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06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它包括运载车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的红外温度探测器,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循环泵、冷却栅、回液管、换热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该射流风机的支撑构造的配置,使得该射流风机能够操作方便、调控范围大地调整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使其能够对隧道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操作,使得局部降温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降温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低湿度送风的隧道降温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和高速路的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隧道的修建工程,在隧道的修建中常遇到岩温较高而导致施工环境温度较高(目前遇到的最高岩温的川藏铁路桑珠岭隧道的岩温为81.9℃)。当施工温度高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120-2002规定隧道洞内气温28℃时,隧道高地温热灾导致施工人员劳动能力降低,健康影响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提升,且机械设备故障率显著升高,严重降低施工工效。为此,对于高温隧道环境的施工降温十分必要。传统的降温方式是加强机械通风,或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或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然而,加强机械通风,要大幅提高压入的风量及风速,难度极大,降温效果非常有限且运行成本高昂;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将导致洞内处于高湿状态,从而损害施工人员健康、影响施工设备正常使用;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冰块周围3.5m范围内降温3-5℃,降温低,降温效果不明显。此外,现有的隧道降温装置通常配置有射流风机,其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都是固定朝向,通常射流风机都是以隧道的延伸方向作为射流方向。为此,若要实现射流方向的调节,只能整体移动降温装置的朝向,并且由于降温装置的体积较大及隧道的宽度有限,为此,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的调整十分麻烦,且调节方向十分有限。然而实际施工作业中,施工设备和人员多相对集中在隧道的某一方位进行施工,随着施工的进展,该集中方位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射流风机通常难以对隧道施工空间进行全面、均匀的降温,且现有的射流风机如上述的射流方向调整麻烦、调整范围有限;为此,现有的射流风机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以克服现有常规的隧道降温装置存在的射流方向调整麻烦、调整范围有限,隧道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运载车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装配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和上滑轮,转动座通过该上滑轮于该支撑座的上表面移动,该支撑座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调节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朝向;所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上,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与水平面呈0~63°夹角。射流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优选该进气管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吸入并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进气管沿运载车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且进气管的进气端避开视野影响地延伸至车头前端面的底沿处。车头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装配有伺服电机和控制装置,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固定套设有抱箍,该抱箍固定连接有驱动杆,该伺服电机驱动该驱动杆作定轴转动而调节该进气管的进气端进气朝向;该抱箍上固定设有沿向上、向下延伸或者朝向的两个温度探测器,控制装置根据两个温度探测器的上、下方向的温度探测数据而控制该伺服电机调节该进气端沿温度较高的一侧转动。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连接有至少一条上述进气管。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倾斜朝向隧道低位处,该进气管的出气端沿切线方向向射流风机的射流通道输入空气。上述冷却栅包括预冷栅和快冷栅,预冷栅、快冷栅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状弯折形成的螺旋结构,快冷栅的出液端与该预冷栅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射流风机内设有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快冷栅、预冷栅沿射流方向前后依次排布地固定装设于上述射流风机的射流通道内。上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换热器的出液端、上述循环泵和上述快冷栅进液端依次通过该出液管连通,预冷栅的出液端与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出液管、循环泵、出液管、快冷栅、预冷栅、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进一步改进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红外温度探测器,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圆弧形轨道,上述上滑轮沿该圆弧形轨道滑行;所述转动座固定装设有至少两个侧滑轮,侧滑轮沿该支撑座的周向侧壁滑行,侧滑轮均匀布设于该支撑座的周向上。进一步改进地,上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设有该支撑座的底部,该驱动电机配设有减速器和啮合齿轮;该转动轴的底端周向侧壁上设有传动齿,啮合齿轮与该传动齿啮合连接,驱动电机依次通过该减速器、啮合齿轮传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装配有进气连接座,每一该进气连接座的进气端端部均固定套接有一上述进气管,该进气管通过该进气连接座与射流风机连通。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六个上述进气连接座。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的螺旋管道设于上述预冷栅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封闭冷柜内设有冷源池,冷源池邻近所述射流风机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换热器设于冷源池的前端,封闭冷柜设有冷源进料口,冷源进料口设于该冷源池的后端;所述冷源池池底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倾斜延伸,池底倾斜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5~18°夹角。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冷源池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前后分布的搅拌轮,该搅拌轮驱动冷源池内的冷液由前向后流动。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换热器为单一管体沿上述封闭冷柜内壁迂曲环绕形成,该管体的横截面呈35~55mm×9~15mm的矩形结构。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和上述预冷栅的管道的横截面均呈105~225mm×3~5mm的矩形结构,快冷栅的螺纹间距均为30~55mm,预冷栅的螺纹间距均为42~58mm。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的进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上述预冷栅的出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降温车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该射流风机的支撑构造的配置,使得该射流风机能够操作方便、调控范围有效增大地调整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使其能够对隧道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操作,使得局部降温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过该温度探测器和伺服电机的配置,使得降温车可自动调节进气管的进气端的进气朝向,使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温度隧道内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吸入,从而进一步提升隧道的降温效率。该进气管能够吸取隧道内较为低洼处的热空气并切线射入射流通道而形成旋转气流,使得热空气在射流通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其特征在于:/n所述运载车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装配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和上滑轮,转动座通过该上滑轮于该支撑座的上表面移动,该支撑座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调节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朝向;/n所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上,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n射流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进气管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吸入并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n所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出液管、循环泵、出液管、冷却栅、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载车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装配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和上滑轮,转动座通过该上滑轮于该支撑座的上表面移动,该支撑座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调节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朝向;
所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上,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
射流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进气管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吸入并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
所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出液管、循环泵、出液管、冷却栅、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红外温度探测器,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圆弧形轨道,所述上滑轮沿该圆弧形轨道滑行;所述转动座固定装设有至少两个侧滑轮,侧滑轮沿该支撑座的周向侧壁滑行,侧滑轮均匀布设于该支撑座的周向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设有该支撑座的底部,该驱动电机配设有减速器和啮合齿轮;该转动轴的底端周向侧壁上设有传动齿,啮合齿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地黄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