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05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它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二冷风栅、供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风栅的预冷风栅和二冷风栅的螺旋锥面的连体结构设置,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供液管、循环泵、供液管、二冷风栅进液端、二冷风栅、预冷风栅、预冷风栅出液端、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能够对高温空气进行高效低湿地进行预冷、快冷处理,且在风栅的螺旋管道的导向下空气经过该风栅时能够其内部产生具有高效搅拌作用的旋流,使得空气能够均匀、高效且全面地将热量传递给风栅而为空气高效降温,不产生液雾而保持施工环境的原始湿度,降温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降温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低湿度送风的隧道降温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和高速路的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隧道的修建工程,在隧道的修建中常遇到岩温较高而导致施工环境温度较高(目前遇到的最高岩温的川藏铁路桑珠岭隧道的岩温为81.9℃)。当施工温度高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120-2002规定隧道洞内气温28℃时,隧道高地温热灾导致施工人员劳动能力降低,健康影响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提升,且机械设备故障率显著升高,严重降低施工工效。为此,对于高温隧道环境的施工降温十分必要。传统的降温方式是加强机械通风,或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或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然而,加强机械通风,要大幅提高压入的风量及风速,难度极大,降温效果非常有限且运行成本高昂;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将导致洞内处于高湿状态,从而损害施工人员健康、影响施工设备正常使用;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冰块周围3.5m范围内降温3-5℃,降温低,降温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以克服现有常规的隧道降温装置存在的热交换效率低、降温效率低、降温过程大幅提高环境湿度,影响施工人员的劳动力、健康和影响施工设备的高效运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风栅、供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上述风栅包括预冷风栅和二冷风栅,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弯曲环绕形成的锥面型结构,二冷风栅的出液端与该预冷风栅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该二冷风栅固定装设于上述射流风机的进风端内部,二冷风栅的锥顶沿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延伸。该预冷风栅设于该射流风机的进风端端面上,预冷风栅的锥顶沿背离射流风机方向延伸。空气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依次经过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和射流风机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上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换热器的出液端、上述循环泵和上述二冷风栅进液端依次通过该供液管连通,预冷风栅的出液端与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供液管、循环泵、供液管、二冷风栅进液端、二冷风栅、预冷风栅、预冷风栅出液端、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二冷风栅的螺旋管道设于上述预冷风栅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内设有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设于上述二冷风栅沿射流方向的前端。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封闭冷柜内设有冷源池,上述换热器设于冷源池邻近上述射流风机的一端,封闭冷柜设有冷源进料口,冷源进料口设于该冷源池远离该射流风机的一端。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冷源池池底由上述冷源进料口所在的一端向上述换热器所在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换热器为单一管体沿上述封闭冷柜内壁迂曲环绕形成,该管体的横截面呈35~55mm×9~15mm的矩形结构。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二冷风栅和上述预冷风栅的管道的横截面均呈105~225mm×3~5mm的矩形结构,二冷风栅的螺纹间距均为30~55mm,预冷风栅的螺纹间距均为42~58mm。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二冷风栅的进液端设于螺旋中心处,上述预冷风栅的出液端设于螺旋中心处。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与水平面呈28~63°夹角。上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上述运载车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降温车结构简单,移动方便,且通过风栅的预冷风栅和二冷风栅的螺旋锥面的连体结构设置,能够对进入射流风机的施工环境的高温空气进行高效低湿地进行预冷、快冷处理,且在风栅的螺旋管道的导向下空气经过该风栅时能够其内部产生具有高效搅拌作用的旋流,使得空气能够均匀、高效且全面地将热量传递给风栅,从而得到温度更低的低湿冷风,从而对隧道施工环境提供更为高效的降温功能。另外,该降温车还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成功率高,通过射流风机喷射冷却后的空气降温,不产生液雾而保持施工环境的原始湿度,在该装置为中心的3~14米的空间范围内降温速度快、降温效果明显,能够快速和持续地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适宜的施工环境,能够实现高温隧道不产生液雾进行高效降温,提高了施工效率,可广泛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液利,矿山工程高温隧道的洞内施工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降温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它包括运载车1及装配于运载车1上的射流风机2、风栅3、供液管4、回液管5、循环泵6、换热器7和封闭冷柜8。该上述风栅3包括预冷风栅31和二冷风栅32,预冷风栅31、二冷风栅32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弯曲环绕形成的锥面型结构,二冷风栅32的出液端与该预冷风栅31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该二冷风栅32固定装设于上述射流风机2的进风端内部,二冷风栅32的锥顶沿射流风机2的射流方向延伸。上述射流风机2内设有鼓风机构21,该鼓风机构21设于上述二冷风栅32沿射流方向的前端。该预冷风栅31设于该射流风机2的进风端端面上,预冷风栅31的锥顶沿背离射流风机2方向延伸。空气在射流风机2的驱动下依次经过预冷风栅31、二冷风栅32和射流风机2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优选上述二冷风栅32的螺旋管道设于上述预冷风栅31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该结构设置对经过预冷风栅31和二冷风栅32的空气的流向具有有效的改变方向和导流作用,使得空气形成一定程度的旋流效果,有利于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上述换热器7设于该封闭冷柜8内,封闭冷柜8内填充有冷源,该冷源优选为容易制备得到和成本较为低廉的冰块;而循环流动的换热液优选为常规的防冻液,使其在封闭冷柜8内流动时避免因低温结冰而发生堵塞。换热器7的出液端、上述循环泵6和上述二冷风栅32进液端依次通过该供液管4连通,预冷风栅31的出液端与换热器7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5道连通。上述封闭冷柜8内设有冷源池80,上述换热器7设于冷源池80邻近上述射流风机2的一端,封闭冷柜8设有冷源进料口81,冷源进料口81设于该冷源池80远离该射流风机2的一端。上述冷源池80池底优选为如图1所示的由上述冷源进料口81所在的一端向上述换热器7所在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该倾斜设置,既有利于冷源由进料口81加入时能够自动的向换热器7一端移动,也使得这个降温车的重心向中心方向转移,有利于降温车的运载更为平稳。循环泵6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7出液端、供液管4、循环泵6、供液管4、二冷风栅32进液端321、二冷风栅32、预冷风栅31、预冷风栅31出液端311、回液管5、换热器7进液端、换热器7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换热液的流动方向如图1、图2中的实心箭头指向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风栅、供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其特征在于:/n所述风栅包括预冷风栅和二冷风栅,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弯曲环绕形成的锥面型结构,二冷风栅的出液端与该预冷风栅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该二冷风栅固定装设于所述射流风机的进风端内部,二冷风栅的锥顶沿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延伸;该预冷风栅设于该射流风机的进风端端面上,预冷风栅的锥顶沿背离射流风机方向延伸;/n空气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依次经过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和射流风机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n所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n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循环泵和所述二冷风栅进液端依次通过该供液管连通,预冷风栅的出液端与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n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供液管、循环泵、供液管、二冷风栅进液端、二冷风栅、预冷风栅、预冷风栅出液端、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风栅、供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栅包括预冷风栅和二冷风栅,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弯曲环绕形成的锥面型结构,二冷风栅的出液端与该预冷风栅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该二冷风栅固定装设于所述射流风机的进风端内部,二冷风栅的锥顶沿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延伸;该预冷风栅设于该射流风机的进风端端面上,预冷风栅的锥顶沿背离射流风机方向延伸;
空气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依次经过预冷风栅、二冷风栅和射流风机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
所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
换热器的出液端、所述循环泵和所述二冷风栅进液端依次通过该供液管连通,预冷风栅的出液端与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
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供液管、循环泵、供液管、二冷风栅进液端、二冷风栅、预冷风栅、预冷风栅出液端、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冷风栅的螺旋管道设于所述预冷风栅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内设有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设于所述二冷风栅沿射流方向的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地黄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