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78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实现适于车皮的实际应用的擦伤防止控制。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具备:空气制动部(4),其利用空气的压力对与车轴(34)连结起来的车轮(W)赋予制动力,具有用于使空气的压力降低的排气阀(40);以及控制部(6),其控制空气制动部(4),以便在多个车轴(34)间存在预定以上的旋转速度差时仅进行基于排气阀(40)的控制的来自空气制动部(4)的排气,而将对与旋转速度较慢的车轴(34)连结起来的车轮(W)赋予的制动力解除预定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若车轮在铁道车辆的制动时滑行,则车轮可能磨损而损伤。由于车轮的滑行而踏面被磨削并产生的平整(日文:平ら)的伤痕被称为擦伤(flat)。以往,为了避免擦伤的产生,在电车搭载有擦伤防止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擦伤防止装置基于制动时的车轮、车轴的转速检测车轮的滑行,利用滑行防止阀反复进行制动压的降低、保持以及增大,而实现了滑行后的车轮的再粘着。另一方面,与电车不同,在没有电源的车皮中,难以搭载擦伤防止装置。相对于此,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防抱死制动系统,该防抱死制动系统具备:制动力产生机构,其基于制动指令针对附属车的车轮产生制动力;速度传感器,其设置于车轮或车轴;滑行防止控制运算部,其基于来自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判别车轮的滑行,输出滑行防止信号;滑行防止阀,其基于滑行防止信号减弱制动力;发电机,其基于车轮或车轴的旋转运动产生电力;以及蓄电部,其能够蓄积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而向滑行防止控制运算部和滑行防止阀供给电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637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将擦伤防止装置搭载于车皮的情况下,不仅电源成为问题,空气源的确保也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在老式的机车中,大多未设置主空气罐管。在该情况下,仅机车的制动管与车皮连接,向车皮的制动缸供给的空气压的供给源仅是经由制动管而蓄积的供给空气罐的压缩空气。因而,在实施上述的擦伤防止控制(滑行再粘着控制)的基础上,空气源并不充分,在车皮中难以实现与电车同样的擦伤防止控制。因而,期望的是实现适于车皮的实际应用的擦伤防止控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实现适于车皮的实际应用的擦伤防止控制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某形态是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该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空气制动部,其利用空气的压力对与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制动力,具有用于使空气的压力降低的排气阀;以及控制部,其控制空气制动部,以便在多个车轴间存在预定以上的旋转速度差时仅进行基于排气阀的控制的来自空气制动部的排气,而将对与旋转速度较慢的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的制动力解除预定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也是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该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部,其对与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制动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制动部,以便在多个车轴间存在预定以上的旋转速度差时解除对与旋转速度较慢的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的制动力,并且即使该车轴的旋转速度变化也将解除了制动力的状态维持预定时间。此外,将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素、表述在方法、装置、程序、记录有程序的暂时的或非暂时的存储介质、系统等之间相互置换而成的形态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是有效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适于车皮的实际应用的擦伤防止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2、车皮;4、空气制动部;6、控制部;14、供给空气罐;15、变载荷阀;16、制动机构;26、配管;34、车轴;40、排气阀;44、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而是例示,实施方式所叙述的全部的特征、及其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本质性的特征。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容易说明而出于方便设定的,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并不限定性地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该用语并不用于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别某结构与其他结构。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一部分在说明实施方式上并不重要的构件来表示。图1是实施方式的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搭载于铁道车辆,该铁道车辆在机车(未图示)连结有车皮2。在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连接有制动线S、解除线R、紧急用线E作为电信号线。另外,在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也连接接地线“-”。通过操作机车侧的制动阀等,作为制动工作用的电指令的制动信号经由制动线S向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发送。另外,通过制动阀等的操作,作为制动解除用的电指令的解除信号经由解除线R向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发送。另外,通过制动阀等的操作,作为紧急制动工作用的电指令的紧急制动信号经由紧急用线E向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发送。以下,适当将制动信号、解除信号以及紧急制动信号统称为指令信号。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1具备如下各部作为主要的结构:空气制动部4,其利用空气的压力产生对车轮W赋予的制动力;和控制部6,其控制空气制动部4。空气制动部4具有制动控制装置8、供排系统10、制动系统12、供给空气罐14、变载荷阀15、制动机构16等。制动控制装置8从制动线S、解除线R以及紧急用线E接收指令信号而工作,控制制动机构16,以便生成与所接收的指令信号相应的制动力,或者以便解除制动力。供给空气罐14积存向制动机构16供给的空气。变载荷阀15设为与车皮2(车辆)的载荷相应的开度而控制空气从供给空气罐14向制动机构16的供给。制动机构16通过空气的供给对车轮W赋予制动力。制动机构16由例如制动缸、制动膜片构成。制动控制装置8和供给空气罐14利用供排系统10与制动管20连接。另外,制动控制装置8和供给空气罐14利用制动系统12与变载荷阀15和制动机构16连接。制动控制装置8由例如公知的三压力式控制阀构成。在图1中,将制动控制装置8描绘成功能模块。三压力式控制阀是利用制动管20的压力、控制空气罐22的压力以及制动机构16的压力的平衡来控制制动机构16的压力的方式的控制阀。三压力式控制阀的构造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内部构造的图示,以下,简单地说明。制动控制装置8具有第1室、第2室、第3室以及第4室以第1室、第2室、第3室以及第4室的顺序排列的构造。在第1室与第2室之间配置有能够根据两室的压力差的变动移位的大膜板。在第3室与第4室之间配置有能够根据两室的压力差的变动移位的小膜板。制动管20经由供排系统10的配管18与制动控制装置8连接。制动管20内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经由具有止回阀的第1导入管向第1室导入。制动管20内的压缩空气的其他一部分经由第2导入管向第2室导入。另外,控制空气罐22经由配管21与第1室连接,制动管20内的压缩空气被积存于控制空气罐22。另外,供给空气罐14经由供排系统10的配管24与制动控制装置8连接。制动管20内的压缩空气也经由制动控制装置8积存于供给空气罐14。另外,制动控制装置8具有用于接受制动指令或紧急制动指令而对制动管20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排气的阀。在划分形成第1室和第2室的大膜板连接有阀杆。阀杆跨第2室、第3室以及第4室地延伸。在阀杆的中途安装有划分形成第3室和第4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n该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n空气制动部,其利用空气的压力对与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制动力,具有用于使所述空气的压力降低的排气阀;以及/n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空气制动部,以便在多个车轴间存在预定以上的旋转速度差时仅进行基于所述排气阀的控制的来自所述空气制动部的排气,而将对与旋转速度较慢的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的制动力解除预定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2 JP 2019-0230651.一种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
空气制动部,其利用空气的压力对与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制动力,具有用于使所述空气的压力降低的排气阀;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空气制动部,以便在多个车轴间存在预定以上的旋转速度差时仅进行基于所述排气阀的控制的来自所述空气制动部的排气,而将对与旋转速度较慢的车轴连结起来的车轮赋予的制动力解除预定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用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制动部具有:
制动机构,其通过空气的供给而对所述车轮赋予所述制动力;
供给空气罐,其积存向所述制动机构供给的空气;
变载荷阀,其设为与车辆的载荷相应的开度而控制空气从所述供给空气罐向所述制动机构的供给;以及
配管,其与所述变载荷阀连接,将指示空气从所述供给空气罐向所述制动机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野吉雄笠松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