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分阶段吸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介入疗法历经了3次技术革命,1977年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988年的金属裸支架(BMS),缺点是术后再狭窄达到30%左右;2000年的药物洗脱支架(DES)以及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生物可吸收支架从植入到完全降解吸收的整个寿命周期可分为支撑期(术后1年内)、降解期(术后1—3年)和康复期三个阶段。实现了血管功能的完全恢复,完成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基体一般为多聚乳酸等聚合物,与金属支架相比在支撑力方面有先天的不足,为了增加支撑力势必会增加支架的厚度;并且容易回缩,限制了其在小血管、钙化病变、弥漫性病变、高度迂曲病变、分叉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的临床应用。考虑到聚合物的特性,后扩张的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支架断裂,但不进行高压后扩张又会存在贴壁不良的问题。因为聚合物支架是透X线的,可视性较差,没有明确的标记物,定位困难。支架的保存和运输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保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金属框架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条形部之间的3-5个第二条形部;所述金属框架部由生物不可吸金属收材料制成;/n-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所述金属框架部上,与所述第二条形部连接;所述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n所述第二条形部,在与每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n所述图案化支撑部,在与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部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覆盖所述凸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框架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条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条形部之间的3-5个第二条形部;所述金属框架部由生物不可吸金属收材料制成;
-可吸收支撑部,设置于所述金属框架部上,与所述第二条形部连接;所述可吸收支撑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括多个图案化支撑部;
所述第二条形部,在与每个所述图案化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至少一个凸缘;
所述图案化支撑部,在与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部的连接处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覆盖所述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支撑部包含血管内膜增生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图案化支撑部包括两条波浪支撑条,且两条所述波浪支撑条还在所述连接部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分生物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支撑条的形状为正弦形或余弦形;
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条形部卷曲;
优选地,所述第二条形部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金属框架部外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覆相应位置处的所述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分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