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485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包括车门板,所述车门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门把手本体,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支撑柱的下方,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通孔并与凹槽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通孔并焊接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按压压板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可以挤压门把手本体的一侧并使门把手本体进行转动,使得门把手本体可以隐藏于车门板的凹槽内,则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时的风阻,进而会降低汽车的油耗,且更加美观,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把手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门把手。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各项技术不断革新,汽车车门的门把手是一个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在车门技术中,要求车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对车门锁系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打开门把手是驾驶人进入车内必备的操作环节。公告号为CN104514451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该门把手具有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具有至少一个能够被遮盖元件遮盖住的开口或凹部,其中,所述遮盖元件配置有至少一个蓄能器。但是该门把手是突出于车门的,不仅不美观,且会增加汽车在行驶时的风阻,进而会增加汽车的油耗,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门把手,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门把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把手,包括车门板,所述车门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门把手本体,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支撑柱的下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把手,包括车门板(1),所述车门板(1)上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安装有门把手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柱(14),所述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位于支撑柱(14)的下方,所述支撑柱(1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顶端贯穿通孔并与凹槽(2)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底端贯穿通孔并焊接有齿轮(9),所述转轴(15)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杆(16),所述第二转动杆(16)位于支撑柱(14)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杆(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把手,包括车门板(1),所述车门板(1)上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安装有门把手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柱(14),所述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位于支撑柱(14)的下方,所述支撑柱(1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顶端贯穿通孔并与凹槽(2)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底端贯穿通孔并焊接有齿轮(9),所述转轴(15)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杆(16),所述第二转动杆(16)位于支撑柱(14)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杆(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一侧与门把手本体(4)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11)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滑动板(13),所述滑动板(1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弹簧(12)和齿条(7),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安装槽(11)的一侧内壁相焊接,所述齿条(7)的一端贯穿安装槽(11)并焊接有压板(5),所述压板(5)位于门把手本体(4)的下方,所述齿条(7)位于齿轮(9)的一侧,且齿条(7)与齿轮(9)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的顶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丰孙安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舒适进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