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5946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包括供油主管道、下延管道、分油支管、储油槽、浮球针阀、截止阀、暂存油箱以及辅助油管,其中,沿着油液流向,浮球针阀以及储油槽依序布置于各分油支管上。截止阀布置于下延管道上。由暂存油箱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有有隔气板,将暂存油箱分割为储油区A和储油区B。储油区A与下延管道的出油口相连通。辅助油管外接于储油区B的正下方,以实现与各分油支管的连通。这样一来,油液在流入分油支管前预先进入暂存油箱内,气泡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行上浮、破裂,从而避免了消除了气泡现象,避免其出现在分油支管内,保证管路压力的平稳性,进而确保了浮球针阀的调节灵敏性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
技术介绍
加弹机是加工拉伸变形丝的生产设备,且依靠假捻的机械作用,使得热塑性纤维具有优良的纺织性能。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依序为原丝POY、止捻器、加热箱、假捻器、上油装置、卷绕成型以及卷装。其中,丝线的上油工序尤为重要,其可使得丝线表面光滑,保持一定的合抱力,确保最终卷装成型的质量。在现有技术中,上油系统主要由主管道、下延管道、支管、浮球针阀以及油槽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支管一般布置为2条,分别设置为加弹机的两侧。油液依序流过主管道、下延管道,且经由支管进行分流,而后再经过浮球针阀流入油槽内。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受到管径、温度等多种因素因素,极易在主管道以及下延管道内产生气泡,进而导致支管内滞留有大量气泡,从而造成其腔内压力波动较大,进而影响浮球针阀的调节灵敏性和精度,导致油槽油液不足或外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杜绝其管内油液出现气泡,使压力波动量较小的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包括供油主管道、下延管道、分油支管、储油槽、浮球针阀以及截止阀,其中,下延管道布置于供油主管道的正下方,且与其相连通。分油支管的数量设置为2条,分别布置于加弹机机台的两侧。沿着油液流向,浮球针阀以及储油槽依序布置于各分油支管上。截止阀布置于下延管道上。另外,该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暂存油箱和辅助油管。且由暂存油箱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有有隔气板,将暂存油箱分割为储油区A和储油区B。隔气板的顶端越过油液面,且距离暂存油箱底壁20-25cm在其上开设有过油孔。储油区A与下延管道的出油口相连通。辅助油管外接于储油区B的正下方,以实现与各分油支管的连通。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浮球阀,其连接于下延管道的出油口,且置放于储油区A内。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储油区A的容积量为m,储油区B的容积量为n,则m:n≥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暂存油箱设置有油液过滤板,且其插设、固定于储油区A。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精油液过滤器,其与辅助油管的进油口相连接,且内置于储油区B内。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暂存油箱还包括排污阀,其固定于储油区A的正下方。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分流阀,其布置于下延管道和各分油支管之间。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其由围绕暂存油箱外侧壁进行缠绕的电加热丝以及包裹于电加热丝外围的保温石棉布层构成。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油液在流入分油支管前预先进入暂存油箱内,其内气泡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行上浮、破裂,从而避免了气泡出现在分油支管内,保证管路压力的平稳性,进而确保浮球针阀的调节灵敏性和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供油主管道;2-下延管道;3-分油支管;4-储油槽;5-浮球针阀;6-截止阀;7-暂存油箱;71-隔气板;72-油液过滤板;8-辅助油管;9-浮球阀;10-精油液过滤器;11-排污阀;12-分流阀;13-加热装置;131-电加热丝;132-保温石棉布层。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供油主管道1、下延管道2、分油支管3、储油槽4、浮球针阀5以及截止阀6,其中,下延管道2布置于供油主管道1的正下方,且与其相连通。分油支管3的数量设置为2条,分别布置于加弹机机台的两侧,以实现分布式供油润滑。沿着油液流向,浮球针阀5以及储油槽4依序布置于各分油支管3上。截止阀6布置于下延管道2上,用来控制润滑油路的通/断与否。另外,该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还包括暂存油箱7和辅助油管8。且由暂存油箱7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有隔气板71,从而将暂存油箱7分割为储油区A和储油区B。隔气板71的顶端须越过油液面,且距离暂存油箱7底壁20-25cm在其上开设有过油孔(图中未示出)。储油区A与下延管道2的出油口相连通。辅助油管8外接于储油区B的正下方,以实现与各分油支管3的连通。这样一来,油液在流入分油支管3前预先进入储油区A内,其内气泡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行上浮、破裂,而后经再由过油孔流至储油区B,从而避免了气泡出现在分油支管3内,保证管路压力的平稳性,进而确保浮球针阀5的调节灵敏性和精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分油支管3优选为透明橡胶管,以便于操作人员实时观察其内是否滞留由气泡,据此作为后续调整依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油液中的部分杂质在暂存油箱7中得到沉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液的纯净度,进而防止浮球针阀5发生堵塞现象。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沉淀以及气泡去除的充分性,需对储油区A和储油区B的相对容积量进行限位。假如将储油区A的容积量设定为m,储油区B的容积量设定为n,则m:n≥3。但是,单纯依靠沉淀作用不能消除悬浮或漂浮态杂质,当其进入到浮球针阀5时,亦会对其造成堵塞,进而影响其调节灵敏度和精度,为此,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在暂存油箱7还额外有油液过滤板72,且其插设、固定于储油区A。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过滤的彻底性,油液过滤板72的高度需超出油液液面高度一定距离。对于油液过滤板72型号的选择方面,在确保油液流通充足的前提下,其目数越大越好,甚至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的数量设置为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包括供油主管道、下延管道、分油支管、储油槽、浮球针阀以及截止阀,其中,所述下延管道布置于所述供油主管道的正下方,且与其相连通;所述分油支管的数量设置为2条,分别布置于所述加弹机机台的两侧;沿着油液流向,所述浮球针阀以及所述储油槽依序布置于所述分油支管上;所述截止阀布置于所述下延管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暂存油箱和辅助油管;由所述暂存油箱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有有隔气板,将所述暂存油箱分割为储油区A和储油区B;所述隔气板的顶端越过油液面,且距离所述暂存油箱底壁20-25cm在其上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储油区A与所述下延管道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辅助油管外接于所述储油区B的正下方,以实现与各所述分油支管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包括供油主管道、下延管道、分油支管、储油槽、浮球针阀以及截止阀,其中,所述下延管道布置于所述供油主管道的正下方,且与其相连通;所述分油支管的数量设置为2条,分别布置于所述加弹机机台的两侧;沿着油液流向,所述浮球针阀以及所述储油槽依序布置于所述分油支管上;所述截止阀布置于所述下延管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暂存油箱和辅助油管;由所述暂存油箱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有有隔气板,将所述暂存油箱分割为储油区A和储油区B;所述隔气板的顶端越过油液面,且距离所述暂存油箱底壁20-25cm在其上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储油区A与所述下延管道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辅助油管外接于所述储油区B的正下方,以实现与各所述分油支管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球阀,其连接于所述下延管道的出油口,且置放于所述储油区A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加弹机的上油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美君陶然付明娟潘勇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君辉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