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欣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780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包括支撑架、下层升降辊组机构、上层升降辊组机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和涂胶辊,下层升降辊组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最下方位置,上层升降辊组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最上方位置,在支撑架上位于上层升降辊组机构和下层升降辊组机构之间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下层升降辊组机构包括涂胶配合辊,涂胶辊设置在支撑架上,且涂胶辊位于涂胶配合辊的正上方,上层升降辊组机构包括压合辊,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压合辊正下方的压合配合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中设置的涂胶辊替代了传统的涂胶机构,使得涂胶量合理可控,涂胶更加均匀合理,也避免了涂胶不充分的问题,保证了复合加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塑料编织袋加工
,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一般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复合塑料编织袋为复合型的塑料编织袋,在传统的塑料编织袋的表面复合有纸膜或者塑料膜,常常用于提高包装的密封性,常见于用于粉料包装。在复合塑料编织袋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在塑料编织膜上进行涂胶,使其表面涂覆有覆膜胶,随后再将纸膜或塑料膜与其复合,在进行复合的过程中,涂胶是影响复合加工质量的重要一环,有时仅仅采用简单的涂刷辊进行涂胶操作,传统的涂胶机构存在一些涂胶不均以及存在涂胶量不易控制的问题,使得在实际的涂胶过程中出现涂胶不充分、涂胶量过量等问题而最终影响复合塑料编织袋的复合加工质量。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及其复合方法,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包括支撑架、下层升降辊组机构、上层升降辊组机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和涂胶辊,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最下方位置,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最上方位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位于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和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之间镜像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位于偏上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用于配合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用于导向输送纸膜料带,位于偏下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用于配合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用于导向输送编织塑料膜料带,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包括涂胶配合辊,所述涂胶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涂胶辊位于所述涂胶配合辊的正上方,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包括压合辊,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合辊正下方的压合配合辊,其中:所述涂胶辊包括外辊套、内辊套、调节圆杆、端盖、拨动齿盘和注胶轴,所述外辊套和所述内辊套长度相等,所述内辊套间隙配合在所述外辊套内,所述外辊套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一号溢流孔,所述外辊套在其圆柱内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一号溢流孔处均设有一号半圆槽,所述内辊套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与所述一号溢流孔数量相等的二号溢流孔,所述二号溢流孔的宽度大于所述一号溢流孔的宽度,所述内辊套在圆柱外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二号溢流孔处均设有二号半圆槽,所述二号半圆槽和所述一号半圆槽的尺寸相同,所述调节圆杆的数量与所述一号半圆槽的数量相等,所述调节圆杆为两端封堵的中空管结构,若干所述调节圆杆一一插入相互配合组成完整圆槽的所述一号半圆槽和所述二号半圆槽中,所述调节圆杆圆柱面上设有连通的进胶孔和出胶孔,所述进胶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出胶孔的宽度,所述外辊套和所述内辊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节圆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端盖之间,所述调节圆杆一侧轴端设有齿轮,所述拨动齿盘通过回转轴承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端盖中心位置,所述拨动齿盘与所有的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注胶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注胶轴从两个所述端盖中心处贯穿,且所述注胶轴与所述端盖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注胶轴为一半中空结构,所述注胶轴在中空部位均匀分布有注胶孔,所述注胶轴上相对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有三个被动刮胶板,所述被动刮胶板与所述内辊套的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两个输送配合辊和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限位导向辊,所述限位导向辊和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限位导向辊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位于偏上方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呈倒置等腰三角形分布,位于偏下方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呈正立等腰三角形分布。优选的,所述限位导向辊包括辊体、手轮双向螺杆和两个限位环,所述辊体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手轮双向螺杆沿所述辊体轴向贯穿,且所述手轮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辊体上,两个所述限位环滑动设置在所述辊体上,且两个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手轮双向螺杆上螺纹旋向相反设置的两个螺纹段一一对应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还包括一号升降气缸、一号升降架和下层输送辊,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所述一号升降气缸,所述一号升降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一号升降气缸的输出端,所述一号升降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所述下层输送辊,两个所述下层输送辊一一对应分布在位于偏下方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中的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的正下方,所述涂胶配合辊转动安装在所述一号升降架上,且所述涂胶配合辊位于所述下层输送辊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还包括二号升降气缸、二号升降架和上层输送辊,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所述二号升降气缸,所述二号升降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二号升降气缸的输出端,所述二号升降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所述上层输送辊,两个所述上层输送辊一一对应分布在位于偏上方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中的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的正上方,所述压合辊转动安装在所述二号升降架上,且所述压合辊位于所述上层输送辊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柔性导向组件,所述柔性导向组件包括刷毛板和设置在所述刷毛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毛面向所述压合配合辊斜向上竖直排列。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方法,其复合方法具体如下:S1、将塑料编织膜料带从下层升降辊组机构和位于偏下方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中穿过,并依次绕过涂胶辊和压合配合辊,使得塑料编织膜料带从压合辊和压合配合辊之间经过;S2、将纸膜料带从上层升降辊组机构和位于偏上方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中穿过,并使得纸膜料带从压合辊和压合配合辊之间穿过,且使得纸膜料带位于塑料编织膜料带上方;S3、依次调节两个限位导向辊组机构,使得位于偏下方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对塑料编织模料带进行限位导向,使得位于偏上方的限位导向辊组机构对纸膜料带进行限位导向;S4、调节下层升降辊组机构使得压合接触路径上的塑料编织膜料带,调节上层升降辊组机构使得压合接触路径上的纸膜料带;S5、通过涂胶辊对塑料编织膜料带进行涂胶处理;S6、将涂覆有胶体的塑料编织膜料带通过输送与纸膜进行连续压合,从而实现复合。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设置的涂胶辊将传统的整体简单式涂胶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且由具体的外辊套、内辊套、调节圆杆和注胶轴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外辊套和内辊套之间内嵌设置调节圆杆,通过调节圆杆将一号溢流孔和二号溢流孔可控式导通,通过转动设置的拨动齿盘可带动调节圆杆转动,从而实现涂胶量的控制,并可完全实现涂胶辊胶体流道的封闭,通过本系统中的涂胶辊替代了传统的涂胶机构,可实现涂胶控制,使得涂胶量合理可控,涂胶更加均匀合理,也避免了涂胶不充分的问题,保证了复合加工的质量;另外在注胶轴上设置的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包括支撑架(1)、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和涂胶辊(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最下方位置,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最上方位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位于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和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之间镜像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位于偏上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用于配合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用于导向输送纸膜料带,位于偏下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用于配合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用于导向输送编织塑料膜料带,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包括涂胶配合辊(24),所述涂胶辊(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涂胶辊(5)位于所述涂胶配合辊(24)的正上方,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包括压合辊(34),所述支撑架(1)上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合辊(34)正下方的压合配合辊(11),其中:/n所述涂胶辊(5)包括外辊套(51)、内辊套(52)、调节圆杆(53)、端盖(54)、拨动齿盘(55)和注胶轴(56),所述外辊套(51)和所述内辊套(52)长度相等,所述内辊套(52)间隙配合在所述外辊套(51)内,所述外辊套(51)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一号溢流孔(511),所述外辊套(51)在其圆柱内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一号溢流孔(511)处均设有一号半圆槽(512),所述内辊套(52)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与所述一号溢流孔(511)数量相等的二号溢流孔(521),所述二号溢流孔(521)的宽度大于所述一号溢流孔(511)的宽度,所述内辊套(52)在圆柱外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二号溢流孔(521)处均设有二号半圆槽(522),所述二号半圆槽(522)和所述一号半圆槽(512)的尺寸相同,所述调节圆杆(53)的数量与所述一号半圆槽(512)的数量相等,所述调节圆杆(53)为两端封堵的中空管结构,若干所述调节圆杆(53)一一插入相互配合组成完整圆槽的所述一号半圆槽(512)和所述二号半圆槽(522)中,所述调节圆杆(53)圆柱面上设有连通的进胶孔(531)和出胶孔(532),所述进胶孔(531)的宽度大于所述出胶孔(532)的宽度,所述外辊套(51)和所述内辊套(5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所述端盖(54),所述端盖(54)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调节圆杆(53)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端盖(54)之间,所述调节圆杆(53)一侧轴端设有齿轮(533),所述拨动齿盘(55)通过回转轴承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端盖(54)中心位置,所述拨动齿盘(55)与所有的所述齿轮(533)啮合,所述注胶轴(5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注胶轴(56)从两个所述端盖(54)中心处贯穿,且所述注胶轴(56)与所述端盖(54)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注胶轴(56)为一半中空结构,所述注胶轴(56)在中空部位均匀分布有注胶孔(561),所述注胶轴(56)上相对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有三个被动刮胶板(562),所述被动刮胶板(562)与所述内辊套(52)的内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包括支撑架(1)、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和涂胶辊(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最下方位置,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最上方位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位于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和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之间镜像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位于偏上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用于配合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用于导向输送纸膜料带,位于偏下方位置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用于配合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用于导向输送编织塑料膜料带,所述下层升降辊组机构(2)包括涂胶配合辊(24),所述涂胶辊(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涂胶辊(5)位于所述涂胶配合辊(24)的正上方,所述上层升降辊组机构(3)包括压合辊(34),所述支撑架(1)上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合辊(34)正下方的压合配合辊(11),其中:
所述涂胶辊(5)包括外辊套(51)、内辊套(52)、调节圆杆(53)、端盖(54)、拨动齿盘(55)和注胶轴(56),所述外辊套(51)和所述内辊套(52)长度相等,所述内辊套(52)间隙配合在所述外辊套(51)内,所述外辊套(51)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一号溢流孔(511),所述外辊套(51)在其圆柱内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一号溢流孔(511)处均设有一号半圆槽(512),所述内辊套(52)在圆柱面上圆周阵列分布有与所述一号溢流孔(511)数量相等的二号溢流孔(521),所述二号溢流孔(521)的宽度大于所述一号溢流孔(511)的宽度,所述内辊套(52)在圆柱外壁上位于每个所述二号溢流孔(521)处均设有二号半圆槽(522),所述二号半圆槽(522)和所述一号半圆槽(512)的尺寸相同,所述调节圆杆(53)的数量与所述一号半圆槽(512)的数量相等,所述调节圆杆(53)为两端封堵的中空管结构,若干所述调节圆杆(53)一一插入相互配合组成完整圆槽的所述一号半圆槽(512)和所述二号半圆槽(522)中,所述调节圆杆(53)圆柱面上设有连通的进胶孔(531)和出胶孔(532),所述进胶孔(531)的宽度大于所述出胶孔(532)的宽度,所述外辊套(51)和所述内辊套(5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所述端盖(54),所述端盖(54)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调节圆杆(53)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端盖(54)之间,所述调节圆杆(53)一侧轴端设有齿轮(533),所述拨动齿盘(55)通过回转轴承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端盖(54)中心位置,所述拨动齿盘(55)与所有的所述齿轮(533)啮合,所述注胶轴(5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注胶轴(56)从两个所述端盖(54)中心处贯穿,且所述注胶轴(56)与所述端盖(54)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注胶轴(56)为一半中空结构,所述注胶轴(56)在中空部位均匀分布有注胶孔(561),所述注胶轴(56)上相对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有三个被动刮胶板(562),所述被动刮胶板(562)与所述内辊套(52)的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塑料编织袋复合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两个输送配合辊(41)和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限位导向辊(42),所述限位导向辊(42)和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4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两个所述输送配合辊(4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限位导向辊(42)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位于偏上方的所述限位导向辊组机构(4)呈倒置等腰三角形分布,位于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欣悦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何欣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