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38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C+、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和三极管Q1;所述电压输入端C+与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连接;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连接,发射机、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接地,集电极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二极管及稳压二极管控制三极管的导通电压,实现对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端口高低电平的控制,实现了对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放电控制,电路简单且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充电不能放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放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动车进行充电时,由于用户的不注意容易发生在锂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发动车辆的问题,给用户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现有的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中一般不包括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不能放电的独立设计,或者使用控制信号直接控制放电MOS管的工作,导致功耗异常,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还会发生因检测电路功耗导致电池过放至死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C+、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和三极管Q1;所述电压输入端C+与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连接,向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供电;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机、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连接;在电压输入端C+没有充电器接入时,所述二极管D15的阻挡使所述电压输入端C+形成低电压,抵消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击穿电压,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达不到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此时三极管Q1则截止,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处于正常放电控制电平;在电压输入端C+有充电器接入时,充电器提供的电压加在电压输入端C+端,此电压击穿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大于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1饱和导通,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电平被拉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将输出低电平,放电关闭。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R14的电阻值不大于470欧姆。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为24V稳压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特性,控制三极管的导通电压,实现对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端口高低电平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放电控制,电路简单且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充电不能放电的需求,并实现在二极管漏电偏大时能不误起动保护,以及不致将电芯自耗至死之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C+、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和三极管Q1;所述电压输入端C+与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连接,向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供电;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机、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连接;在电压输入端C+没有充电器接入时,所述二极管D15的阻挡使所述电压输入端C+形成低电压,抵消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击穿电压,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达不到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此时三极管Q1则截止,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处于正常放电控制电平;在电压输入端C+有充电器接入时,充电器提供的电压加在电压输入端C+端,此电压击穿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大于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1饱和导通,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电平被拉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将输出低电平,放电关闭。在实际设计时,考虑到二极管D15的反向最大漏电流为1mA,三极管Q1的导通开启电压大于0.4V,则所述限流电阻R14的电阻值不大于470欧姆。由于单节锂电芯2V以上不会出现损坏,设计10串电芯组,需电压在20V以上,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稳压值取24V,此时既方便二极管D15的失效,使充电检测回路消耗电芯组能量,在电压低达24V左右,稳压二极管DZ1因击穿电压过低而截止,充电器检测回路不再自耗电,从而保障电芯组不会损坏,因此,选择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为24V稳压二极管。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压输入端C+、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和三极管Q1;/n所述电压输入端C+与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连接,向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供电;/n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连接;/n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连接;/n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机、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接地;/n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连接;/n在电压输入端C+没有充电器接入时,所述二极管D15的阻挡使所述电压输入端C+形成低电压,抵消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击穿电压,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达不到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此时三极管Q1则截止,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处于正常放电控制电平;/n在电压输入端C+有充电器接入时,充电器提供的电压加在电压输入端C+端,此电压击穿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分压大于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1饱和导通,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电平被拉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将输出低电平,放电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充电时关断放电输出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输入端C+、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和三极管Q1;
所述电压输入端C+与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连接,向所述二极管D15、稳压二级管DZ21供电;
所述稳压二级管DZ21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机、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14接地;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锂电池充放电控制芯片的放电引脚连接;
在电压输入端C+没有充电器接入时,所述二极管D15的阻挡使所述电压输入端C+形成低电压,抵消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击穿电压,由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14的分压形成三极管Q1的基极偏值,限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军吴翔龙吴伟梁志锋张志平刘聪曾国强黄李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