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46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窑体内依次为预热区、高温区、冷却区;高温区的窑体设置加热炉,高温区的窑体内设置有循环风机;冷却区的窑体顶部连接第一管道,第预热区的窑体连接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一处理箱连接,第二管道与第二处理箱连接,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内均固定中间管道,中间管道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连接杆,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滑杆,滑杆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形的旋转槽;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内均设置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带动杆,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伸缩杆,带动杆设置在伸缩杆侧壁,伸缩杆顶部连接与反应剂网层连接。解决耐火砖在制备时余热不易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
本技术涉及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
技术介绍
耐火材料一般分为两种,即不定型耐火材料和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也叫浇注料,是由多种骨料或集料和一种或多种粘和剂组成的混合粉状颗料,使用时必须和一种或多种液体配合搅拌均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定型耐火材料一般指耐火砖,其形状有标准规则,也可以根据需要筑切时临时加工。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耐火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依赖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耐火材料工业,应加大调整力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解决耐火砖在制备时余热不易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从左至右依次为预热区、高温区、冷却区;所述高温区的窑体下部设置加热炉,高温区的窑体内设置有循环风机;冷却区的窑体顶部连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气泵A,预热区的窑体顶部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气泵B,第一管道与第一处理箱连接,第二管道与第二处理箱连接,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内均固定设置有中间管道,中间管道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连接杆,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滑杆,滑杆与电机A连接,滑杆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形的旋转槽,中间管道底部设置在旋转槽内;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内均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带动杆,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伸缩杆,带动杆设置在伸缩杆侧壁,伸缩杆与电机B连接,伸缩杆顶部连接与反应剂网层连接;第一处理箱底部连接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气泵C,第三管道与预热区的窑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热区的窑体底部设置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上均匀开有气口,第四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箱底部连接第五管道,第五管道上设置有气泵D,第五管道与冷却区的窑体底部连接,第五管道上开有管口,管口处连接第六管道,第五管道上设置有冷凝器;第六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第六管道设置有双向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底部均设置有干燥网层。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中间管道的管径小于第一管道的管径。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中间管道的管径小于第二管道的管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高温区的窑体底部设置有加热炉进行加热,循环风机使得高温区的温度均衡,高温区去耐火砖进入到冷却区后,冷却区的热空气经过在气泵A的作用下由第一管道进入到第一处理箱内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处理后的气体在进入到预热区内对预热区的耐火砖进行初步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再由在气泵B的作用下由第二管道进入到第二处理箱内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进入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内的空气进入到中间管道内,电机A使得滑杆在第一滑槽内运动,同时带动旋转槽旋转运动,中间管道的气体在旋转槽旋转运动再由旋转槽上部运动出,且对气体内进行混合均匀,电机B使得伸缩杆运动,伸缩杆带动在反应剂网层在第二滑槽上运动,反应剂网层内放置脱硫脱硝剂,混合均匀的气体通过反应剂网层较好反应。2、第一处理箱处理的空气通过第四管道的气口对耐火砖进行初步加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处理箱或第二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窑体(1)、预热区(2)、高温区(3)、冷却区(4)、加热炉(5)、循环风机(6)、第一管道(7)、气泵A(8)、第二管道(9)、气泵B(10)、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中间管道(13)、第一滑槽(14)、连接杆(15)、滑杆(16)、电机A(17)、旋转槽(18)、第二滑槽(19)、带动杆(20)、伸缩杆(21)、电机B(22)、反应剂网层(23)、第三管道(24)、气泵C(25)、第四管道(26)、第五管道(27)、气泵D(28)、第六管道(29)、冷凝器(30)、干燥网层(31)、控制阀(32)、双向泵(33)。具体实施方式图1-2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包括窑体1;窑体1从左至右依次为预热区2、高温区3、冷却区4;高温区3的窑体1下部设置加热炉5,高温区3的窑体1内设置有循环风机6;冷却区4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一管道7,第一管道7上设置有气泵A8,预热区2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置有气泵B10,第一管道7与第一处理箱11连接,第二管道9与第二处理箱12连接,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固定设置有中间管道13,中间管道13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连接杆15,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与电机A17连接,滑杆16设置在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形的旋转槽18,中间管道13底部设置在旋转槽18内;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带动杆20,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伸缩杆21,带动杆20设置在伸缩杆21侧壁,伸缩杆21与电机B22连接,伸缩杆21顶部连接与反应剂网层23连接;第一处理箱11底部连接第三管道24,第三管道24上设置有气泵C25,第三管道24与预热区2的窑体1连接;耐火砖进入窑体1内经过预热区2、高温区3、冷却区4,高温区3的窑体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5进行加热,循环风机6使得高温区3的温度均衡,高温区3去耐火砖进入到冷却区4后,冷却区4的热空气经过在气泵A8的作用下由第一管道7进入到第一处理箱11内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处理后的气体在进入到预热区2内对预热区2的耐火砖进行初步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再由在气泵B10的作用下由第二管道9进入到第二处理箱12内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进入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的空气进入到中间管道13内,电机A17使得滑杆16在第一滑槽14内运动,同时带动旋转槽18旋转运动,中间管道13的气体在旋转槽18旋转运动再由旋转槽18上部运动出,且对气体内进行混合均匀,电机B使得伸缩杆21运动,伸缩杆21带动在反应剂网层23在第二滑槽19上运动,反应剂网层23内放置脱硫脱硝剂,混合均匀的气体通过反应剂网层23较好反应,满足需要。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预热区2的窑体1底部设置有第四管道26,第四管道26上均匀开有气口,第四管道26与第三管道24连通;第一处理箱11处理的空气通过第四管道26的气口对耐火砖进行初步加热。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第二处理箱12底部连接第五管道27,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包括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从左至右依次为预热区(2)、高温区(3)、冷却区(4);/n所述高温区(3)的窑体(1)下部设置加热炉(5),高温区(3)的窑体(1)内设置有循环风机(6);/n冷却区(4)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一管道(7),第一管道(7)上设置有气泵 A (8),/n预热区(2)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置有气泵 B (10),/n第一管道(7)与第一处理箱(11)连接,第二管道(9)与第二处理箱(12)连接,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固定设置有中间管道(13),中间管道(13)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连接杆(15),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与电机 A (17)连接,滑杆(16)设置在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形的旋转槽(18),中间管道(13)底部设置在旋转槽(18)内;/n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带动杆(20),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伸缩杆(21),带动杆(20)设置在伸缩杆(21)侧壁,伸缩杆(21)与电机 B (22)连接,伸缩杆(21)顶部连接与反应剂网层(23)连接;/n第一处理箱(11)底部连接第三管道(24),第三管道(24)上设置有气泵 C (25),第三管道(24)与预热区(2)的窑体(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型轻质耐火砖隧道窑,包括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从左至右依次为预热区(2)、高温区(3)、冷却区(4);
所述高温区(3)的窑体(1)下部设置加热炉(5),高温区(3)的窑体(1)内设置有循环风机(6);
冷却区(4)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一管道(7),第一管道(7)上设置有气泵A(8),
预热区(2)的窑体(1)顶部连接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置有气泵B(10),
第一管道(7)与第一处理箱(11)连接,第二管道(9)与第二处理箱(12)连接,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固定设置有中间管道(13),中间管道(13)外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连接杆(15),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与电机A(17)连接,滑杆(16)设置在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形的旋转槽(18),中间管道(13)底部设置在旋转槽(18)内;
第一处理箱(11)、第二处理箱(12)内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带动杆(20),第二滑槽(19)内设置有伸缩杆(21),带动杆(20)设置在伸缩杆(21)侧壁,伸缩杆(21)与电机B(22)连接,伸缩杆(21)顶部连接与反应剂网层(23)连接;
第一处理箱(11)底部连接第三管道(24),第三管道(24)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浩周栋烁刘中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惠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