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15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该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浮床、种植在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以及与浮床固定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自动升降装置由从下至上设置的找平层、预制锚板和升降杆组成,升降杆由多个直径不同的锚杆套接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河床上铺设找平层,对局部河床整平,使得置于找平层上的预制锚板为水平状态;预制锚板与升降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避免了升降杆不能直接打入硬质河床的情况,对于河底多为淤泥的软质河床,也避免了升降杆固定效果不佳的现象,扩大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浮岛的应用范围,且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有河床、河岸结构,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
本技术涉及生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利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把高等水生植物或驯化的陆生植物种植到水面浮岛上,植物在浮岛上生长,营造水上植物景观,并通过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相克机理,消减富氧化水体中的氮、有机磷及污染物质,从而达到生态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具有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浮岛植物是生态浮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浮岛生态功能的承担者,同时也是浮岛景观效果的体现者,但现有浮岛的植物配制难以兼顾景观和生态两大功能。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态浮岛的固定方式多采用绳索配合石笼或者锚钩沉水后将其固定,这种方式不利于浮岛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兼具净化水质以及美化水景的效果,同时对浮岛的固定效果佳。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浮床、种植在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以及与浮床固定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其中:自动升降装置由从下至上设置的找平层、预制锚板和升降杆组成,升降杆由多个直径不同的锚杆套接组成,升降杆上端与浮床固定连接,下端与预制锚板垂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找平层为花岗岩碎石垫层,铺设于河床上,预制锚板为置于找平层上的预制混凝土沉重物。进一步的,升降杆包括第一锚杆和套接于第一锚杆外部的第二锚杆,第一锚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锚杆的长度,第一锚杆的下端与预制锚板固定连接,第二锚杆的上端与浮岛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1)河面最低水位下,升降杆露出水面高度不高于植物长成后高度;(2)浮岛整体下沉的最低高度不大于最低水位的水面高度;(3)在河面最高水位及最大风浪作用下,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套接重叠部分富余长度不小于0.1m。进一步的,设第一锚杆长度为h1,第二锚杆长度为h2,找平层厚度为d1,预制锚板厚度为d2,河面的最低水位高度为H1,最高水位高度为H2,河床高度为H3,最大风浪下平均波高为hm,植物长成后高度为L,第一锚杆h1和第二锚杆长度h2满足以下条件:h1+d1+d2-(H1-H3)≤L;h2+d1+d2≤H1-H3;h1+h2+d1+d2-(H2-H3+hm)≥0.1。进一步的,浮床与浮床之间通过连接扣连接,浮床的中部设置有种植孔,在种植孔内固定连接有定植篮,水生植物固定于定植篮内。进一步的,升降杆沿河岸方向每隔15-30米设置一根。进一步的,浮床下部设置有防护结构。进一步的,防护结构为1400目聚酯网,在聚酯网上固定有砖块,防止聚酯网贴合在浮床底部。进一步的,靠近河岸位置设置的升降杆,距离河岸25-40cm。进一步的,水生植物为水生美人蕉、再力花、菖蒲、花叶芦竹、翠芦莉、梭鱼草、水芋、睡莲中任意几种,水生植物的高度为80-100cm。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自动升降装置由依次设置的找平层、预制锚板和升降杆组成,通过在原河床上铺设找平层,对局部河床整平,使得置于找平层上的预制锚板为水平状态;预制锚板水平设置在找平层上,并与升降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避免了升降杆不能直接打入硬质河床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河底多为淤泥的软质河床,也避免了升降杆固定效果不佳的现象;升降杆另一端与浮岛固定连接,并采用不同直径的锚杆套接组成,使得升降杆可随着水位高低自动升降,进而保证浮岛在水平方向位置固定,竖直方向可随水位高低自由升降。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通过自动升降装置的设置,使其对软质河床和硬质河床均可适应,扩大了浮岛的应用范围,且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有河床、河岸结构,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2)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选用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并采用无土栽培方法,使得水生植物根系直接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削减了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可有效降解水中的N、P及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以自然生态的方式达到平衡、净化水质的目的,使水质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河岸设置浮岛,不仅可以遮挡受污染的河岸,还可通过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等的搭配组合,形成美丽的水景景观,起到美化水景及河岸的目的。(3)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在浮岛下方设置有防护结构,采用孔径较细的聚酯网并用砖块固定,一方面使得水生植物根茎有较大的空间进行生长,避免了鱼虾等对植物根系的啃食,另一方面较小的鱼籽等仍可进入聚酯网内并依附在植物根系上,有助于鱼虾类水生动物的繁殖,保证河水内形成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4)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浮床与浮床之间用连接扣连接在一起,可以拼接成任意形状的生态景观,提高了浮岛的观赏效果。(5)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靠近河岸设置的升降杆仍保持与河岸有一定距离,有效防止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植物因与河岸摩擦而损坏,有利于植物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剖视图;图中:1-浮床,11-种植孔,12-复氧通气孔,2-水生植物,3-找平层,4-预制锚板,5-升降杆,51-第一锚杆,52-第二锚杆,53-第三锚杆,54-水平锚杆,6-河床,7-河岸,8-聚酯网,9-砖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如图1-3所示,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浮床1、种植在浮床1上的水生植物2,以及与浮床1固定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其中:自动升降装置由从下至上设置的找平层3、预制锚板4和升降杆5组成,升降杆5由多个直径不同的锚杆套接组成,升降杆5上端与浮床1固定连接,下端与预制锚板4固定连接。通过在原河床上铺设找平层3,对局部河床整平,使得置于找平层3上的预制锚板4为水平状态;预制锚板4水平设置在找平层3上,并与升降杆5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方面避免了升降杆5不能直接打入硬质河床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河底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浮床、种植在所述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以及与所述浮床固定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由从下至上设置的找平层、预制锚板和升降杆组成,所述升降杆由多个直径不同的锚杆套接组成,所述升降杆上端与所述浮床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预制锚板垂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浮床、种植在所述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以及与所述浮床固定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由从下至上设置的找平层、预制锚板和升降杆组成,所述升降杆由多个直径不同的锚杆套接组成,所述升降杆上端与所述浮床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预制锚板垂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为花岗岩碎石垫层,铺设于河床上,所述预制锚板为置于所述找平层上的预制混凝土沉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包括第一锚杆和套接于所述第一锚杆外部的第二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锚杆的长度,所述第一锚杆的下端与所述预制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杆的上端与所述浮岛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二锚杆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
(1)河面最低水位下,所述升降杆露出水面高度不高于植物长成后高度;
(2)浮岛整体下沉的最低高度不大于最低水位的水面高度;
(3)在河面最高水位及最大风浪作用下,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二锚杆套接重叠部分富余长度不小于0.1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升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素英黄汉林钟智清于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义方致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