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24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舱体,第一舱体的底端设置有折叠板凳,折叠板凳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折叠板凳的两端设置有吸附磁铁,第一舱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舱体,第二舱体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第一舱体的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板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第二舱体的一端设置有舱门,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与舱门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舱门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相对应的限位底座,第二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救生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作为过道使用,从而不需要单独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提升用户对救生舱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本技术属于救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057157U)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的新型救生舱,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上通过移动轮安装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端安装有舱体,所述舱体内部通过隔离门分隔成过渡腔、生存腔和设备腔;所述过渡腔内部安装有马桶,所述过渡腔底部设置有集污箱;所述生存腔内部安装有存储柜,所述存储柜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内部存放有食物和饮用水,所述下柜体的柜口处安装有凳体组件。该救生舱的优点在于,将凳体组件集成在存储柜内部,大大降低装置的体积,便于在井下布置,有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装置能够提供食物和水以及洁净空气,为内部人员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然而该救生舱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导致救生舱在存放时需要单独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用户对救生舱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第一舱体,第一舱体的底端设置有折叠板凳,折叠板凳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折叠板凳的两端设置有吸附磁铁,第一舱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舱体,第二舱体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第一舱体的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板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第二舱体的一端设置有舱门,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与舱门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舱门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相对应的限位底座,第二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救生机构,救生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舱体相对应的第三液压缸,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制氧装置,制氧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供氧管,制氧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氧装置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制氧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储物箱,储物箱的顶端设置有顶盖,空气净化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通信装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物箱的底端设置有干燥剂,干燥剂为颗粒状,干燥剂的材质为氯化钙。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为“LED”灯,照明灯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舱体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吊挂件,吊挂件与第二舱体通过销钉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舱体的一端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舱体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地轮,地轮的顶端与第二舱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作为过道使用,从而不需要单独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提升用户对救生舱的使用体验,其次,本技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救生舱的长度进行调节,使救生舱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另外,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潮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储存的食物由于受潮而发生霉变,从而保证用户对救生舱的正常使用,值得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对应的救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对应的储物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附磁铁、2-折叠板凳、3-第一舱体、4-温度调节装置、5-舱门、6-第一液压缸、7-吊挂件、8-第二液压缸、9-救生机构、10-空气净化装置、11-通信装置、12-限位板、13-限位底座、14-第二舱体、15-地轮、91-支撑板、92-第三液压缸、93-蓄电池、94-制氧装置、95-供氧管、96-储物箱、97-照明灯、98-顶盖、99-干燥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第一舱体3,第一舱体3的底端设置有折叠板凳2,折叠板凳2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10,折叠板凳2的两端设置有吸附磁铁1,第一舱体3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舱体14,第二舱体14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12,第一舱体3的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板12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8,第二舱体14的一端设置有舱门5,限位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与舱门5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6,舱门5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6相对应的限位底座13,第二液压缸8的下方设置有救生机构9;为了使救生机构9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救生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舱体3相对应的第三液压缸92,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制氧装置94,制氧装置94的输出端设置有供氧管95,制氧装置94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93;为了使制氧装置94的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制氧装置94通过开关与蓄电池93电连接,制氧装置94的另一侧设置有储物箱96,储物箱96的顶端设置有顶盖98,顶盖98与储物箱96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使用时通过储物箱96储存一些生存必需的食物和水,空气净化装置10的两侧设置有通信装置11;为了使储物箱96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储物箱96的底端设置有干燥剂99,干燥剂99的形状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干燥剂99为颗粒状,干燥剂99的材质为氯化钙;为了使支撑板91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91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照明灯97,照明灯97为“LED”灯,照明灯97通过开关与蓄电池93电连接。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使救生舱的吊装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舱体14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吊挂件7,吊挂件7与第二舱体14通过销钉活动连接。第一舱体3和第二舱体14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舱门5和第二舱体14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为了使救生舱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舱体14的一端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4,温度调节装置4与第二舱体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温度调节装置4的使用为现有技术;为了使救生舱的移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舱体14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地轮15,地轮15的顶端与第二舱体1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地轮15对救生舱进行移动,使用户对救生舱的移动更加方便,省时省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拆下舱门5,此时救生舱可以作为过道使用,从而不需要额外占用较大的储存空间,使用户对救生舱的使用更加方便,当发生灾害时,装上舱门5,然后通过第一液压缸6关闭舱门5,此时人员躲在救生舱中,接通制氧装置94的电源,从而通过供氧管95供应氧气,用户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1进行无线电呼救,此外,温度调节装置4可以是救生舱内的温度恒定,防止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第一舱体(3),第一舱体(3)的底端设置有折叠板凳(2),折叠板凳(2)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凳(2)的两端设置有吸附磁铁(1),第一舱体(3)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舱体(14),第二舱体(14)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12),第一舱体(3)的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板(12)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8),第二舱体(14)的一端设置有舱门(5),限位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与舱门(5)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6),舱门(5)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6)相对应的限位底座(13),第二液压缸(8)的下方设置有救生机构(9),救生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舱体(3)相对应的第三液压缸(92),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制氧装置(94),制氧装置(94)的输出端设置有供氧管(95),制氧装置(94)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9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第一舱体(3),第一舱体(3)的底端设置有折叠板凳(2),折叠板凳(2)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凳(2)的两端设置有吸附磁铁(1),第一舱体(3)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舱体(14),第二舱体(14)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12),第一舱体(3)的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板(12)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8),第二舱体(14)的一端设置有舱门(5),限位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与舱门(5)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6),舱门(5)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6)相对应的限位底座(13),第二液压缸(8)的下方设置有救生机构(9),救生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舱体(3)相对应的第三液压缸(92),支撑板(9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制氧装置(94),制氧装置(94)的输出端设置有供氧管(95),制氧装置(94)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94)通过开关与蓄电池(93)电连接,制氧装置(94)的另一侧设置有储物箱(96),储物箱(96)的顶端设置有顶盖(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和军严孝奇闫业岚张飞李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和顺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