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凤秋专利>正文

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45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体,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储氧腔,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端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呼吸罩,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离心风扇,所述圆形槽与储氧腔之间连通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内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圆形槽与气囊之间连通有出气管,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自救器本体附近的含烟雾空气抽入条形槽再排入储水槽内,如此可将空气中的烟雾除去,大大降低自救器本体附近的烟雾浓度,保证逃生人员能够看清附近路况及火灾状况,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而成功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
技术介绍
压缩氧自救器,又叫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是以高压压缩氧气作为氧气源的可重复使用的自救逃生器材,在煤矿井下逃生时起到关键的作用。在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不仅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导致井下工作人员无法呼吸,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这些浓厚的烟雾会遮挡井下工作人员的视线,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看清附近的道路状况而无法判断出正确的逃生路径,极大了限制了逃生的可能。鉴于此,本身申请文件提出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体,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储氧腔,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端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呼吸罩,所述自救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体(1),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储氧腔(2),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的上端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呼吸罩(1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5),所述圆形槽(5)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离心风扇(6),所述圆形槽(5)与储氧腔(2)之间连通有进气管(3),且所述进气管(3)内安装有控制阀(4),所述圆形槽(5)与气囊(10)之间连通有出气管(9),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7),所述条形槽(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铁制的滑塞(8),且所述滑塞(8)通过弹簧(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煤矿井下逃生的压缩氧自救器,包括自救器本体(1),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储氧腔(2),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的上端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呼吸罩(1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槽(5),所述圆形槽(5)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离心风扇(6),所述圆形槽(5)与储氧腔(2)之间连通有进气管(3),且所述进气管(3)内安装有控制阀(4),所述圆形槽(5)与气囊(10)之间连通有出气管(9),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7),所述条形槽(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铁制的滑塞(8),且所述滑塞(8)通过弹簧(17)弹性连接在条形槽(7)的内壁上,且所述离心风扇(6)的其中一个扇叶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出气管(9)延伸至条形槽(7)内并密封贯穿滑塞(8),所述自救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储水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秋
申请(专利权)人:孙凤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