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867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电路,涉及电磁干扰抑制领域。该换电电路,应用于换电站,包括:电网、与所述电网分别连接的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和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其中,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滤波模组。上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换电站对外界的电磁辐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各个子电路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保证换电站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电池包充电电压及电流的稳定性,提高电池包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磁干扰抑制,特别涉及一种换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燃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为了降低燃油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商逐渐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以及生产。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提出了换电技术,即通过换电站,将原车电量低的电池包卸下,更换为充满电的电池包,整个过程较之提升充电功率的方式更为高效、快速。换电站作为当下新兴产业,其电磁兼容特性还没有统一规范,换电站的不同分系统之间以及对外干扰都没有针对性的滤波设计。因此,为了保护换电站内各系统独立稳定工作,需要提供一种滤波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电路,用以解决如何降低换电站内的电磁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电电路,应用于换电站,包括:电网、与所述电网分别连接的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和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其中,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滤波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包括存储系统子电路、充电系统子电路、装卸系统子电路和车道系统子电路;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包括电池物流系统子电路和电池维护系统子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包括4个滤波模组,分别对应与所述存储系统子电路、所述充电系统子电路、所述装卸系统子电路和所述车道系统子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均分别包括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和信号线滤波子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均分别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通过隔板分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源线滤波子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信号线滤波子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包括单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或三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单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和所述信号线滤波子电路均分别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差模电容、第二差模电容、第三差模电容、第一共模电容、第二共模电容、第一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和第一共模电感;其中,所述第一差模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二差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串联后与所述第一差模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串联后与所述第二差模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连接处接地;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差模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差模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差模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三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差模电容、第五差模电容、第六差模电容、第七差模电容、第八差模电容、第九差模电容、第十差模电容、第十一差模电容、第十二差模电容、第三共模电容、第四共模电容、第五共模电容、第三差模电感、第四差模电感、第五差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第三共模电感;所述第四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差模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差模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差模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共模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差模电感与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差模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差模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差模电容的第二输均与所述第四共模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共模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差模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差模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差模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差模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五共模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共模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换电站对外界的电磁辐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各个子电路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保证换电站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电池包充电电压及电流的稳定性,提高电池包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如何降低换电站内的电磁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电电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电路,应用于换电站,所述换电电路包括:电网、与所述电网分别连接的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和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其中,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滤波模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换电站柱电源入口以及各个子系统电路的输入及输出端设置滤波模组,提升了供电质量,抑制了各子系统电路之间的干扰。同时,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滤波模组,可以有效解决换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增加了该换电电路的换电站,其电磁兼容性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保证了充电机端口的供电质量以及高压直流输出质量不受电网或充电机影响,对于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电路,应用于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电路包括:/n电网、与所述电网分别连接的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和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n其中,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滤波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电路,应用于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电路包括:
电网、与所述电网分别连接的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和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
其中,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第二滤波模组,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滤波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子电路包括存储系统子电路、充电系统子电路、装卸系统子电路和车道系统子电路;
所述电池辅助系统子电路包括电池物流系统子电路和电池维护系统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包括4个滤波模组,分别对应与所述存储系统子电路、所述充电系统子电路、所述装卸系统子电路和所述车道系统子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均分别包括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和信号线滤波子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第三滤波模组均分别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通过隔板分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源线滤波子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信号线滤波子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包括单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或三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电源线滤波子电路和所述信号线滤波子电路均分别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差模电容、第二差模电容、第三差模电容、第一共模电容、第二共模电容、第一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和第一共模电感;
其中,所述第一差模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二差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串联后与所述第一差模电容并联;
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串联后与所述第二差模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连接处接地;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杰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