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34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其中,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信号线缆槽盒、控制线缆槽盒以及电力线缆槽盒;所述信号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控制端连接;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解决电磁波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
本技术涉及电磁干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尤其是一种一种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阶梯状布置抗干扰线缆线槽盒。
技术介绍
目前电控橇体或箱式变电站内外部线缆分为信号电缆、控制电缆以及电力电缆三种,在实际应用中因三种电缆在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内布置在同一空间内,强电所产生电磁干扰信号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控制和通讯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对正常的设备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设备和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以解决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同一空间布置所带来的电磁波干扰的问题,同时使得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铺设更加规范,信号传输更加稳定。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信号线缆槽盒、控制线缆槽盒以及电力线缆槽盒;所述信号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控制端连接;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分别在所述信号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信号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呈阶梯状分布。优选地,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上侧为所述控制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上侧为所述信号线缆槽盒。优选地,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一侧具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为所述控制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一侧具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为所述信号线缆槽盒。优选地,所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2个所述电力线缆槽盒、2个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2个所述信号线缆槽盒;2个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侧壁之间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为2个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个所述控制线缆槽盒的侧壁之间为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为2个所述信号线缆槽盒。优选地,所述信号线缆槽盒、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内部在空间上没有重合。优选地,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上部具有盒盖。优选地,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材质为镀锌板;以及/或所述控制线缆槽盒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的材质为钢板。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包括:如上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所述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具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具有上板,所述上板的上侧具有开口,所述底板的上侧具有电器设备,所述信号线缆、所述控制线缆以及所述电力线缆穿过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电器设备的信号端、控制端以及电源端连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以解决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同一空间布置所带来的电磁波干扰的问题,同时使得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铺设更加规范,信号传输更加稳定。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电气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信号线缆槽盒1、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电力线缆槽盒3;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控制端连接;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电源端连接。以解决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同一空间布置所带来的电磁波干扰的问题,同时使得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的铺设更加规范,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信号线缆为通讯电缆,如RS485用的线缆;控制线缆可为与接触器或者继电器等元件连接的电缆,用于控制接触器或者继电器等元件的开关或者吸合断开。电力线缆为电器设备4的电源电缆。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信号线缆槽盒1、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电力线缆槽盒3;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出线孔经屏蔽包扎后与电器设备4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出线孔经屏蔽包扎后与电器设备4的控制端连接;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电源端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包括:信号线缆槽盒1、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电力线缆槽盒3;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分别具有进线孔、出线孔和与槽盒导电连续的盖板;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出线孔并进行屏蔽包扎后与电器设备4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出线孔进行屏蔽包扎后与电器设备4的控制端连接;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的电源端连接。在图1和图2中,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分别在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信号线缆槽盒(1)、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电力线缆槽盒(3);/n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n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信号端连接;/n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控制端连接;/n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电源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线缆槽盒(1)、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电力线缆槽盒(3);
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分别具有进线孔和出线孔;
信号线缆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进线孔进入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穿过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信号端连接;
控制线缆从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进线孔进入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穿过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控制端连接;
电力线缆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进线孔进入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穿过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出线孔与电器设备(4)的电源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分别在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以及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呈阶梯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上侧为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的上侧为所述信号线缆槽盒(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干扰线缆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缆槽盒(3)的一侧具有第一支撑板(8),所述第一支撑板(8)上为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所述控制线缆槽盒(2)一侧具有第二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广庆宋树贵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广利达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