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有负专利>正文

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5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进料口、位于筒体底部的出料口和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撑架,所述筒体内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和用于加湿砂料的加湿装置,打散装置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打散装置包括沿筒体内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棒层,若干棒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棒层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筒体的高度和砂料的重力为砂料的打散提供了部分动力,有效利用了空间、节约耗能,加湿装置的设置,便于砂料在筒体内下落的过程中为砂料加湿,打散装置的设置,便于将加湿后的砂料进行打散,加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砂料用的拌湿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
技术介绍
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现场用搅拌机将碎石、中沙、水泥、水经过搅拌而成的混合物,混凝土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而作为初始原材料环节的制砂生产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干法制砂生产线作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干法制砂的输出物过于干燥,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比较多,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故不利于混凝土搅拌;部分搅拌站采用含有一定水分的河沙,或将砂料放置在出料皮带上直接淋水加湿,但随着河沙开采的逐渐禁止,以及直接淋水导致的粉尘污染、加湿不均匀等问题的出现,上述的操作均不利于砂料的拌湿,而纵观目前的拌湿机技术,其卧式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空间,同时无法高效处理大体量的砂料,不能很好的满足混凝土搅拌站的空间需求和生产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可节约空间且使砂料拌湿效果好的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空间、拌湿效果好的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进料口、位于筒体底部的出料口和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撑架,所述筒体内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和用于加湿砂料的加湿装置,打散装置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打散装置顶部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底部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包括沿筒体内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棒层,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为60~65cm,若干棒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棒层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棒层的棒条相互垂直。所述棒条为圆柱体,所述棒条的直径为10~12cm,所述棒条采用耐磨合金钢材质。所述棒层的相邻棒条之间的距离为18~22cm,棒层的相邻棒条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加湿装置包括高压泵、与高压泵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另一端连接且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筒体为立式圆筒,所述筒体的直径为90~110cm,所述筒体的高度为180~245cm,所述进料口处设有进料皮带,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出料皮带。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筒体的高度和砂料的重力为砂料的打散提供了部分动力,有效利用了空间、节约耗能,加湿装置的设置,便于砂料在筒体内下落的过程中为砂料加湿,打散装置的设置,便于将加湿后的砂料进行打散,加湿效果好,同时砂料加湿在筒体内进行,无粉尘污染空气,砂砾不离析,保证了良好的饱和面干状态,且能高效处理大体量砂料,将充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方向打散装置与筒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筒体1、进料口2、出料口3、打散装置4、加湿装置5、进料皮带6、出料皮带7、支撑架8、第一棒层41、第二棒层42、第三棒层43、第四棒层44、进水管51、连接管52、高压泵5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1、位于筒体1顶部的进料口2、位于筒体1底部的出料口3和用于支撑筒体1的支撑架8,所述筒体1为立式圆筒,所述筒体1的直径为90cm,所述筒体1的高度为180cm,所述进料口2处设有进料皮带6,所述出料口3下方设有出料皮带7,砂料右进料皮带6经过进料口2送入筒体1内,整个加湿和打散的过程在筒体1内进行,避免了粉尘的扩散和污染空气,所述筒体1内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4和用于加湿砂料的加湿装置5,打散装置4位于进料口2的下方,打散装置4顶部与进料口2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5底部与出料口3之间的距离为30cm,打散装置4包括沿筒体1内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棒层,棒层设置三个,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棒层41、第二棒层42和第三棒层43,若干棒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棒层41与进料口2之间的距离为20cm,第三棒层43与出料口7之间的距离为30cm,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为60~65cm,第一棒层41和第二棒层42之间的距离为60cm,第二棒层42和第三棒层43之间的距离为60侧面,第一棒层41、第二棒层42和第三棒层43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棒层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棒层的棒条相互垂直,第一棒层41包括四个棒条,第二棒层42包括四个棒条,第三棒层43包括四个棒条,所述棒条为圆柱体,所述棒条的直径为10cm,所述棒条采用耐磨合金钢材质。所述棒层的相邻棒条之间的距离为18cm,棒层的相邻棒条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棒层41的四个棒条中,相邻两个棒条之间的距离均为18cm,第二棒层42的四个棒条中,相邻两个棒条之间的距离均为18cm,第三棒层43的四个棒条中,相邻两个棒条之间的距离均为18cm,棒条的两端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第一棒层41的棒条的与第二棒层42的棒条垂直,第三棒层43的棒条与第一棒层的棒条平行,即第一棒层41的棒条的长度方向沿筒体1的截面的由前至后,第二棒层42的棒条长度方向沿筒体1的截面的由左至右,第三棒层43的棒条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棒层41的棒条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棒层41、第二棒层42和第三棒层43的棒条错落设置,便于砂料下落的过程中碰触不同棒层的棒条,打散效果好,加湿均匀。所述加湿装置5包括高压泵53、与高压泵53连接的连接管52、与连接管52另一端连接且位于筒体1内部的进水管51,所述进水管5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水孔。所述进水管51与所述筒体1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水管51的顶部位于第一棒层41的上方,砂料从进料口2进入筒体1内,高压泵与水源连接,将进入连接管52和进水管53的水加压,便于将砂料加湿的同时打动砂料进行移动,由于砂料的重力和水的冲击力,砂料的运动轨迹多样化,同时与打散装置4碰触,使砂料的加湿效果和打散效果好,加湿均匀,无粉尘污染空气,砂砾不离析,保证了良好的饱和面干状态,且能高效处理大体量砂料,将充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使用时,砂料由进料皮带6进过进料口2进入筒体1内,避免粉尘对空气的污染,由于重力的作用,砂料由筒体1的顶部向底部的出料口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同时加湿装置5对砂料进行加湿和冲击,同时,砂料经过打散装置4,打散装置4将砂料打散,多个棒层的设置,使砂料的打散效果和加湿效果好,含水量一定,砂料可一直由进料口2进入筒体1内进行加湿和打散,出料砂料的量比较大,适应企业的需求,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进料口、位于筒体底部的出料口和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和用于加湿砂料的加湿装置,打散装置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打散装置顶部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底部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包括沿筒体内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棒层,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为60~65cm,若干棒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棒层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进料口、位于筒体底部的出料口和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和用于加湿砂料的加湿装置,打散装置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打散装置顶部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底部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为20~30cm,打散装置包括沿筒体内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棒层,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为60~65cm,若干棒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棒层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棒层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棒层的棒条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条为圆柱体,所述棒条的直径为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负陈永强赵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有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