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32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9
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属于流体机械领域,结构上由轮毂、定子、主叶片、副叶片和转子连接组成,通过在转子外缘设置副叶轮,以此改变间隙进出口的压力,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叶轮进口流向出口),使得间隙回流不影响水泵叶轮进水条件,使得间隙内的水流与叶轮内的方向一致,避免了间隙回流对叶轮进口处流场的影响,减小了水力损失,改善了原有的进水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水泵的装置效率和扬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全贯流泵是一种将潜水电机和贯流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电机泵,具有流量大、扬程低、水力损失小、结构紧凑和安装方便等特点。与轴流泵相比,叶片的轮缘与电动机的转子相连,通过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的电磁作用,使其变成转子的一部分。然而目前的全贯流泵运行效率远不如轴流泵,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回流水,这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间隙回流是在叶轮进出口的压差作用下,形成从叶轮出口流向叶轮进口的水流。间隙回流虽有冷却电机的作用,但会与电机转子外缘产生较大的摩擦损失,增加摩擦扭矩,导致效率的下降;同时还会扰乱叶轮进口处的流场,影响水泵叶轮的进口条件,造成水力损失,从而导致扬程和效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全贯流泵从叶轮出口流向叶轮进口的间隙回流干扰叶轮进口的流场、影响水泵进水的条件、增加水力损失和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设计方法,通过在转子外缘设置副叶轮,以此改变间隙进出口的压力,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叶轮进口流向出口),使得间隙回流不影响水泵叶轮进水条件,利用后置导叶回收多余的环量,从而提高水泵的装置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包括泵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贯流泵还由轮毂、定子、主叶片、副叶片和转子组成;所述主叶片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转子的内壁与所述主叶片的外缘连接固定,所述泵体外壳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内壁与转子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副叶片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副叶片通过螺栓与所述转子的外壁连接固定。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不大于6mm。所述副叶片的轮缘与定子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值不大于0.1mm。所述副叶片沿转子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副叶片的叶片数为8片。所述副叶片的轮缘叶栅稠密度l/t为0.9,叶片根部的叶栅稠密度为1.3倍的叶片轮缘叶栅稠密度。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如下:(1)针对全贯流泵叶轮出口轮缘处的压力高,进口轮缘处的压力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叶轮出口轮缘处的水流会顺着定转子的间隙回流到叶轮进口处,会与电机转子外缘产生较大的摩擦损失,增加摩擦扭矩,会扰乱叶轮进口处的流场,影响水泵叶轮的进口条件,造成水力损失,从而导致扬程和效率的下降;电机定子与转子间的间隙尺寸过大,增大了副叶片的抽水能力,水泵轴功率增大,效率下降;过小的间隙尺寸,不能保证副叶片的抽水能力,且副叶片安装不方便,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副叶片的抽水能力,需要通过改变副叶片的叶片数z以及叶栅稠密度l/t,提高副叶片的做功能力,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从而消除回流对进口流场的影响;(2)利用定子与转子间的空隙,通过螺栓将副叶片固定在转子的外缘,主叶片、副叶片、轮毂和转子共同形成水泵的整体部件;由于主叶轮和副叶轮运行条件相同,处于同个工作环境下,副叶轮和主叶轮有着相同的进水条件,两叶轮的轴向速度Vm以及圆周分速度Vu相同,对于叶弦安放角βL,副叶片只与主叶片进出口的液流角和冲角有关,其中液流角与速度三角形有关,因此副叶片采用和叶轮相同的叶弦安放角βL进行设计;(3)以叶轮转速n=950r/min,设计流量Q=390L/s,设计扬程H=3.2m,叶轮直径D=350mm,轮毂直径d=140mm,叶片数z=4的叶轮为设计参数,叶轮设计采用圆弧法,忽略排挤系数ψ,水力效率ηh和出口圆周分速v'u2修正系数ζ,对叶弦安放角βL取轮毂和轮缘两个断面进行设计,设计过程如下:(3-1)计算轴面速度vm;容积损失ηv为0.98,vm=4Q/π(D2-d2)ηv=5.08m/s,其中vm1=vm2;(3-2)计算牵连速度u;u=Dπn/60;(3-3)计算圆周分速vu;vu2=gH/u,其中vu1=0;(3-4)计算进口叶片角β1;β1=β'1+△β1,β'1=arctan(vm/u);进口冲角取值范围0°~3°,从轮毂到轮缘线性增加;(3-5)计算出口叶片角β2;β2=β'2+△β2,β'2=arctan(vm/(u-vu2));出口冲角选用范围0°~3°;(3-6)计算叶弦安放角βL;βL=(β1+β2)/2;(4)将上述叶弦安放角带入副叶轮中,计算型线半径R,R=l/2sin((β1-β2)/2);副叶轮同样选取副叶轮根部和外缘两个断面,叶片数z=8,副叶轮径向高度h=6mm,转子厚度单边m=12mm;(5)通过在转子外缘安装副叶轮,实现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使得间隙内水流的方向与叶轮内方向一致,减小回流对叶轮进口的影响,为了保证副叶轮在间隙内的抽水能力,通过增加叶片数和叶栅稠密度,增加了副叶轮的做功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及其设计方法,结构上由轮毂、定子、主叶片、副叶片和转子连接组成,通过在转子外缘设置副叶轮,以此改变间隙进出口的压力,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叶轮进口流向出口),使得间隙回流不影响水泵叶轮进水条件,使得间隙内的水流与叶轮内的方向一致,避免了间隙回流对叶轮进口处流场的影响,减小了水力损失,改善了原有的进水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水泵的装置效率和扬程。附图说明图1为原全贯流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主叶片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副叶片端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副叶片a'-a'断面型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副叶片b'-b'断面型线图。图中:主叶片1、转子2、定子3、轮毂4、泵体外壳5、副叶片6、螺栓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原全贯流泵叶轮室由主叶片1、转子2、定子3、轮毂4、泵体外壳5这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的方向。主叶片1根部与轮毂固定,主叶片1外缘与转子内壁焊接在一起,叶片顶部无叶顶间隙,使得转子和叶轮成为水泵的旋转部件,工作时水流从转子的内腔流过。又由于叶轮出口处压力高,叶轮进口压力低,在压力的作用下,出口轮缘处的水流顺着定转子间的空隙回流到叶轮进口轮缘处,形成与转子内腔相反的流向,该间隙回流势必会对叶轮进口的流场产生影响。如图2-3所示,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副叶片6通过螺栓7固定在转子2外缘上,转子2外缘预留副叶轮安装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安装孔数由副叶轮叶片数决定。如图2-3所示,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副叶片具有以下特征:(1)副叶轮叶片根部固定在转子外缘,叶片置于间隙内,其外缘至转子外缘的高度受到制约,设计时可以忽略轮毂比。叶片外缘垂直于转子外缘的径向高度h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包括泵体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贯流泵还由轮毂(4)、定子(3)、主叶片(1)、副叶片(6)和转子(2)组成;所述主叶片(1)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4)上,所述转子(2)的内壁与所述主叶片(1)的外缘连接固定,所述泵体外壳(5)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定子(3),所述定子(3)的内壁与转子(2)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副叶片(6)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副叶片(6)通过螺栓(7)与所述转子(2)的外壁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包括泵体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贯流泵还由轮毂(4)、定子(3)、主叶片(1)、副叶片(6)和转子(2)组成;所述主叶片(1)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4)上,所述转子(2)的内壁与所述主叶片(1)的外缘连接固定,所述泵体外壳(5)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定子(3),所述定子(3)的内壁与转子(2)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副叶片(6)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副叶片(6)通过螺栓(7)与所述转子(2)的外壁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间隙不大于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叶片(6)的轮缘与定子(3)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值不大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叶片(6)沿转子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副叶片(6)的叶片数为8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叶片(6)的轮缘叶栅稠密度l/t为0.9,叶片根部的叶栅稠密度为1.3倍的叶片轮缘叶栅稠密度。


6.一种带副叶片的新型全贯流泵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如下:
(1)针对全贯流泵叶轮出口轮缘处的压力高,进口轮缘处的压力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叶轮出口轮缘处的水流会顺着定转子的间隙回流到叶轮进口处,会与电机转子外缘产生较大的摩擦损失,增加摩擦扭矩,会扰乱叶轮进口处的流场,影响水泵叶轮的进口条件,造成水力损失,从而导致扬程和效率的下降;电机定子与转子间的间隙尺寸过大,增大了副叶片的抽水能力,水泵轴功率增大,效率下降;过小的间隙尺寸,不能保证副叶片的抽水能力,且副叶片安装不方便,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副叶片的抽水能力,需要通过改变副叶片的叶片数z以及叶栅稠密度l/t,提高副叶片的做功能力,调整间隙回流的方向,从而消除回流对进口流场的影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丽建朱军袁尧王丽汤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