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80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所述亲肤层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所述阻隔层与空气直接接触;所述亲肤层由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所述吸附层以PP熔喷无纺布为基布,采用点黏复合技术,将球形活性炭颗粒黏合到PP熔喷无纺布上,制得中间吸附层;所述阻隔层由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布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亲肤层采用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不仅具有亲肤柔软的舒适触感,而且具有极高的透气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布料在具有极高的透气舒适性的基础上,还具有优良的阻隔、吸附和抗菌功能,适用于一次性口罩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罩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质量的恶化、病毒病菌的传播和呼吸道疾病的流传,使得口罩在防护方面有了极高的使用率。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普通口罩一般用脱脂棉纱布或无纺布制作而成,能够阻挡空气中悬浮的绝大多数粒径较大的灰尘颗粒,并不能有效地防PM2.5、抗菌抗毒的功效。为了提高对颗粒物或者病毒等的阻隔效果,现有技术中一般会缩小口罩面料的孔径,但是缩小口罩面料的孔径会增大对气体的阻隔率,从而影响口罩的透气性能,影响口罩的佩戴舒适性。专利号为CN201710529779.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口罩,口罩本体的过滤层下方铺设透气片,透气片铺设至靠近口罩本体两侧边,透气片面积大于口罩本体表层面积60%,口罩本体四角端处切边折叠。该申请通过过滤片的位置设置,比一般口罩增加过滤片有效面积一倍左右,从而增加透气性。但是该申请是从口罩结构方面对口罩的透气性进行改善,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口罩透气性,但是该口罩采用的还是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布料,仍然存在难以兼具高阻隔和透气的性能,进而影响口罩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布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亲肤层采用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不仅具有亲肤柔软的舒适触感,而且具有极高的透气舒适性;吸附层表面点黏复合有活性炭颗粒,点黏的方式不会影响PP无纺布的透气性,而且还增加了物理吸附和化学杀菌的双重效果,提高了吸附层对空气的进一步净化过程;阻隔层直接与空气接触,采用的是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抗菌纤维是经过改性的棉纤维,使得阻隔层仍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并且棉纤维经过改性处理后,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使阻隔层能够初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进行阻隔和杀菌;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布料在具有极高的透气舒适性的基础上,还具有优良的阻隔、吸附和抗菌功能,适用于一次性口罩的制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所述亲肤层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所述阻隔层与空气直接接触;其中,所述亲肤层由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将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按照质量比10:7-8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亲肤层;所述吸附层以PP熔喷无纺布为基布,采用点黏复合技术,将球形活性炭颗粒黏合到PP熔喷无纺布上,制得中间吸附层;所述阻隔层由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将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按照质量比1:1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阻隔层;通过缝纫或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将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加固复合,得到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备:S1、将棉纤维加入正己烷中,再加入4-(氯甲基)苯甲酰氯,室温下搅拌反应24h,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5-6次,抽滤,干燥,得到预处理棉纤维;S2、取一定质量的预处理棉纤维加入到装有二甲基甲酰胺的三口烧瓶中,先通入氮气10-15min,除去烧瓶内的氧气,再进行加热和搅拌,当混合液温度升高至60-65℃时,加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催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后,于68-70℃搅拌反应7-8h,反应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接枝棉纤维;S3、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并用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7,按照固液比1g:35-40mL将接枝棉纤维置于该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60-70min,反应完成后,先用自来水冲洗5-6次,再用去离子水冲洗5-6次,最后将产物置于46℃烘箱中干燥2-3h,得到抗菌纤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棉纤维、正己烷、4-(氯甲基)苯甲酰氯的用量之比为10g:90-100mL:2-3g。进一步地,步骤S2中催化剂为溴化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之比为1:1;预处理棉纤维、二甲基甲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催化剂的用量之比为10g:150-200mL:3-4g:0.1g。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颗粒由如下方法制备:(1)将球形活性炭置于160-180℃下,处理9-10min,得到预处理基碳;(2)将10g聚乙烯吡咯烷酮和45-55mL乙二醇同时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至60℃,搅拌至溶解,将1.5-2.0g硝酸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120℃下加热回流90-100min,冷却至室温后,获得纳米银胶体溶液;(3)按照1g:8-10mL将预处理基碳加入至纳米银胶体溶液中,并在120℃下搅拌60-70min,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4-5次,烘干,得到球形活性炭颗粒。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通过缝纫或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将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依次加固复合,得到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布料中阻隔层采用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抗菌纤维是经过改性后的棉纤维,在棉纤维分子链上通过4-(氯甲基)苯甲酰氯分子引入卤胺型聚合物,一方面,4-(氯甲基)苯甲酰氯分子作为桥梁分子,其上含有苯环,刚性苯环能够增大棉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且,大位阻的苯环能够增大纤维分子链之间的间距,提高透气舒适性;另一方面,接枝的卤胺型聚合物本身是一种有效抗菌成分,能够赋予棉纤维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棉纤维表面通过接枝聚合物,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面貌变得粗糙,能够增大棉纤维与微生物细胞的接触面积,并可以将细菌吸附在其表面,有利于棉纤维上的-NCl-中的-Cl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抗菌效果的目的;并且,抗菌有效成分是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与棉纤维结合的,不易迁移和脱落,因此,存在抗菌持久性;本专利技术布料的吸附层以PP熔喷无纺布作为基材,并在PP熔喷无纺布表面点黏复合有活性炭颗粒,经过预处理的活性炭表面通过溶胶法沉积了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以吸附和化学键合两种方式负载于活性炭上,使活性炭颗粒不仅具备物理吸附作用,而且还具有抗菌作用;将活性炭颗粒采用点黏复合技术吸附于PP熔喷无纺布表面上时,一方面,活性炭颗粒之间的间隙远大于气体流通孔径,因此,不会影响PP熔喷无纺布的透气性能;另一方面,活性炭颗粒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杂质物和部分气体物质,起到过滤的效果,此外,活性炭上负载的纳米银颗粒还能直接与进入的空气接触,起到进一步杀菌的作用,净化空气,起到更优的阻隔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用布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亲肤层采用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不仅具有亲肤柔软的舒适触感,而且具有极高的透气舒适性;吸附层表面点黏复合有活性炭颗粒,点黏的方式不会影响PP无纺布的透气性,而且还增加了物理吸附和化学杀菌的双重效果,提高了吸附层对空气的进一步净化过程;阻隔层直接与空气接触,采用的是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抗菌纤维是经过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所述亲肤层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所述阻隔层与空气直接接触;/n其中,所述亲肤层由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将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按照质量比10:7-8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亲肤层;/n所述吸附层以PP熔喷无纺布为基布,采用点黏复合技术,将球形活性炭颗粒黏合到PP熔喷无纺布上,制得中间吸附层;/n所述阻隔层由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将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按照质量比1:1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阻隔层;/n通过缝纫或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将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加固复合,得到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所述亲肤层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所述阻隔层与空气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亲肤层由竹纤维和羊毛纤维制成;将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按照质量比10:7-8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亲肤层;
所述吸附层以PP熔喷无纺布为基布,采用点黏复合技术,将球形活性炭颗粒黏合到PP熔喷无纺布上,制得中间吸附层;
所述阻隔层由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制成;将抗菌纤维和聚酯纤维按照质量比1:1混合后,经开松机开松,经过梳理机梳棉成网,进行热粘合加固或水刺加固成均匀的纤维层,得到阻隔层;
通过缝纫或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将亲肤层、吸附层和阻隔层加固复合,得到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口罩制造用的透气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备:
S1、将棉纤维加入正己烷中,再加入4-(氯甲基)苯甲酰氯,室温下搅拌反应24h,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5-6次,抽滤,干燥,得到预处理棉纤维;
S2、取一定质量的预处理棉纤维加入到装有二甲基甲酰胺的三口烧瓶中,先通入氮气10-15min,除去烧瓶内的氧气,再进行加热和搅拌,当混合液温度升高至60-65℃时,加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催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后,于68-70℃搅拌反应7-8h,反应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接枝棉纤维;
S3、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并用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7,按照固液比1g:35-40mL将接枝棉纤维置于该溶液中,室温下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建龚琤琤杨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深呼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