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128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包括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硅胶管包含顶端和底端,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透气孔、管体、帽盖、限位杆和限位块,硅胶管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连通的透气孔,硅胶管的外侧部设置与透气孔连通的管体,管体与硅胶管的侧部固定连接,所体包含透气通道和与透气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管体通过一端开口连通负压通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另一端开口的帽盖,所述帽盖与管体卡接连接,限位杆的顶端依次穿过透气孔和透气通道与帽盖相接触,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上表面,限位块的下表面为弧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属于SMT生产

技术介绍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在用于软质片状产品的输送时,不能通过一种装置避免负压吸力负压吸附输送软质片状产品时,负压吸力可能存在的对软质片状产品造成的损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包括硅胶管和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硅胶管包含顶端和底端,所述硅胶管的顶端直径小与硅胶管的底端直径,所述硅胶管包含负压通道,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有数量至少为1个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所述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透气孔、管体、帽盖、限位杆和限位块,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硅胶管的外侧部设置与透气孔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与硅胶管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包含透气通道和与透气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所述管体通过一端开口连通负压通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另一端开口的帽盖,所述帽盖与管体卡接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依次穿过透气孔和透气通道与帽盖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帽盖由橡胶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帽盖与管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限位杆和限位块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限位杆和限位块分别由碳纤维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依次穿过透气孔和透气通道与帽盖相接触时,所述管体与限位杆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限位杆和限位块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负压吸力负压吸附输送软质片状产品时,负压吸力可能存在的对软质片状产品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技术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技术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技术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技术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包括硅胶管1和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硅胶管1包含顶端2和底端3,硅胶管1的顶端2直径小与硅胶管1的底端3直径,硅胶管1包含负压通道4,硅胶管1的侧部设置有数量至少为1个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管孔5、管体6、帽盖7、限位杆8和限位块9,硅胶管1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4连通的管孔5,硅胶管1的外侧部设置与管孔5连通的管体6,管体6与硅胶管1的侧部固定连接,管体6包含管通道和与管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10和另一端开口11,管体6通过一端开口10连通负压通道4,管体6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6另一端开口11的帽盖7,帽盖7与管体6卡接连接,限位杆8的顶端2依次穿过管孔5和管通道与帽盖7相接触,限位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9的上表面,限位块9的下表面为弧形面;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可知,在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合乎逻辑分析和/或推理弥补本技术细节上一些不足,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加完善和优化。本技术或许会存在
技术介绍
中为提及的缺陷,这一缺陷或许是技术人始料未及的缺陷,但在做一项技术研发中,很难研发出没有任何缺陷的技术,这一缺陷的解决方案可以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本技术使用的人群仅限于需要在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环境使用和能忽略这一缺陷继续选择使用的用户。基于此,本申请要求保护的仅是
技术介绍
提出问题对应的方案原理部分,而其他部分,例如,在本申请原理基础上如何更优化的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显然不是通过一次研发和一次申请专利就可以完全实现的,因此本申请描述清晰的技术方案仅限于对应
技术介绍
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他部分可在另外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中完成,也可由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方案的技术上继续改进,并申请专利,以达到最优使用效果,都属于本领域现有可知方式。优选地,帽盖7由橡胶材质制成;帽盖7与管体6为一体式结构;限位杆8和限位块9为一体式结构;限位杆8和限位块9分别由碳纤维材质制成;限位杆8的顶端2依次穿过管孔5和管通道与帽盖7相接触时,管体6与限位杆8紧密接触;限位杆8和限位块9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本技术基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情况,本技术仅针对
技术介绍
中特定环境使用,例如
技术介绍
提及的场景,如一些用户考虑价格因素等因素,则不建议购买本申请,本产品只针对和建议需要在
技术介绍
中提及场景和能同时能接受和忽略其它负面因素的用户使用。在使用的时候,本技术未具体说明的部分,都可作为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本技术在现有的这一基础上采用硅胶管1和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其中,硅胶管1包含顶端2和底端3,具体地,硅胶管1的顶端2直径小与硅胶管1的底端3直径,硅胶管1包含负压通道4,硅胶管1的侧部设置有数量至少为1个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管孔5、管体6、帽盖7、限位杆8和限位块9,硅胶管1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4连通的管孔5,硅胶管1的外侧部设置与管孔5连通的管体6,管体6与硅胶管1的侧部固定连接,管体6包含管通道和与管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10和另一端开口11,管体6通过一端开口10连通管体6,管体6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6另一端开口11的帽盖7,帽盖7与管体6卡接连接,限位杆8的顶端2依次穿过管孔5和管通道与帽盖7相接触,限位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9的上表面,限位块9的下表面为弧形面;采用此种方式,在用于软体的片状物输送时,硅胶管1的负压通道4通过硅胶管1的顶端2通过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连通有负压气源,在硅胶管1通过硅胶管1的底端3软体的片装物接触时,通过如图1所示的限位块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管和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硅胶管包含顶端和底端,所述硅胶管的顶端直径小与硅胶管的底端直径,所述硅胶管包含负压通道,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有数量至少为1个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所述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透气孔、管体、帽盖、限位杆和限位块,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硅胶管的外侧部设置与透气孔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与硅胶管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包含透气通道和与透气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所述管体通过一端开口连通负压通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另一端开口的帽盖,所述帽盖与管体卡接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依次穿过透气孔和透气通道与帽盖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为弧形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T装压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管和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硅胶管包含顶端和底端,所述硅胶管的顶端直径小与硅胶管的底端直径,所述硅胶管包含负压通道,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有数量至少为1个的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所述SMT装压条吸附定位机构包含透气孔、管体、帽盖、限位杆和限位块,所述硅胶管的侧部设置与负压通道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硅胶管的外侧部设置与透气孔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与硅胶管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包含透气通道和与透气通道连通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所述管体通过一端开口连通负压通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管体另一端开口的帽盖,所述帽盖与管体卡接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依次穿过透气孔和透气通道与帽盖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为弧形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敏佳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