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捕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18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捕虫罐,其包括容虫罐以及取虫器,容虫罐包括罐体,罐体上端敞口,罐体的上端设有盖体,盖体内侧设有进食管,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以及进虫孔,进虫孔处封设有封片,封片通过弹性连接条与进虫孔边缘相连接,取虫器包括取虫管以及吸气部,取虫管内设有隔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对接管。通过取虫器自容虫罐的进虫孔处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罐体内,操作方便,使得昆虫不易逃跑,盖体上开有透气孔,并在盖体内侧设置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在进食管内放置昆虫食物供昆虫食用,从而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外捕虫罐
本技术涉及昆虫研究
,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捕虫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植物避免遭受虫害而更好的生长,需要对植物的抗虫性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野外相应的昆虫捕捉转移到实验室内进行观察研究,而在捕捉的过程一般较长,缺少较好的捕捉器具,使得昆虫在捕捉后容易死亡,存活率较低,或活性降低,影响后续试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捕虫罐,旨在提高野外捕捉到的昆虫的存活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捕虫罐,其包括:容虫罐以及与所述容虫罐相配合的取虫器,所述容虫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敞口,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与之相适应的盖体,所述盖体内侧设有用于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以及供所述取虫器插入的进虫孔,所述进虫孔处封设有形状尺寸与所述进虫孔相适应的封片,所述封片通过弹性连接条与所述进虫孔边缘相连接,所述取虫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以及与所述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所述取虫管内设有隔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取虫管端头相匹配的对接管。进一步地,所述进食管包括贯穿所述盖体的进料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料管底部的蘸料棉。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为分撒设于所述盖体上的圆形孔体,所述透气孔处封设有遮网。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之间为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透明罐体。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取虫器自容虫罐的进虫孔处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罐体内,操作方便,使得昆虫不易逃跑,盖体上开有透气孔,并在盖体内侧设置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在进食管内放置昆虫食物供昆虫食用,从而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外捕虫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外捕虫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外捕虫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外捕虫罐的图3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外捕虫罐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容虫罐10以及与容虫罐10相配合的取虫器20,容虫罐10包括罐体11,罐体11上端敞口,罐体11的上端设有与之相适应的盖体12,盖体12内侧设有用于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13,盖体12上设有透气孔14以及供取虫器20插入的进虫孔15,进虫孔15处封设有形状尺寸与进虫孔15相适应的封片17,封片17通过弹性连接条18与进虫孔15边缘相连接,取虫器20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22以及与取虫管22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21,取虫管22内设有隔网,罐体11底部设有与取虫管22端头相匹配的对接管16。具体地,在捕捉昆虫时,拔出取虫器20,取虫器20吸取到昆虫后,将取虫器20的取虫管22顶开封片17插入进虫孔15内,将昆虫吹入容虫罐10内,也可以在不需要捕捉时,取虫器20插入容虫罐10内,携带方便,并将取虫管22对准对接管16插入,可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取虫器20的晃动,取虫管22的外径与进虫孔15的尺寸相适应,确保在取虫管22插入放置的时候不会让昆虫逃离。预先在进食管13内放入昆虫食物,例如蜂蜜、水果等。通过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罐体内,盖上盖体,盖体上开有透气孔,并在盖体内侧设置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在进食管内放置昆虫食物供昆虫食用,从而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通过取虫器自容虫罐的进虫孔处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罐体内,操作方便,无需打开盖子即可放入昆虫,使得昆虫不易逃跑,盖体上开有透气孔,并在盖体内侧设置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在进食管内放置昆虫食物供昆虫食用,从而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特别地,还可以将罐体11设置为多种隔间或隔层的结构,用来放置不同的昆虫,避免昆虫之间互相造成伤害。参见图3,进一步地,进食管13包括贯穿盖体12的进料管131,以及设于进料管131底部的蘸料棉132。具体地,进食管13可例如设置为进料管131加蘸料棉132的结构,此种结构可便于提供如蜂蜜等浆状的昆虫食物,通过进料管131注入蜂蜜,并湿润蘸料棉132,昆虫在蘸料棉132上进食,避免将蜂蜜直接滴入罐体11底部,因为蜂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容易粘住昆虫困死昆虫,通过蘸料棉132的方式,可保持罐体11内壁清洁,提高昆虫存活率。在具体实现中,蘸料棉132也可以是用其他如纱布类的材质进行替换,只需能够让蜂蜜湿润透即可。进一步地,透气孔14为分撒设于盖体12上的圆形孔体,透气孔14处封设有遮网。具体地,透气孔14可以是较大的带有遮网的孔体,也可以是细小的如针眼状大小让昆虫不能穿过的孔体。进一步地,盖体12与罐体11之间为螺纹连接。具体地,盖体12与罐体11之间可例如为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可开闭的连接方式,如铰接等。进一步地,罐体11为透明罐体。具体地,将罐体1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直观的观测到内部昆虫的当前状况,也可例如在罐体11上开设观测窗口来观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捕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虫罐以及与所述容虫罐相配合的取虫器,所述容虫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敞口,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与之相适应的盖体,所述盖体内侧设有用于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以及供所述取虫器插入的进虫孔,所述进虫孔处封设有形状尺寸与所述进虫孔相适应的封片,所述封片通过弹性连接条与所述进虫孔边缘相连接,所述取虫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以及与所述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所述取虫管内设有隔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取虫管端头相匹配的对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捕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虫罐以及与所述容虫罐相配合的取虫器,所述容虫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敞口,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与之相适应的盖体,所述盖体内侧设有用于容置昆虫食物的进食管,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以及供所述取虫器插入的进虫孔,所述进虫孔处封设有形状尺寸与所述进虫孔相适应的封片,所述封片通过弹性连接条与所述进虫孔边缘相连接,所述取虫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以及与所述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所述取虫管内设有隔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取虫管端头相匹配的对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仲萍侯树敏詹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