量生产的需求。整个系统小型化,可移动、结构紧凑,兼具集成化、自动化、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卫生安全、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本自动生产线通过霍尔传感器技术,实现瓶身输送线的精确定位,为其各工序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利用对分灌装机械手、称重机构的检测,实时反馈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结合分灌装机构,实现产品精确分灌装;改变机械手尺寸形状、修改程序中的分灌装容量,即可实现不同尺寸、不同容积的精确分灌装与包装;通过采用气缸伸缩抓取瓶盖、摆动气爪对瓶盖进行旋钮、调压阀控制扭紧力的大小,简化了繁琐的旋压机构,能够准确定位和旋紧瓶盖;旋压密封系统中气压控制系统,具有过载保护作用,避免了划伤产品表面,有效的保护了瓶盖、瓶身的外形美观;此外,包装与喷码系统的使用,能够使产品在线上完成包装、日期和产品的打印。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贴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分灌装机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分灌装机构分灌装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称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瓶盖供应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瓶盖供应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瓶盖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触发各单元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电机1a,同步齿形带1b,导轨滑块机构1c,气爪1d;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空瓶上料系统3,成品下料系统4,输送换线机构5;贴标机机构6,主动滚轮6a,被动机构6b,被动机构伸缩气缸6c;激光喷码机7;分灌装机构8,灌装移动气缸8a,灌装夹取气缸8b,分灌装机械手8c,分灌装头8d,灌装升降杆8e;称重机构9,底座9a,应变块9b;瓶盖供应机构10,机架10a,料仓10b,推盖气缸10c;瓶盖旋紧机构11,旋转机架11a,上下伸缩气缸11b,摆动气爪11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12中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包括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两边依次设有空瓶上料系统3和分灌装与称重系统;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两边依次设有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和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通过输送换线机构5换线;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成品下料系统4和输送换线机构5上都分别设有检测触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上的包装与喷码系统;包装与喷码系统设置在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所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两边依次设有空瓶上料系统(3)和分灌装与称重系统;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两边依次设有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所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和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通过输送换线机构(5)换线;所述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成品下料系统(4)和输送换线机构(5)上都分别设有检测触发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所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两边依次设有空瓶上料系统(3)和分灌装与称重系统;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两边依次设有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所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和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通过输送换线机构(5)换线;所述空瓶上料系统(3)、分灌装与称重系统、旋压密封系统、成品下料系统(4)和输送换线机构(5)上都分别设有检测触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上的包装与喷码系统;所述包装与喷码系统设置在旋压密封系统和成品下料系统(4)之间;包装与喷码系统包括贴标机机构(6)和激光喷码机(7);所述贴标机机构(6)包括主动滚轮(6a)、被动机构(6b)和被动机构伸缩气缸(6c);所述主动滚轮(6a)与被动机构(6b)相对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的两边,通过设置在第二自动瓶身输送线(2)上的检测触发装置触发贴标机机构(6)整体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换线机构(5)为六棱柱防转气缸;与输送换线机构(5)相对的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上设有触发输送换线机构(5)动作的检测触发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空瓶上料灌装到包装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瓶身输送线(1)包括电机(1a)、同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涛王佳何庆中刘惺赵营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