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5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所述一号支杆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所述一号连杆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所述一号支杆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包括二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与三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所述一号支架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包括四号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便于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本技术涉及山地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专利技术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运用在路况不好的山路上,因此需要经常对山地车进行搬运,但是现有的山地车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对其进行搬运。2、现有的山地自行车车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架型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运用在路况不好的山路上,因此需要经常对山地车进行搬运,但是现有的山地车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现有的山地自行车车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架型不美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所述一号支杆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所述一号连杆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所述一号支杆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包括二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与三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所述一号支架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包括四号支杆,所述四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通过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且一号横杆和一号连杆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与一号支杆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与一号横杆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杆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优选的,所述二号横杆一端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一端安装有U型架,且U型架与二号横杆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杆和三号支杆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杆和三号支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便于一号支架的安装与固定。优选的,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便于二号支架的安装与固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与一号横杆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2)本技术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号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二号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号支杆;2、一号横杆;201、一号连杆;3、二号横杆;4、套管;401、U型架;5、一号支架;501、二号支杆;502、三号支杆;503、二号连杆;504、一号连接耳;6、二号支架;601、四号支杆;602、五号支杆;603、三号连杆;604、二号连接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通过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且一号横杆2和一号连杆201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支杆1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201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201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201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横杆2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3、一号支架5和二号支架6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所述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所述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便于一号支架5的安装与固定。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便于二号支架6的安装与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在工作时,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绥芬河市东莱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