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气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管容易丢失的问题。该氧气袋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与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氧气袋,当氧气袋需要进行充氧时,将连接管从氧气管上取下,氧气管直接连接充氧气装置;当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需要为患者供氧时,将连接管一端与氧气袋的氧气管进行连接且另一端与吸氧管进行连接,由于连接带的连接作用,从而避免连接管的丢失,该氧气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快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氧气袋。
技术介绍
氧气袋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临床中氧气袋常作为氧气的储存装置,通过鼻导管、面罩等给病人供氧,传统的氧气袋一般包括氧气袋囊、与氧气袋连接的氧气管、设于氧气管上的开关以及用于连接医用吸氧管接头的连接管。由于氧气袋储氧量有限,使用完后需要再次充满备用。但氧气袋无法通过连接管与充氧气装置进行连接,需要将连接管取下才能将氧气管与充氧气装置进行连接,当氧气袋充满后,氧气袋与医用吸氧管接头进行连接时,需要将氧气管与连接管再次连接才能连接医用吸氧管,供患者使用。当氧气袋在充氧气过程中或处于备用状态时,氧气管不与连接管连接,由于连接管较小,容易丢失,当需要连接吸氧管接头时常因为无法及时找到连接管,对使用造成不便,特别是遇有抢救等的紧急情况下,会造成抢救时间延后,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管容易丢失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氧气袋,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所述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连接管包括直管、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直管为圆管,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为锥形管,所述第一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直管的中段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直管同轴,所述第二固定圈套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固定圈、连接带和第二固定圈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直管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的网板。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网板与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网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接有气体分离膜。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直管的外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外壁均设有环形螺纹。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直管的外侧面为磨砂面。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氧气袋,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与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当氧气袋需要进行充氧时,将连接管从氧气管上取下,氧气管直接连接充氧气装置;当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需要为患者供氧时,将连接的连接管一端与氧气袋的氧气管进行连接,且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氧管进行连接,由于连接带的连接作用,使连接管一直连接于氧气管上,从而避免氧气袋在转换使用时连接管的丢失,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工作节省了时间;避免一次性材料的浪费,经济的损失。本技术的氧气袋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快速,拆卸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的氧气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氧气管与连接管以及吸氧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图中:1-氧气管;11-第二凹槽;2-第一固定圈;3-连接带;4-第二固定圈;5-连接管;51-直管;52-第一连接头;53-第二连接头;54-第一凹槽;55-凸起;6-吸氧管;7-网板;8-气体分离膜;9-袋体;10-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氧气袋,如图1~图4所示,包括袋体9、氧气管1、开关10和连接管5,袋体9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1,氧气管1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10,氧气管1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2,连接管5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4,第一固定圈与第二固定圈4通过连接带3连接。本实施例的氧气袋将连接带3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圈2连接在氧气管1的出气口的外壁上,该连接带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圈4与连接管5进行连接,从而使连接管5与氧气管1连接。连接管5的一端用于连接氧气袋的氧气管1,且该连接管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吸氧管6。当氧气袋需要进行充氧时,将连接管5从氧气管1上取下,氧气管1直接连接充氧气装置;当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需要为患者供氧时,将连接管5一端与氧气袋的氧气管1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吸氧管6进行连接,由于连接带3的连接作用,使连接管5一直连接于氧气管1上,从而避免在氧气袋转换使用时连接管5的丢失,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工作节省了时间;而且避免一次性材料的浪费,经济的损失。本技术的氧气袋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快速,拆卸方便等优点。作为本实施例的更优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连接管5包括直管51、第一连接头52和第二连接头53,直管51为圆管,第一连接头52和第二连接头53均为锥形管,第一连接头52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直管51的一端,第二连接头53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直管51的另一端,圆锥体的底面直径与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相等。第一连接头52用于连接氧气袋的氧气管1的氧气输出端,第二连接头53用于连接吸氧管6,两个连接头均呈锥形结构,从而使第一连接头52和第二连接头53分别连接氧气管1和吸氧管6时,连接和拆卸比较方便,便于连接管5的使用。直管51、第一连接头52和第二连接头53一体成型,第一连接头52的最大直径与氧气管1规格相匹配,第二连接头53的最大直径与吸氧管6规格相匹配,从而使第一连接头52与氧气管1紧密连接,第二连接头53与吸氧管6紧密连接。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直管51的中段设有第一凹槽54,第一凹槽54与直管51同轴,第二固定圈4套在第一凹槽54中,使第二固定圈4与连接管5的连接更为牢固、不易滑落。另外,第一固定圈2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与氧气管1出气口的外壁相连接,也可以在氧气管1出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所述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所述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直管、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直管为圆管,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为锥形管,所述第一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中段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直管同轴,所述第二固定圈套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芳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