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有负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69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与筒体的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皮带、位于筒体的出料口下方的出料皮带、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使其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打散装置、加湿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座筒体外表面的转动环、位于转动环外侧面的第二齿轮、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筒体的高度和砂料的重力为砂料的打散提供了部分动力,有限利用了空间、节约耗能,旋转装置带动筒体转动,增大了筒体内的打散机构打散砂料的强度,使砂料加湿均匀,同时砂料加湿在筒体内进行,无粉尘污染空气,且能高效处理大体量砂料,将充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砂料用的拌湿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
技术介绍
预拌混凝土也称商用混凝土,是指预先拌好的品质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然后运至施工现场直接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拌和物;为充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而作为初始原材料环节的制砂生产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干法制砂生产线作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干法制砂的输出物过于干燥,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比较多,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故不利于混凝土搅拌;部分搅拌站采用含有一定水分的河沙,或将砂料放置在出料皮带上直接淋水加湿,但随着河沙开采的逐渐禁止,以及直接淋水导致的粉尘污染、加湿不均匀等问题的出现,上述的操作均不利于砂料的拌湿,而纵观目前的拌湿机技术,其卧式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空间,同时无法高效处理大体量的砂料,不能很好的满足混凝土搅拌站的空间需求和生产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可节约空间且使砂料拌湿效果好的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空间、拌湿效果好且使砂料加湿均匀的立式大体量拌湿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与筒体的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皮带、位于筒体的出料口下方的出料皮带、位于筒体上部的第一支架和位于筒体下部的第二支架,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使其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使砂料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于筒体外表面的转动环、位于转动环外侧面的第二齿轮、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若干个打散机构,打散机构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位于第一筒体下方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分离,转动环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的外表面固定,加湿装置和打散装置均位于第二筒体的内部,筒体的直径为90~100cm,高度为180~200cm。所述打散机构包括若干个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第二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棒条采用耐磨合金钢材质。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位于第二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高压泵,进水管上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位置、沿第二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水管的直径为5~8cm。所述进料口位于第一筒体上,出料口位于第二筒体的底部,进料口处设有防尘帘。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第二筒体下部固定连接的轴承、与轴承固定连接的支腿,第一支架与第一筒体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底部与支腿连接。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筒体的高度和砂料的重力为砂料的打散提供了部分动力,有限利用了空间、节约耗能,旋转装置带动筒体转动,增大了筒体内的打散机构打散砂料的强度,使砂料加湿均匀,含水量一定,同时砂料加湿在筒体内进行,无粉尘污染空气,砂砾不离析,保证了良好的饱和面干状态,且能高效处理大体量砂料,将充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方向第二筒体与转动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B方向第二筒体与第二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进料口1、进料皮带2、筒体3、旋转装置4、打散装置5、加湿装置6、出料口7、第二支架8、出料皮带9、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转动环41、变频电机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一打散机构51、第二打散机构52、第三打散机构53、进水管61、高压泵62、轴承81、支腿8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3、与筒体3的进料口1连接的进料皮带2、位于筒体3的出料口7下方的出料皮带9、位于筒体3上部的第一支架和位于筒体3下部的第二支架8,所述筒体3的外部设有使其转动的旋转装置4,所述筒体3的内部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5、使砂料加湿的加湿装置6,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固定于筒体3外表面的转动环41、位于转动环41外侧面的第二齿轮44、旋转电机42、与旋转电机42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齿轮44啮合的第一齿轮43,所述筒体3包括第一筒体31、位于第一筒体31下方的第二筒体32,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分离,转动环41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32的外表面固定,加湿装置6和打散装置5均位于第二筒体32的内部,所述进料口1位于第一筒体31上,出料口7位于第二筒体的底部,进料口1处设有防尘帘11,进料口1与第二筒底32的顶部连接,便于砂料进入第二筒体32进行打散和加湿,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架8包括与第二筒体32下部固定连接的轴承81、与轴承81固定连接的支腿82,第二筒体32的外表面下部与轴承81的内部焊接固定,即第二筒体32转动,轴承81的外壁不转动,第一支架与第一筒体3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底部与支腿82,当旋转电机42带动第一齿轮43转动,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啮合,即转动环41带动第二筒体32转动,打散装置5随着第二筒体32一起转动,增大砂料的打散度,打散效果好,连接筒体31的直径为90cm,高度为180cm,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的直径均为90cm,第一筒体的高度为20cm,第二筒体的高度为160cm,所述加湿装置6包括位于第二筒体内部的进水管61、与进水管61连接的高压泵62,进水管61上设有若干出水孔。高压泵62与水源连接,所述进水管61位于第二筒体32的中心轴线位置、沿第二筒体32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水管61的直径为5cm,进水管61由出料口7进入第二筒体32内,即第二筒体32转动时,进水管61不转动,砂料被打散装置5打散的同时进行加湿,故进水管61对砂料的加湿效果好。如图2所示和图3所示,所述打散装置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若干个打散机构,打散机构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打散机构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打散机构包括若干个棒条,棒条的两端与第二筒体的内壁焊接。所述棒条采用耐磨合金钢材质,每个打散机构包括三个棒条,相邻两个棒条之间的距离相等,打散机构设置三个,即为第一打散机构51、第二打散机构52和第三打散机构53,相邻两个打散机构之间的距离为60cm,第一打散机构51与第二筒体32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cm,第一打散机构51的棒条和第二打散机构52的棒条相互垂直,第三打散机构53的棒条与第二打散机构51的棒条平行,即第一打散机构51的棒条的长度方向沿第二筒体32的截面截面的由前至后,第二打散机构52的棒条长度方向沿第二筒体32截面由左至右,使砂料的打散效果好,第三打散机构53的棒条长度方向与第一打散机构51的棒条长度方向相同。使用时,使砂料由进料皮带2经过进料口1并进入第二筒体32内,避免粉尘对空气的污染,由于重力的作用,由第二筒体32的顶部向底部的出料口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同时加湿装置6对砂料加湿,加湿后砂料经过打散装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与筒体的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皮带、位于筒体的出料口下方的出料皮带、位于筒体上部的第一支架和位于筒体下部的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使其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使砂料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于筒体外表面的转动环、位于转动环外侧面的第二齿轮、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若干个打散机构,打散机构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包括筒体、与筒体的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皮带、位于筒体的出料口下方的出料皮带、位于筒体上部的第一支架和位于筒体下部的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使其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打散砂料的打散装置、使砂料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于筒体外表面的转动环、位于转动环外侧面的第二齿轮、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若干个打散机构,打散机构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位于第一筒体下方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分离,转动环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的外表面固定,加湿装置和打散装置均位于第二筒体的内部,筒体的直径为90~100cm,高度为180~2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大体量拌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负陈永强赵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有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