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车体型材既对轻量化有严格的要求,对型材的米重控制非常严,不能超过图纸规定的米重上限;又对型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对壁厚等尺寸的下限做了要求;同时,车体外形轮廓要求高,通常对型材纵向直线度、扭拧度以及型材外部轮廓的平面间隙,都有极高要求。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由于结构不对称,且壁厚悬殊较大(型材两个底面的壁厚是4倍关系,最厚的底面与斜筋的壁厚比更是达到了6倍之多),根据阻力最小原则,厚壁处的金属流动性远远好于内侧斜筋,因此,导致挤出得到的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常常发生中间的斜筋填充不满甚至烂料的情况,废品率居高不下。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下模具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与上模(1)配合的下模(2),所述下模(2)具有横截面呈矩形结构的下模型腔(21),所述上模(1)具有与下模型腔(21)相适应的上模模芯(11),该上模模芯(11)伸入下模型腔(21)中,并与下模型腔(21)之间的缝隙构成模孔(A),该模孔(A)由相对设置的第一流道(A1)和第三流道(A3)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流道(A2)和第四流道(A4)合围形成中空的矩形管状结构,所述第四流道(A4)的横截面长度大于第三流道(A3)的横截面长度,该第四流道(A4)的间隙宽度大于第二流道(A2)的间隙宽度,所述上模模芯(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与上模(1)配合的下模(2),所述下模(2)具有横截面呈矩形结构的下模型腔(21),所述上模(1)具有与下模型腔(21)相适应的上模模芯(11),该上模模芯(11)伸入下模型腔(21)中,并与下模型腔(21)之间的缝隙构成模孔(A),该模孔(A)由相对设置的第一流道(A1)和第三流道(A3)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流道(A2)和第四流道(A4)合围形成中空的矩形管状结构,所述第四流道(A4)的横截面长度大于第三流道(A3)的横截面长度,该第四流道(A4)的间隙宽度大于第二流道(A2)的间隙宽度,所述上模模芯(11)由若干并排设置的上模芯头(111)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上模芯头(111)之间均具有斜筋流道(112),各个斜筋流道(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流道(A2)和第四流道(A4)连通,且各个斜筋流道(112)的间隙宽度均小于第二流道(A2)和第四流道(A4)的间隙宽度,所述上模(1)具有若干分流孔(12),所述第二流道(A2)和第四流道(A4)与各个斜筋流道(112)的连接位置分别暴露在对应的分流孔(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型腔(21)具有下模工作带(211),所述上模模芯(11)的外周面上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有与下模工作带(211)配合的上模工作带(11a),所述上模工作带(11a)和下模工作带(211)对应第四流道(A4)位置的长度大于对应第二流道(A2)位置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体端梁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工作带(211)自进口一端向出口一端依次包括敞口段(211a)和平直段(211b),所述敞口段(211a)的开口大小朝着靠近下模工作带(211)进口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平直段(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萨帕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