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测试,尤其涉及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和老化柜。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电池测试领域,老化柜作为核心设备,其功能至关重要。它不仅需要实现充电与放电的自动化切换,还必须满足多协议兼容性、宽电压范围适配以及复杂接地逻辑控制等多样化需求。随着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化学体系的广泛应用,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充电识别逻辑也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某些产品需要通过识别不同的电阻接地,才能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某产品充放电逻辑如下:
2、(1)充电阶段:需通过4.7kω±5%精密电阻接地(如英飞凌cpt003协议要求),触发充电握手信号。
3、(2)放电阶段:要求0ω直接接地以消除分压损耗,确保放电bms能正确识别放电信号。
4、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与老化柜的匹配应用中,传统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开关来切换接地电阻,以适应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此外,部分老化柜采用固定电阻设计,以简化设备结构。还有企业尝试通过专门的测试程序来控制老化柜的充放电过程,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同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主线、负极主线、识别端口、电压识别模块、切换模块、防反接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负极主线接地,所述供电模块分别对所述电压识别模块和切换模块进行供电,所述识别端口用于电连接待测试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识别模块包括分压单元、基准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所述分压单元和基准单元并联后接入所述正极主线和负极主线之间,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基准单元,反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切换模块,正极电源端接所述供电模块,负极电源端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主线、负极主线、识别端口、电压识别模块、切换模块、防反接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负极主线接地,所述供电模块分别对所述电压识别模块和切换模块进行供电,所述识别端口用于电连接待测试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识别模块包括分压单元、基准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所述分压单元和基准单元并联后接入所述正极主线和负极主线之间,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基准单元,反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切换模块,正极电源端接所述供电模块,负极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负极主线,所述分压单元依据所述正极主线与负极主线之间的电压关系输出一分压电压至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所述基准单元依据所述正极主线与负极主线之间的电压关系输出一基准压电压至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根据所述分压电压与基准电压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切换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基准单元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并联后电连接所述正极主线,所述第五电阻远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负极主线,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负极主线,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负极主线之间,反相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五电阻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识别模块还包括第五防反二极管,所述基准单元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电连接所述负极主线,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负极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接地切换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接地支路和第二接地支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第三晶体管、第一栅极电阻、第二栅极电阻、第六电阻和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一接地支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包括第一防反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识别端口,常闭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防反二极管的负极,常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电连接所述负极主线,正极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负极供电端接地,所述第一栅极电阻、第二栅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依次串联,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科瑜,吴伟,叶国华,张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