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6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与锂电池安全阀连通,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包括:导液管、集液仓、排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与所述安全阀连通;所述集液仓与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下端为漏液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中的所述导液管用于引导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气、液进入所述集液仓,所述集液仓对锂电池安全阀喷出的气、液起到缓冲作用,随后排液管将集液仓内的漏液排出,避免漏液粘附到锂电池上对锂电池造成腐蚀,同时也避免了漏液体引起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电池包是密封结构,热仿真优化通常依靠支撑电池的外壳和框架来散热,导致结构非常紧凑;电池模块或电池包基本都会要求IP55或更高的防水防尘等级,平时密封很好,不宜打开检查。电池内部如果有产品安全缺陷如电池泄漏、胀气破损、泄漏的电解液造成电化学腐蚀,在密封的电池模块或电池包内部容易引起发热,甚至导致锂电池起火爆炸,从而亟需一种导流结构,用于收集、排出泄漏的电解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将泄漏的电解液及时排出,避免泄漏液体引起锂电池的正极柱、负极柱之间短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与锂电池安全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包括:导液管、集液仓、排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与所述安全阀连通;所述集液仓与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下端为漏液排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中的所述导液管用于引导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气、液进入所述集液仓,所述集液仓对锂电池安全阀喷出的气、液起到缓冲作用,随后排液管将集液仓内的漏液排出,避免漏液粘附到锂电池上对锂电池造成腐蚀,同时也避免了漏液引起电池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与多个锂电池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与锂电池安全阀1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锂电池安全阀1为锂电池的通用安全部件,当锂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其顶部锂电池安全阀1会开启排气/液减压,避免爆炸,但是同时也会导致排出的漏液对锂电池造成腐蚀。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包括:导液管2、集液仓3、排液管4,所述导液管2的下端与所述锂电池安全阀1连通,所述集液仓3与所述导液管2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液管4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3连通,所述排液管4的下端为漏液排出口。该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中的所述导液管2用于引导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气/液进入所述集液仓,所述集液仓对锂电池安全阀喷出的气、液起到缓冲作用,随后排液管4将集液仓3内的漏液排出,避免漏液粘附到锂电池上对锂电池造成腐蚀,同时也避免了漏液引起电池短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顶面为凹弧面,并且所述导液管2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顶面的中心相对布置,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底面为圆锥面,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底面的高度由内至外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导液管2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底面的最高位置连通,所述排液管4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3的内腔的底面的最低位置连通,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使得集液仓3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气流,从而无需增长导液管2的长度来削弱锂电池安全阀1排出的气流的气压,大大缩短导液管2的长度,使得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还包括储液盒,所述排液管4的下端与所述储液盒连通,并且所述储液盒的上端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用于排出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气体,所述储液盒内设置有用于吸附液体的填充物,用于吸附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漏液,具体的,所述填充物可以采用含有阻燃剂的海绵或者羊毛毡。具体设置时,可以如图2所示,将多个锂电池封装在一个密封结构内,此时,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排液管4汇集到一个管体内,通过一个管体排至封装结构外部。工作原理:该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中的所述导液管2用于引导锂电池安全阀排出的气/液进入所述集液仓,所述集液仓对锂电池安全阀喷出的气、液起到缓冲作用,随后排液管4将集液仓3内的漏液排出,避免漏液粘附到锂电池上对锂电池造成腐蚀,同时也避免了漏液引起电池短路,集液仓3的内腔的顶面为凹弧面,使得集液仓3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气流,从而无需增长导液管2的长度来削弱锂电池安全阀1排出的气流的气压,大大缩短导液管2的长度,使得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更加紧凑。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与锂电池安全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包括:导液管、集液仓、排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与所述锂电池安全阀连通;所述集液仓与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下端为漏液排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与锂电池安全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包括:导液管、集液仓、排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与所述锂电池安全阀连通;所述集液仓与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下端为漏液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仓的内腔的顶面为凹弧面,并且所述导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仓的内腔的顶面的中心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漏液导流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荣连宇成王菁康健强熊松邓翔天庞牧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