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65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捕捉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所述第一钳臂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而第二钳臂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所述球罩体的罩口与铲板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的罩腔被铲板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的用于配合球罩体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为透明板,且铲板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便捷快速且鉴别准确率更高,并可有效提升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
本技术涉及昆虫捕捉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
技术介绍
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arren,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同时也是与茶尺蠖EctropisobliquaProut形态结构极其相似的近缘种,两者统称茶尺蛾。灰茶尺蠖在国外暂无分布,但在中国的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和香港等省份或地区均有发现,且会对茶、油茶、山茶、柑桔、苹果、梨、桃、板栗等多种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安徽、浙江一带,灰茶尺蠖在茶园年发生6-7代,第1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以后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开始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灰茶尺蠖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7-8月间的第三、四代发生较多。幼虫嚼食茶树嫩叶边缘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被害茶叶所制成茶汤色浑暗,叶底破碎,严重危害了茶叶经济价值。在茶树虫害的研究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的准确率,捕获者需要手动捕获灰茶尺蠖成虫,但手动捕获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效率慢。目前国内尚无专业的灰茶尺蠖成虫捕捉器械,捕捉方式大都采用自制工具甚至是纯手捕获,效率极为低下不说,也容易因捕捉不当而惊扰灰茶尺蠖成虫;又或因会茶尺蠖成虫所在位置不利于伸手捕获,从而导致捕获失败。其二,针对灰茶尺蠖的研究,很多时候都涉及到雌雄茶尺蠖的分类流程。如在人工配对灰茶尺蠖成虫时,就需要快速辨别出当前灰茶尺蠖成虫的性别,以便配对对应性别的灰茶尺蠖,提升成虫的交配率。现有都是依靠人工手捕获捉后再依靠专门的固定器械来固定观测,固定成虫时必须小心翼翼而又要保证对成虫的固定可靠性,操作起来极为费时费力。一旦在固定过程中使得成虫受力不均或受力过大,轻则导致成虫挣脱,重则对成虫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后期的交配率。此外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同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埃尺蛾属,亲缘关系极近,两者形态极为相似,发生区域和时间重叠,具有相同的寄主植物,因此在野外捕捉时极容易混淆。由于野外捕获时不存在现场鉴别条件,导致捕获灰茶尺蠖成虫时常误捕捉茶尺蠖成虫,这也会进一步的降低野外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在保证对灰茶尺蠖成虫的快速捕获功能的同时,亦可在不伤及所捕捉成虫的前提下,在线的实现对被捕捉成虫的类别及性别的高效鉴定目的。本技术操作便捷快速且鉴别准确率更高,并可有效提升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所述第一钳臂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而第二钳臂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所述球罩体的罩口与铲板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的罩腔被铲板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的用于配合球罩体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为透明板,且铲板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优选的,铲板铲背的边缘处向外延伸而形成坡度小于铲板铲背处球面弧度的坡沿,坡沿环绕铲板外缘一圈,以形成铲背带有半球形凸透镜结构而边缘带有坡沿的四方板状构造的铲板。优选的,以铲板的用于固接第二钳臂的一端为铲板前端,铲板的铲面处凸设有用于定位球罩体位置的定位弧板,所述定位弧板布置位置临近铲板前端,且定位弧板的内弧面与球罩体的罩口外缘曲线彼此轮廓吻合;定位弧板处还设有用于避让第二钳臂动作路径的避让口。优选的,所述定位弧板为两块且沿第一钳臂轴线轴对称布置,两块定位弧板之间存有配合间隙,所述配合间隙形成所述避让口。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布置于球罩体的临近罩口位置处,各透气孔均为圆孔且沿球罩体的罩口的周向依序均布。优选的,球罩体的罩口处包覆有一圈用于直接接触铲板铲面的缓冲垫层。优选的,所述球罩体的腔壁上对应铲板的光心位置而涂覆有易于辨识且与灰茶尺蠖成虫颜色间存有显著差异的圆形色块。优选的,所述球罩体的罩腔直径为3cm,所述第一钳臂及第二钳臂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15cm。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臂及第二钳臂的底端均布置有便于操作的环形手柄,环形手柄的内环面直径为2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常规的夹持钳,从而实现了球罩体与铲板的彼此相向及相离动作,并依靠夹持钳的钳臂长度来变相的延长人体手臂长度,以确保对灰茶尺蠖成虫的有效的封闭式捕捉功能。另一方面,球罩体与铲板在彼此相向动作后,最终通过罩口与铲板铲面的贴合而形成封闭透气空间,灰茶尺蠖能被可靠的容纳于球罩体的罩腔内。更为重要的是:铲板的独特的一侧面平面而另一侧面为凸面的透明镜体结构,不仅使得在进行灰茶尺蠖成虫捕捉时,通过铲板的平薄边缘能更方便的铲入灰茶尺蠖成虫身下,以便于捕捉;同时,一旦铲板的铲面贴合球罩体的罩面,可马上翻转本技术,从而通过铲板的透明凸镜结构而清楚观察到被捕捉成虫的腹节、翅面等细节部位,进而实现对被捕捉的成虫的类别及性别的高效在线辨别功能;即使在光线较弱的野外也能很方便的进行上述观测流程,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快捷。2)、铲板之所以采用半球状凸透镜结构,就是考虑到铲板能兼具铲面配合球罩体罩口而铲板铲背自然形成便于放大观察的凸透镜的功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铲板的边缘布置坡度小于铲板铲背处球面弧度的坡沿,换言之,此时铲板铲背形成了类似草帽状的结构,草帽的主体弧面构成半球形的凸透镜,而草帽的帽沿则形成坡沿。上述草帽式结构,一方面保证了半球形凸透镜结构只需满足球罩体罩腔内观测即可,无需设计过大,以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坡度更小的帽沿结构,使得铲虫时施力更为科学方便;实践证明,捕虫效率能得到进一步提升。3)、考虑到当球罩体准确压紧在铲板铲面上后,应当尽可能避免发生相对的错动状况,以免因错动而刮蹭到位于球罩体罩腔内的灰茶尺蠖成虫。为此,本技术在铲板铲面处增设了定位弧板,一旦球罩体相对铲板动作到位,此时定位弧板刚好在球罩体的罩口外沿包覆和卡住球罩体,这时,显然球罩体无法沿铲板铲面产生任何的平面错动动作。定位弧板的内弧面与球罩体的罩口外缘曲线彼此轮廓吻合,换言之,也即在垂直铲板铲面的投影上,定位弧板的内弧面所形成的弧线与球罩体的圆形投影的外缘线间彼此重合,以保证定位弧板既不会影响到球罩体的正常动作路径,又会扼制球罩体的非正常的错动动作,其配合极为可靠稳定。此外的,定位弧板的另一个功能也在于定位灰茶尺蠖成虫在铲板板面处的位置,以尽可能的避免球罩体罩口与铲板板面在彼此配合时误夹到位于球罩体罩腔内的灰茶尺蠖成虫。4)、进一步的,要保证定位弧板不会影响到球罩体的正常动作路径,则定位弧板则应当相对连接球罩体的第一钳臂而避让设置;因此,本技术将定位弧板设计为两块且两者之间预留配合间隙,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10),所述第一钳臂(11)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20),而第二钳臂(12)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30),所述球罩体(20)的罩口与铲板(30)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20)的罩腔被铲板(30)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30)的用于配合球罩体(20)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30)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30)为透明板,且铲板(30)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20)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10),所述第一钳臂(11)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20),而第二钳臂(12)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30),所述球罩体(20)的罩口与铲板(30)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20)的罩腔被铲板(30)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30)的用于配合球罩体(20)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30)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30)为透明板,且铲板(30)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20)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铲板(30)铲背的边缘处向外延伸而形成坡度小于铲板(30)铲背处球面弧度的坡沿(31),坡沿(31)环绕铲板(30)外缘一圈,以形成铲背带有半球形凸透镜结构而边缘带有坡沿(31)的四方板状构造的铲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以铲板(30)的用于固接第二钳臂(12)的一端为铲板(30)前端,铲板(30)的铲面处凸设有用于定位球罩体(20)位置的定位弧板(32),所述定位弧板(32)布置位置临近铲板(30)前端,且定位弧板(32)的内弧面与球罩体(20)的罩口外缘曲线彼此轮廓吻合;定位弧板(32)处还设有用于避让第二钳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冉叶涛葛超美孙钦玉张家侠曹永利吴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徽州区浮溪人家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