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24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公路主体,所述公路主体的右侧设有逃生窄道,逃生窄道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所述隧道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柜,喷淋机构包括喷水管道,所述喷水管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淋头,所述逃生窄道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消防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高于路面的逃生窄道,能够加快逃生,通过喷淋机构、控制柜和消防管道之间的配合设置,可通过按下控制柜上的应急按钮启动喷淋机构,也可通过物联网控制器远程控制电磁水阀开启或关闭喷淋机构,降低逃生窄道范围的烟气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为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高速公路隧道起火事故频发,大量高速公路隧道起火事故,总结分析出以下3大问题:1、预警提醒距离短、不醒目、不明确,造成大量后方来车驶入事故隧道,或者拥堵在隧道进口,造成隧道内车辆无法及时退出撤离;2、由于隧道的封闭性,浓烟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大因素;3、由于隧道内逃生距离远,在紧急情况下,大部分人无法获知最佳逃生路线,只知道往后方洞口跑,但人永远没有烟涌过来的速度快。因此,为了提高隧道行驶安全,尤其是对事故应急救援的提升,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专利技术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隧道在发生火灾时难以疏散人员和浓烟导致的窒息伤亡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公路主体,所述公路主体的右侧设有逃生窄道,所述逃生窄道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所述隧道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喷水管道,所述喷水管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淋头,所述逃生窄道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消防管道,所述安装槽的顶端设有水泥盖板,所述消防管道的输出端连通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消防管道的一端贯穿隧道本体并与喷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公路主体与逃生窄道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水沟渠。可选的,所述排水沟渠的顶端设有沟渠盖板。可选的,所述控制柜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控制柜的距离为50m。可选的,所述逃生窄道高于公路主体20cm,所述逃生窄道的宽度为80cm。可选的,所述喷水管道通过抱箍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与隧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道位于支架的上方。可选的,所述喷淋头与逃生窄道相对应,所述喷淋头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喷淋头的距离为3-5m。可选的,所述喷水管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浓烟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柜。可选的,所述控制柜,用于手动或自动控制消防管道与传输管之间的阀门。可选的,所述消防管道与传输管的连接处设有电磁阀。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地下排水通道,所述地下排水通道和排水沟渠均与下水道相连通。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高于路面的逃生窄道,能够加快逃生,提高了疏散效率。2、本技术通过喷淋机构、控制柜和消防管道之间的配合设置,可通过按下控制柜上的应急按钮启动喷淋机构,喷淋范围只在人行道上针对逃离人员,降低逃生窄道范围的烟气浓度,保障基本的逃生呼吸和温度,解决了浓烟威胁生命的问题,将消防管道设置在逃生窄道内部,不影响逃生线路,提高了逃生速率,保证了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隧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隧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隧道本体;2、公路主体;3、逃生窄道;4、支架;6、喷淋机构;7、控制柜;9、喷水管道;10、导流管;11、喷淋头;12、抱箍;13、安装槽;14、消防管道;15、水泥盖板;16、电磁阀;17、地下排水通道;18、传输管;19、排水沟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包括隧道本体1,隧道本体1的底部设有公路主体2,公路主体2的右侧设有逃生窄道3,逃生窄道3比公路主体2高20cm,逃生窄道3的宽度为80cm,通过设置高于路面的逃生窄道3,能够加快逃生,逃生窄道3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6,隧道本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柜7,控制柜7,用于手动或自动控制消防管道14与传输管18之间的阀门,喷淋机构6包括喷水管道9,喷水管道9通过抱箍12固定连接有支架4,支架4与隧道本体1固定连接,喷水管道9位于支架4的上方固定件12为环形,喷水管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浓烟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柜7,喷水管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0,导流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淋头11,喷淋头11与逃生窄道3相对应,喷淋头11有多个,相邻两个喷淋头11的距离为3m,逃生窄道3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固定连接有消防管道14,安装槽13的顶端设有水泥盖板15,消防管道14与传输管18的连接处设有电磁阀16,电磁阀16与消防管道14之间设置有手动蝶阀,手动蝶阀处于常开状态,手动蝶阀用于在电磁阀16或电路出现故障时手动关闭水路,传输管18远离消防管道14的一端贯穿隧道本体1并与喷水管道9相连通,公路主体2与逃生窄道3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水沟渠19,排水沟渠19的顶端设有沟渠盖板,排水沟渠19用于将喷淋机构6喷出的水排走,通过喷淋机构6、控制柜7和消防管道14之间的配合设置,可通过按下控制柜7上的应急按钮启动喷淋机构6,也可通过物联网控制器远程控制电磁阀16开启或关闭喷淋机构,喷淋范围只在人行道上针对逃离人员,降低逃生窄道3范围的烟气浓度,保障基本的逃生呼吸和温度,解决了浓烟威胁生命的问题,将消防管道14设置在逃生窄道3内部,不影响逃生线路,提高了逃生速率,保证了人员的安全,而且将喷淋头11设置在逃生窄道3的上方,使喷淋范围只在人行道上针对逃离人员,避免装有化学制品、坚果食品等货物的运输货车受到淋水会损坏,安装槽13的底端开设有地下排水通道17,地下排水通道17用于将消防管道14与传输管18之间漏出的水排出,地下排水通道17和排水沟渠19均与下水道相连通。该文中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包括隧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1)的底部设有公路主体(2),所述公路主体(2)的右侧设有逃生窄道(3),所述逃生窄道(3)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6),所述隧道本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柜(7),所述喷淋机构(6)包括喷水管道(9),所述喷水管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0),所述导流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淋头(11),所述逃生窄道(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固定连接有消防管道(14),所述安装槽(13)的顶端设有水泥盖板(15),所述消防管道(14)的输出端连通有传输管(18),所述传输管(18)远离消防管道(14)的一端贯穿隧道本体(1)并与喷水管道(9)相连通,所述公路主体(2)与逃生窄道(3)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水沟渠(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包括隧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1)的底部设有公路主体(2),所述公路主体(2)的右侧设有逃生窄道(3),所述逃生窄道(3)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6),所述隧道本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柜(7),所述喷淋机构(6)包括喷水管道(9),所述喷水管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0),所述导流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淋头(11),所述逃生窄道(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固定连接有消防管道(14),所述安装槽(13)的顶端设有水泥盖板(15),所述消防管道(14)的输出端连通有传输管(18),所述传输管(18)远离消防管道(14)的一端贯穿隧道本体(1)并与喷水管道(9)相连通,所述公路主体(2)与逃生窄道(3)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水沟渠(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沟渠(19)的顶端设有沟渠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柜(7)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控制柜(7)的距离为5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喷淋逃生用事故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逃生窄道(3)高于公路主体(2)20cm,所述逃生窄道(3)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磊徐辉顾煜峰张科罗国兴徐晶鑫俞云峰费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路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