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56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在牌照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组相同的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包括配光镜、灯壳、LED线路板,LED线路板上设置有两颗光源,分别是光源一和光源二,配光镜包括配光区域一和配光区域二,配光镜二包括仿凸透镜区域、折角入射区域、全反射区域、出射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牌照灯体两端分别设计照明光源,每端照明设计两组光源,分别负责为两个照明区域,分别对两组光源对应的配光镜区域进行配光设计,从而使用一个牌照灯即可满足后牌照板的照明要求,且其灯体长度小于所需照明牌照板的1/2,使有限的空间内灯光能够更准确的分配和引导,截止向不期望区域发出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照明

技术介绍
汽车牌照灯,目的是将牌照板区域照亮,使牌照板上的牌号等信息,能够被外界识别。牌照板内区域,必须有一定的照明亮度(标准规定大于2.5cd/m2),使字体的反射光,在一定距离内能别清晰的辨认;区域内亮度的变化,必须有一定的均匀度(计算梯度不大于测试亮度最小值的2倍),防止亮暗变化引起的信息误辨;牌照板需控制一定的入射角度(标准规定小于82°),防止入射光产生镜面反射,降低漫反射效果。目前牌照灯的设计,有三种模式:一、牌照板两端各安装1只牌照灯,进行对射。二、牌照板上方左右约1/4中心线处,各安装1只牌照灯,进行并列照射。三、将模式二中牌照灯连接成一个整体灯具,或者设计成一个长条灯具进行照明,其基本需求是灯具的长度必须大于牌照板长度的一半。由于造型需要,某些车型不允许将模式三的超长型牌照灯,需要将超长型牌照灯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压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目的是在减小产品尺寸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所照射的牌照板照明区域,定义光源位置。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在牌照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组相同的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包括配光镜、灯壳、LED线路板,LED线路板上设置有两颗光源,分别是光源一和光源二,配光镜包括配光区域一和配光区域二,光源一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的配光区域一,形成出射光一,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的较远区域,光源二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的配光区域二,形成出射光二,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的较外侧区域,配光镜二包括仿凸透镜区域、折角入射区域、全反射区域、出射区域;光源二发出的光,分别被仿凸透镜区域和折角入射区域接收,产生一次折射光;从仿凸透镜区域入射的光,其主光轴为向外侧30°,左右误差15°,经出射区域出射,形成向外出射的出射光,其出射主光轴向外48°,照射区域为向外22°至90°;从折角入射区域入射的光,部分被折射到全反射区域,经过全反射,形成向照射区域外侧的照射的二次反射光,其出射主光轴也为向外侧30°,经出射区域出射,形成向外出射的出射光,其出射主光轴也向外48°,照射区域为向外0°至90°。本技术在牌照灯体两端分别设计照明光源,每端照明设计两组(或两颗)光源,分别负责为两个照明区域:下方远端照明区域和近端侧边照明区域。分别对两组光源对应的配光镜区域进行配光设计,从而使用一个牌照灯即可满足后牌照板的照明要求,且其灯体长度小于所需照明牌照板的1/2,使有限的空间内灯光能够更准确的分配和引导,截止向不期望区域发出的光。附图说明图1为牌照及牌照灯参考外形图。图2为牌照灯结构示意图。图3为牌照板照明范围划分示意图。图4为负责下方远端照明区域的配光镜区域配光原理图。图5负责近端侧边照明区域的配光镜区域配光原理图。图6为负责近端侧边照明区域的配光镜区域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知,本技术涉及一款牌照灯,其长度尺寸约190mm,小于GB18408中规定的1类牌照板长度440mm或ECER4中规定的1b类牌照板照明区域长度520mm的一半(220mm或260mm)。由图2可知,本技术中的牌照灯,在其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组相同的光源系统,分别由配光镜1、灯壳2、LED线路板3构成,其左端或右端,又分别设计有两颗光源,分别是光源一3-1和光源二3-2。由图3可知,本技术中的牌照灯,使用1只即可满足GB18408中规定的1类牌照板照明区域4-1或ECER4中规定的1b类牌照板照明区域的照明。由图3可知,本技术中的牌照灯,其在配光设计时,将牌照板照明区域4,划分为两个照明区域:下方远端照明区域和近端侧边照明区域。由图4可知,光源3-1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1的配光区域一1-1,形成出射光一51,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4的较远区域,避免其较近区域过亮,形成亮度不均匀问题。由图5可知,光源3-2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1的配光区域二1-2,形成出射光二52,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4的较外侧区域,避免其外侧区域亮度过低,照明不好的问题。由图4和图5可知,光源3-1负责下方远端照明区域的照明,光源3-2负责近端侧边照明区域的照明。为减小下方远端照明区域其边角位置测算的入射角(标准规定不大于82°),由图4所示,光源3-1相对于光源3-2,离牌照板照明区域4较远。由图6所示,对于近端侧边照明区域的配光设计,配光区域1-2中除采用常规的折射原理外,还采用了全反射原理进行设计,其细节如下:光源3-2发出的光,分别被仿凸透镜区域1-2-1和折角入射区域1-2-2接收,产生一次折射光5-1。从仿凸透镜区域1-2-1入射的光,其主光轴为向外侧30°,左右误差约15度,经出射区域1-2-4出射,形成向外出射的出射光5-2,其出射主光轴约向外48°,照射区域为向外22°至90°。从折角入射区域1-2-2入射的光,部分被折射到全反射区域1-2-3,经过全反射设计,不再向照射区域内侧照射,而是形成向照射区域外侧的照射的二次反射光5-3,其出射主光轴也为向外侧30°,经出射区域1-2-4出射,形成向外出射的出射光5-2,其出射主光轴也约向外48°,照射区域为向外0°至90°。由图6可知,经过配光区域1-2的特别设计,光源3-2发出的光,绝大部分被禁止向直下方设计,避免了与其较近区域照度过亮,形成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又将绝大部分光线,通过多次折射或反射,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4的较外侧区域,使边角区域也亮了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其特征在于,在牌照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组相同的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包括配光镜(1)、灯壳(2)、LED线路板(3),LED线路板(3)上设置有两颗光源,分别是光源一(3-1)和光源二(3-2),配光镜(1)包括配光区域一(1-1)和配光区域二(1-2),光源一(3-1)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1)的配光区域一(1-1),形成出射光一(51),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4)的较远区域,光源二(3-2)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1)的配光区域二(1-2),形成出射光二(52),照射到牌照板照明区域(4)的较外侧区域,配光区域二(1-2)包括仿凸透镜区域(1-2-1)、折角入射区域(1-2-2)、全反射区域(1-2-3)、出射区域(1-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体式汽车牌照灯,其特征在于,在牌照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组相同的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包括配光镜(1)、灯壳(2)、LED线路板(3),LED线路板(3)上设置有两颗光源,分别是光源一(3-1)和光源二(3-2),配光镜(1)包括配光区域一(1-1)和配光区域二(1-2),光源一(3-1)发出的光,经过配光镜(1)的配光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