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34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扳手,包括手柄杆,所述手柄杆的头部设置有双向棘轮组件,所述双向棘轮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上设置有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分别对应不同规格的螺母,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棘轮的第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扳手,通过在棘轮上设置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能够快速方便地对两种规格的螺母或者螺钉进行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扳手,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螺母,使得机械工人在作业时无需携带很多规格的扳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扳手
本技术涉及扳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人们在进行机械生产维修时经常用到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扳手通常是一把扳手对应一种规格的螺母,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螺母,而在进行机械生产维修时面对多种规格的螺母就需要用到多种规格的扳手,这就导致机械工人需要携带很多不同种类的扳手,携带起来很不方便。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螺母的扳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种扳手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螺母,机械工人在作业时需要携带很多规格的扳手,给机械工人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扳手,包括手柄杆,所述手柄杆的头部设置有双向棘轮组件,所述双向棘轮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上设置有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分别对应不同规格的螺母,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棘轮的第二面。进一步,所述手柄杆的尾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旋钮配合部。进一步,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为六角头。进一步,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为内部设置有对边为13mm内六方孔的第一套筒。进一步,所述第三旋钮配合部为内部设置有对边为19mm内六方孔的第二套筒。进一步,所述手柄杆的内部还设置有定扭结构,定扭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键、固定件和弹簧柱,连接杆的一端从手柄杆的头部伸出用于固定双向棘轮组件,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手柄杆内部并通过连接键与固定件的一端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弹簧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柄杆的底部。进一步,所述手柄杆的头部与尾部之间、且靠近尾部的位置还设置有手持部。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通过在棘轮上设置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能够快速方便地对两种规格的螺母或者螺钉进行旋钮。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螺母,使得机械工人在作业时无需携带很多规格的扳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的实施例1的手柄杆头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手柄杆头部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的实施例1的手柄杆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杆;2、双向棘轮组件;21、棘轮;22、棘爪;23、十字螺钉;24、厚垫片;3、第一旋钮配合部;4、第二旋钮配合部;5、连接杆;6、连接键;7、固定件;71、弹簧柱;8、第三旋钮配合部;9、手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做详细说明。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的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包括手柄杆1,手柄杆1的头部设置有双向棘轮组件2,双向棘轮组件2包括棘轮21和棘爪22,棘轮21上设置有与棘轮21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3和第二旋钮配合部4。其中,第一旋钮配合部3为六角头且设置于棘轮21的第一面,第一旋钮配合部3通过十字螺钉23和厚垫片24与棘轮21固定连接,第二旋钮配合部4为内部设置有对边为13mm内六方孔的第一套筒,第二旋钮配合部4设置于棘轮21的第二面,且与棘轮21一体连接。手柄杆1的头部与尾部之间靠近尾部的位置还设置有手持部9,明确规定手握手柄杆1的位置,保证精度和操作省力。另外,手柄杆1的尾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旋钮配合部8,第三旋钮配合部8为内部设置有对边为19mm内六方孔的第二套筒。另外,手柄杆1为筒状结构,其内部还设置有定扭结构,定扭结构包括连接杆5、连接键6、固定件7和弹簧柱71,连接杆5的一端从手柄杆1的头部伸出用于固定双向棘轮组件2,连接杆5的另一端设置于手柄杆1内部并通过连接键6与固定件7的一端连接,固定件7的另一端与弹簧柱71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柱71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柄杆1的底部。扳手的定扭结构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仅对其做简单叙述,该集成式扳手在使用时第一旋钮配合部3或者第二旋钮配合部4与待扭螺母配合,握住手柄杆1进行扭转,此时手柄杆1内的连接杆5会发生偏转,连接杆5通过连接键6拉扯固定件7进而拉扯弹簧柱71,弹簧柱71发生偏斜,弹簧柱71本身具有弹力其会施加给固定件7一个弹力,进而通过连接键6传递至连接杆5,弹簧柱71的弹力与旋钮扭矩平衡,当旋钮扭矩达到预定扭矩时,弹簧柱71的偏斜程度达到最大,此时连接杆5碰触手柄杆1的内壁发出叮的提示音,则说明旋钮扭矩已经达到预定扭矩值,无需继续旋钮螺母。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在使用时,使用扳手的第一旋钮配合部3拧紧对边为7mm的内六角螺母,用手握住手持部9,加力转动手柄杆1进行拧紧操作,当听到“叮”一声后则说明内六角螺母的拧紧程度达到预设扭力值,操作完成,仅在内六方螺母的拧紧方向力矩有效,反方向无效;使用扳手的第二旋钮配合部4拧紧对边为13mm的螺母,将第一套筒朝下,用手握住手持部9,加力转动手柄杆1进行拧紧操作,此侧拧紧无力矩要求;使用扳手拧紧对边为19mm的螺母,将第二套筒朝下,用手握住棘轮21处,加力转动棘轮21进行拧紧操作,此侧拧紧无力矩要求。棘爪22为双向棘爪,棘爪22掰向一侧为拧紧时使用,掰向另一侧为拧松时使用。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通过在棘轮上设置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能够快速方便地对两种规格的螺母或者螺钉进行旋钮,而且通过手柄杆的尾部的第三旋钮配合部能够对第三种螺母或者螺钉进行旋钮,而且,在使用扳手的第一旋钮配合部3拧紧对边为7mm的内六角螺母时还可以实现螺母的预定扭力拧紧。本技术的集成式扳手,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螺母,使得机械工人在作业时无需携带很多规格的扳手。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柄杆上还可以不设置手持部,此时操作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手握在手柄杆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柄杆内还可以不设置定扭结构,此时无法进行螺母的定扭力旋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旋钮配合部、第二旋钮配合部以及第三旋钮配合部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为套筒形、钳形或者六角头形。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扳手,包括手柄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的头部设置有双向棘轮组件,所述双向棘轮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上设置有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分别对应不同规格的螺母,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棘轮的第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扳手,包括手柄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的头部设置有双向棘轮组件,所述双向棘轮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上设置有与棘轮同轴线的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和第二旋钮配合部分别对应不同规格的螺母,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固定设置在棘轮的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的尾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旋钮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配合部为六角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钮配合部为内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龙晁喜良杨亚鹏全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