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77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并伸出于所述纵梁的两侧,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纵梁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同步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梳齿横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以后每个家庭都会有汽车,城市汽车保有量大会使道路交通变得拥堵,传统的地面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库只能使用靠近地面的空间,可设的车位数量很少,对于同一楼层的上方空间无法利用,造成空间浪费,利用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设更多的立体车库势在必行。现有的立体车库是一种垂直升降机械停车设备,其是通过横移装置使得车辆在停车位与升降机之间转移,达到停车或取车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横移装置其是通过设计四个电机分别独立供电并独立驱动车轮滚动,驱动较多、结构复杂、对车库的整体强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并伸出于所述纵梁的两侧,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纵梁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同步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支架设置成横梁及纵梁,使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并伸出于所述纵梁的两侧,再将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纵梁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从而可以将小车承载于支架上;再利用一驱动机构对设置于两横梁上的滚轮同步驱动,使得所述支架整体可同步地移动,因此,驱动较少,结构简单,对支架的强度要求低,使得其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普及应用。较佳地,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前梳齿及第一后梳齿,所述第一前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两侧。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一对齿轮链条组以及联动轴,所述电机及所述齿轮链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联动轴转动,所述联动轴分别与两所述齿轮链条组连接;所述齿轮链条组与所述支架端部的滚轮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梳齿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承载车辆的车轮。具体地,所述支架的承载面设有辅助垫。较佳地,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还包括滑触机构,所述滑触机构包括至少两滑座及至少两滑头;至少一所述滑头与其中一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移动时能向其持续供电。具体地,所述滑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导电的滑触线,所述滑头设有若干可导电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并与所述滑触线电接触。具体地,所述滑座还包括导向端盖,所述导向端盖设有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入口从外到内呈逐渐变窄结构。具体地,所述滑头还包括滑套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接触头设有连接轴,所述接触头的接触部枢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接触头通过所述连接轴滑动地套接于所述滑套,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滑套之间,以对所述接触头缓冲。具体地,所述滑头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滑套连接。具体地,所述滑触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及第二弹性件,两所述滑头的支撑臂均枢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臂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侧面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滑触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滑座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滑头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机架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梳齿机构的结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与梳齿机构配合的状态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向下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前的状态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时的状态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后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100包括升降井1、停车库2、梳齿机构3、升降机4及梳齿横移装置5;所述停车库2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停车库2呈上下层叠设置;所述梳齿机构3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所述升降机4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且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升降;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库2,并可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停车库2及所述升降井1之间横向移动,以使车辆在所述梳齿机构3与所述停车库2之间转移。具体地,如下: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包括支架51、滚轮52、第一梳齿53及驱动机构54。所述滚轮52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两端。所述第一梳齿53设置于所述支架51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第一梳齿53与所述梳齿机构3的梳齿呈错位设置;所述驱动机构54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52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51的两端的滚轮52同步移动。具体地,所述支架51包括两横梁511及两纵梁512,所述横梁511设置于所述纵梁512的两端,两所述横梁511与两所述纵梁512形成两个并列的工字形结构,每一所述横梁511设置5个滚轮52,5个所述滚轮52位于所述横梁511的外侧。再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梳齿53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51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51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53承载车辆的车轮。这样可以使得车辆的大部分重量由所述支架51承担,而所述第一梳齿53只承载车轮的重量,对第一梳齿53的结构强度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梳齿53的结构,减少第一梳齿53的钢材使用量。另外,所述第一梳齿53还可以避免车辆的车轮不会过度的下垂,从而节省可以降低单层停车库2的楼层高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所述第一梳齿53包括第一前梳齿531及第一后梳齿532,所述第一前梳齿531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532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后段两侧。所述第一前梳齿531与所述第一后梳齿532均由杆件纵向并排形成,以第一前梳齿531的位置为基准,所述第一后梳齿532的纵向长度比第一前梳齿531长,以适应不同轴距长度的车辆。所述支架51的承载面设有辅助垫51a。所述辅助垫51a可以对车辆的底盘缓冲,保护底盘不被压坏。当然,也可以以所述第一梳齿531为承载面,在承载车辆时,所述支架51的表面低于车辆的底盘不会承载底盘,这时,车辆的重量即通过车轮而施加于第一梳齿531上。请再参阅图3及图4,所述驱动机构54包括一电机541、两齿轮链条组542以及一联动轴543,所述电机541及所述齿轮链条组542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并伸出于所述纵梁的两侧,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纵梁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同步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并伸出于所述纵梁的两侧,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纵梁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同步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前梳齿及第一后梳齿,所述第一前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一对齿轮链条组以及联动轴,所述电机及所述齿轮链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联动轴转动,所述联动轴分别与两所述齿轮链条组连接;所述齿轮链条组与所述支架端部的滚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齿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承载车辆的车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面设有辅助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还包括滑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荣白要权闫冬孙锡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荣禧智能车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