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52979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5
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包括翻转轴及其两端分别套设的翻转支架,该翻转支架包括下翻转件与上连接件,所述下翻转件包括外连部与内连部,外连部的中部开设有供翻转轴穿经而过的过轴孔,外连部的右侧部与内连部的左侧部相连接,内连部的顶面与驾驶室相连接,外连部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机构,卡接机构包括一号斜面与二号斜面,所述上连接件包括连接中板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连接翼板,连接中板的中部与一号斜面相连接,连接中板的端部与连接翼板的底端相连接,连接翼板的顶端向上延伸且开设有与驾驶室相连接的翼连接孔。本设计不仅驾驶室落装翻转支架总成处较易打紧连接螺栓,而且装配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驾驶室相连接的翻转支架,属于轻型商用车翻转支架总成
,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翻转支架总成与驾驶室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为在前横梁上设置两个固定点,左右纵梁各设置三个固定点,但现在由于驾驶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前横梁上没有固定点,所有的固定点都只能布置在左右纵梁上,挤压了装配空间,且由于连接螺栓只能自下而上打紧,但由于前悬置支架总成的遮挡,导致翻转支架总成上的多个连接螺栓无法采用风枪打紧,降低了连接的牢固度,减弱了安全性。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驶室落装翻转支架总成处较难打紧连接螺栓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驾驶室落装翻转支架总成处较易打紧连接螺栓的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包括翻转轴及其两端分别套设的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下翻转件与上连接件,所述下翻转件包括外连部与内连部,所述外连部的中部开设有供翻转轴穿经而过的过轴孔,外连部的右侧部与内连部的左侧部相连接,内连部的顶面与驾驶室相连接,外连部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机构,该卡接机构包括一号斜面与二号斜面,一号斜面、二号斜面的顶部间距大于底部间距;所述上连接件包括连接中板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连接翼板,所述连接中板的中部与一号斜面相连接,连接中板的端部与连接翼板的底端相连接,连接翼板的顶端向上延伸,连接翼板的顶端开设有与驾驶室相连接的翼连接孔,且连接翼板与一号斜面之间夹成的翼斜夹角为锐角。所述连接翼板的顶端与平连接台的侧围相连接,平连接台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翼连接孔,所述平连接台的顶面为水平面,平连接台的顶面与翼连接孔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一号斜面为一号斜板,二号斜面为二号斜板,一号斜板、二号斜板的底端与外连部的顶部相连接,一号斜板的顶端朝着远离内连部的方位向上延伸,二号斜板的顶端朝着靠近内连部的方位向上延伸,一号斜板、二号斜板的顶部间距大于底部间距,一号斜板、二号斜板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斜板夹角均为锐角。所述一号斜板、二号斜板的底部之间夹设有板底间距。所述外连部的顶部设置有外斜靠面、中过渡面与内斜靠面,所述外斜靠面的底端经中过渡面与内斜靠面的底端相连接,内斜靠面与内连部的左侧部相连接;所述外斜靠面上贴合有一号斜板,内斜靠面上贴合有二号斜板。所述外斜靠面包括一号斜托板、二号斜托板及两者之间夹成的托板间隙,所述一号斜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一号斜托板、二号斜托板上,一号斜板的中部与托板间隙正对设置,且在一号斜板上开设有斜板连接孔。所述连接翼板为类Z字型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翼底板、翼中板与翼顶板,所述翼底板的底端靠近二号斜面设置,翼底板的顶端远离二号斜面设置,翼中板的顶端靠近二号斜面设置,翼顶板的顶端远离二号斜面设置,且在翼顶板的顶端上开设有翼连接孔。所述内连部的顶面包括上斜面与下斜面,所述上斜面的顶端与外连部的顶部相接触,上斜面的底端与下斜面的顶端相连接,上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下定位销孔,下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下固连孔。一种上述翻转支架总成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两个上连接件分别与驾驶室上的一号室底部、二号室底部相连接以得到驾驶室单元,一号室底部、二号室底部均为弧形板结构,再将驾驶室单元向两个下翻转件中的外连部下落,直至上连接件与对应的卡接机构相互卡接后,下落结束,然后将上连接件与对应的卡接机构进行固定连接,再将驾驶室绕翻转中心翻起,然后将下翻转件中的内连部与对应的一号室底部、二号室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完成驾驶室与本翻转支架总成结构的固定,本翻转支架总成结构的装配方法结束。所述上连接件与一号室底部、二号室底部之间的连接是指:翼连接孔、翼连接螺栓的相互连接;所述驾驶室单元向外连部下落是指:一号室底部、二号室底部上均开设有室定位销孔与室固连孔,内连部的顶面上设置有下定位销孔与下固连孔,操作时,先在室定位销孔内插入有定位销的一端,再在下落时将定位销的另一端插入下定位销孔,以完成下落;所述上连接件与对应的卡接机构进行固定连接是指:一号斜面与连接中板之间通过斜连接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将下翻转件中的内连部与对应的一号室底部、一号室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是指:先通过固连螺栓将室固连孔、下固连孔相互连接,再拔出定位销,然后通过销连接螺栓将室定位销孔、下定位销孔相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中,翻转支架为分体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下翻转件与上连接件,其中,下翻转件包括外连部与内连部,外连部的中部开设有供翻转轴穿经而过的过轴孔,外连部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机构,而上连接件则包括一个连接中板与两个连接翼板,向上延伸的连接翼板的顶端开设有与驾驶室相连接的翼连接孔,应用时,上连接件卡在卡接机构的内部,上连接件中的连接中板与一号斜面相连接,上连接件中的连接翼板与驾驶室相连接,可见,卡接操作、连接操作都分别进行,互不干涉,而且,连接中板、一号斜面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连接,操作空间较大,利于连接螺栓的打紧,便于采用效率较高的打紧设备,如风枪,连接翼板、驾驶室之间的连接独立于翻转支架其余部位之外进行,操作空间也较大,也利于连接螺栓的打紧。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驾驶室落装翻转支架总成处较易打紧连接螺栓,而且装配效率较高。2、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中,连接翼板的顶端与平连接台的侧围相连接,平连接台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翼连接孔,所述平连接台的顶面为水平面,平连接台的顶面与翼连接孔的中轴线相互垂直,该设计能够确保连接翼板与驾驶室之间连接时的水平度,从而确保上连接件与驾驶室之间连接时的水平度,进而确保驾驶室落在翻转支架上时的水平度。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驾驶室、翻转支架总成之间装配的水平度。3、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中,外连部的顶部设置有外斜靠面、中过渡面与内斜靠面,其中,外斜靠面上贴合有一号斜板,内斜靠面上贴合有二号斜板,该设计不仅利于设置一号斜板、二号斜板以得到内凹的卡接机构,而且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占用空间,为后续打紧连接螺栓时提供操作空间,便于实现螺栓的打紧,此外,还能减轻整个零部件的重量。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易于打紧,装配难度较低,而且结构简练,利于实现轻量化。4、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中,在整个装配顺序中,先将上连接件与驾驶室相连接以获得驾驶室单元,然后将驾驶室单元向下翻转件下落,直至上连接件与对应的卡接机构相互卡接后,再依次实现“上连接件、卡接机构之间的固连”、“下翻转件与驾驶室的固连”,从而完成驾驶室与本翻转支架总成结构的固定连接,步骤清晰,操作步骤前后衔接性较强,通过将驾驶室、翻转支架总成结构之间的固连分成多个小的连接步骤,不仅利于实现连接螺栓的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包括翻转轴(1)及其两端分别套设的翻转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2)包括下翻转件(3)与上连接件(4),所述下翻转件(3)包括外连部(5)与内连部(6),所述外连部(5)的中部开设有供翻转轴(1)穿经而过的过轴孔(51),外连部(5)的右侧部与内连部(6)的左侧部相连接,内连部(6)的顶面与驾驶室(8)相连接,外连部(5)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机构(7),该卡接机构(7)包括一号斜面(710)与二号斜面(720),一号斜面(710)、二号斜面(720)的顶部间距大于底部间距;/n所述上连接件(4)包括连接中板(4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连接翼板(42),所述连接中板(41)的中部与一号斜面(710)相连接,连接中板(41)的端部与连接翼板(42)的底端相连接,连接翼板(42)的顶端向上延伸,连接翼板(42)的顶端开设有与驾驶室(8)相连接的翼连接孔(431),且连接翼板(42)与一号斜面(710)之间夹成的翼斜夹角(44)为锐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包括翻转轴(1)及其两端分别套设的翻转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2)包括下翻转件(3)与上连接件(4),所述下翻转件(3)包括外连部(5)与内连部(6),所述外连部(5)的中部开设有供翻转轴(1)穿经而过的过轴孔(51),外连部(5)的右侧部与内连部(6)的左侧部相连接,内连部(6)的顶面与驾驶室(8)相连接,外连部(5)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机构(7),该卡接机构(7)包括一号斜面(710)与二号斜面(720),一号斜面(710)、二号斜面(720)的顶部间距大于底部间距;
所述上连接件(4)包括连接中板(4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连接翼板(42),所述连接中板(41)的中部与一号斜面(710)相连接,连接中板(41)的端部与连接翼板(42)的底端相连接,连接翼板(42)的顶端向上延伸,连接翼板(42)的顶端开设有与驾驶室(8)相连接的翼连接孔(431),且连接翼板(42)与一号斜面(710)之间夹成的翼斜夹角(44)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板(42)的顶端与平连接台(43)的侧围相连接,平连接台(4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翼连接孔(431),所述平连接台(43)的顶面为水平面,平连接台(43)的顶面与翼连接孔(431)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斜面(710)为一号斜板(71),二号斜面(720)为二号斜板(72),一号斜板(71)、二号斜板(72)的底端与外连部(5)的顶部相连接,一号斜板(71)的顶端朝着远离内连部(6)的方位向上延伸,二号斜板(72)的顶端朝着靠近内连部(6)的方位向上延伸,一号斜板(71)、二号斜板(72)的顶部间距大于底部间距,一号斜板(71)、二号斜板(72)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斜板夹角(73)均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斜板(71)、二号斜板(72)的底部之间夹设有板底间距(7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部(5)的顶部设置有外斜靠面(52)、中过渡面(53)与内斜靠面(54),所述外斜靠面(52)的底端经中过渡面(53)与内斜靠面(54)的底端相连接,内斜靠面(54)与内连部(6)的左侧部相连接;所述外斜靠面(52)上贴合有一号斜板(71),内斜靠面(54)上贴合有二号斜板(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翻转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斜靠面(52)包括一号斜托板(521)、二号斜托板(522)及两者之间夹成的托板间隙(523),所述一号斜板(7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一号斜托板(521)、二号斜托板(522)上,一号斜板(71)的中部与托板间隙(523)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轶帆陈竹君王莉张新宇赵雅倩姚缙然张健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