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积薄膜的方法及其应用、形成半导体有源区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积薄膜的方法及其应用、形成半导体有源区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微型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作为重要的元件,在其有源化制作过程中,若在刻蚀沟槽后直接进行有源侧壁氧化,会产生有源区减薄,进而导致后续工艺不良,例如有源区上的接触面积减少。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在刻蚀沟槽后,沉积非晶硅,再进行后续氧化工艺,以防止有源区顶部减薄的问题。然而若利用非晶硅嵌入接触孔、线等,则成膜后的非晶硅在接触孔部的覆盖率差,容易产生纳米缺陷或针孔等,并且非晶硅膜表面的粗糙度大,常见如图1至3的情况。为了改善非晶硅膜表面的粗糙度,在形成非晶硅膜之前先在基底表面形成籽晶层。籽晶层通常以氨基硅烷系气体(二异丙基氨基硅烷、双(二乙基胺基)硅烷)为前驱体,这导致形成籽晶层后会引入碳、氮等杂质,造成器件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去除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在载体表面上沉积籽晶层,然后除杂,再沉积膜;/n其中,所述除杂采用氢气气氛下退火处理或远程氢等离子体表面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在载体表面上沉积籽晶层,然后除杂,再沉积膜;
其中,所述除杂采用氢气气氛下退火处理或远程氢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为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所述籽晶层采用的前驱体采用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二异丙基氨基硅烷、双(二乙基胺基)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膜采用的前驱体为硅烷、乙硅烷、丙硅烷、丁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气氛下退火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遇,熊文娟,蒋浩杰,李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