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932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包括引流层、吸液条,所述引流层包括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均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第二弧面部的轴线均竖直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面部相邻侧分别光滑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弧面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第二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另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当单体电池侧壁发生破损,泄漏的电解液可以从第一弧面部的凹弧面或者第二弧面部的凹弧面向下流到所述吸液条上,并被所述吸液条吸收,避免了电解液在单体电池外壳上方的积聚造成严重的腐蚀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保证电池的运行安全,通常在电池模组内的每个单体电池上均设置有电池安全阀,电池安全阀为电池模组的通用安全部件,当单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且超过电池安全阀设置的阈值时,电池安全阀打开,电解液会四处喷溅而出。若电解液喷溅到电池外壳形成积液,会腐蚀电池外壳造成穿孔泄漏;电解液还可能在电池极柱和电池壳、电池导电排和电池壳、两个电压有差值的联合电池金属壳之间形成电解导致金属膜可能短路或电弧,构成安全隐患,从而亟需在结构紧凑的电池模组内设置一种占用空间较小,且能实现引流的电解液引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实现了的电池模组内相邻单体电池之间泄漏的电解液的引流,并且占用空间较小。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包括引流层、吸液条,所述引流层包括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第二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包括引流层、吸液条,所述引流层包括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均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第二弧面部的轴线均竖直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面部相邻侧分别光滑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弧面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第二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另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吸液条设置于所述引流层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包括引流层、吸液条,所述引流层包括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均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第二弧面部的轴线均竖直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面部相邻侧分别光滑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弧面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第二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另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吸液条设置于所述引流层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弧面部的凸弧面、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第二导热层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弧面部的凸弧面、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另一侧抵接于另一所述单体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冰洋朱悦悦王菁康健强朱国荣熊松邓翔天庞牧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