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灯具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灯具和车辆。该灯具具有壳体(10)和布置在该壳体(10)中的光源(40),该壳体(10)的开口可分成相应实现预定的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出光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出光区域设有用于光源的配光元件(20),该配光元件(20)具有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第一配光区段(21)用于使光源的光在第一角度范围内离开出光区域,第二配光区段(22)用于使光源的光在不同于第一角度范围的第二角度范围内离开出光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灯具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灯具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灯具中,针对各种功能,例如尾灯中的转向灯功能、刹车灯功能、倒车灯,需要满足相应的法规分布。诸如,对于安装在车辆后部的后转向信号灯,根据国标GB17509,配光分布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直角的角度在土15°的范围内,而相对于基准轴线和车辆向前行驶方向的水平角的角度在-45°~+8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灯具,其能够经济地实现满足法规分布的至少一种光功能。上述目的由此实现,即,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灯具具有壳体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光源,该壳体的开口可分成相应实现预定的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出光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出光区域设有用于光源的配光元件,该配光元件具有第一配光区段和第二配光区段,第一配光区段用于使光源的光在第一角度范围内离开出光区域,第二配光区段用于使光源的光在不同于第一角度范围的第二角度范围内离开出光区域。在此,可将“出光区域”理解成封闭壳体的开口的罩盖的为相应的光功能预留的区域。通过将用于光源的配光元件分成不同的配光区段,相应的配光区段负责在法规要求的相应的配光角度范围内的确定的子范围,这有利于结构上灵活且更简单的设计,并能更好地匹配灯具的特定的造型,特别在光源在灯具中的安装深度很深的情况下。在此可将第一配光区段和第二配光区段看作具有光传导功能的部分,它们将光朝期望的角度范围内引导。在一实施方式中,配光元件呈L形,第一配光区段和第二配光区段分别形成相应的两个腿部。例如,第一配光区段主要负责在-45°~+45°之间的配光分布,第二配光区段负责在+45°~+80°之间的角度分布。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区段通过桥接区段过渡到第二配光区段中,其中,桥接区段的相对而置的两个表面为全反射面。这有利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相应的配光区段中的引导,以提升光的利用率。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区段和第二配光区段中的一个配光区段设置有面向光源的第一调光结构。优选地,第一调光结构呈准直器的形式,其中,准直器的数量等于光源的数量。由于光源发出的光通常为锥形光束,为光源配设调光结构,以将光源发出的光调整成平行光,这有利于光的后续处理,并简化其他的光学面的设计。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其数量可根据需求而定。在设置多个光源的情况下,可特别为每个光源分配一个呈准直器的形式的调光结构。当然多个光源也可共同一个调光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区段和第二配光区段中的另一个配光区段的至少一个面设置第二调光结构。示例性地,第二调光结构可设置在与光从该另一个配光区段离开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其用于破坏在该另一个配光区段中传播的光的全反射条件,使得光能够在期望的角度范围内出射。在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调光结构相对而置地设置有第三调光结构。这进一步有利于出光均匀性和相关的出光角度要求。优选地,配光元件为一体件。例如,其由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注塑而成。在一实施方式中,灯具为尾灯。为此,根据尾灯具体的功能来选用相应的光源的颜色,例如白色、红色或琥珀色。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具有上文所述的灯具。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用于车辆的灯具;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灯具;图3示出了用于图2的灯具的配光元件的立体图示;图4示出了配光元件的俯视图;并且图5示出了配光元件沿着图4的线A-A的截面图示。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示例性地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的那样,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构思的情况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说明书本质上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图1示出了用于车辆的灯具1,例如尾灯,其具有壳体10。该壳体的容纳空间分成了多个区域,以用于相应的光功能。从图1中可看出,壳体10围成的空间被分成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第三区域13,它们相应用于容纳转向灯、位置灯、制动灯。在此示出了容纳在第一区域11中的平板状配光元件20’,其用于引导并且分配来自光源的光。然而,在分配给相应的光功能的区域的净深很深且宽度很窄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光最终离开壳体的配光分布很难满足法规的要求,特别是相对于基准轴线和车辆向前行驶方向的水平角的角度。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灯具,其结构类似于图1的灯具,然而不同之处在于配光元件20,其结构不同于图1的配光元件20’。下面借助图3至图5详细阐述配光元件20。配光元件20具有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其中,第一配光区段21经由桥接区段23过渡到第二配光区段22中,即,桥接区段23设置在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之间。从图3中可看出,配光元件20为L形,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分别形成相应的腿部,而桥接区段23处在角部。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可都呈板状。它们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点亮的出光面的大小来进行匹配。为了便于阐述,下文将配光元件20的光出射的一侧成为内侧,将与内侧相对而置的一侧成为外侧。配光元件20具有定位部30,以使配光元件20相对于壳体和光源占据正确的位置。在示出的示例中,定位部30为定位销。定位部30可布置在配光元件20的侧部。替代地,在未示出的示例中,定位部还可呈定位孔的形式,或者定位销与定位孔的组合的形式。为此,壳体和光源的载体具有相应匹配的配合定位部,例如孔。第一配光区段21在面向光源40的外侧的面24设置有第一调光结构31,以接收来自光源的光并对其进行调整。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调光结构呈阵列的形式。单个的调光结构构造为准直器,其将光源发出的锥形光束调节成平行光束。为此,第一调光结构31具有居中的突起32和包围该突起32的环形齿部33。第一调光结构的阵列排布与光源的排布相一致。优选地,第一调光结构的光轴的方向与光源的光轴重合、至少近似重合。第二配光区段22同样可具有第二调光结构26。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调光结构26设置在外侧,并且构造成条形齿。每个条形齿的延伸方向横向于第二配光区段22本身的延伸方向。特别地,每个条形齿26的远离第一配光区段21的齿面的横截面可为波浪形面,如从图3中可见的那样,这进一步有利于混光,从而实现均匀的出光效果。在此,通过第二调光结构26破坏光在第二配光区段22的全反射条件,使得光能够出射,这还将在下文中结合光路图进行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设置在第二配光区段22处的呈条形齿的形式的第二调光结构26在几何上彼此不同,例如条形齿26的远离第一配光区段21的齿面的倾角不同。优选地,在配光元件20的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的内侧的面25、27中的至少一个面进行微结构化处理,例如设计成枕形阵列面、条形阵列面或皮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灯具(1),其具有壳体(10)和布置在该壳体(10)中的光源(40),该壳体(10)的开口可分成相应实现预定的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出光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光区域设有用于所述光源的配光元件(20),该配光元件(20)具有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所述第一配光区段(21)用于使所述光源的光在第一角度范围内离开所述出光区域,所述第二配光区段(22)用于使所述光源的光在不同于第一角度范围的第二角度范围内离开所述出光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灯具(1),其具有壳体(10)和布置在该壳体(10)中的光源(40),该壳体(10)的开口可分成相应实现预定的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出光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光区域设有用于所述光源的配光元件(20),该配光元件(20)具有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所述第一配光区段(21)用于使所述光源的光在第一角度范围内离开所述出光区域,所述第二配光区段(22)用于使所述光源的光在不同于第一角度范围的第二角度范围内离开所述出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20)呈L形,所述第一配光区段(21)和第二配光区段(22)分别形成相应的两个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光区段(21)通过桥接区段(23)过渡到第二配光区段(22)中,其中,所述桥接区段(23)的相对而置的两个表面(28、29)为全反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钧叶康张娴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