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0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包括设于主纵梁(3)上方的预制轨枕板(1);所述预制轨枕板(1)和所述主纵梁(3)之间通过高强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灌注有钢筋混凝土垫层(2);所述预制轨枕板(1)横向两端设有限位孔(10),所述主纵梁(3)顶部对应该限位孔(10)的位置设有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嵌设于所述限位孔(10)中,两者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制限位板上限位孔与主纵梁上的限位件相匹配,当高强连接螺栓失效时限位孔与限位件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续承担轨道结构的纵向和横向载荷,降低所述高强连接螺栓对线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
本技术的实施例属于
,更具体地,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大跨钢桁结构是现代铁路桥梁较常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承载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中。目前,国内外铁路钢桁梁常用的轨道结构有木枕明桥面轨道、有砟轨道、合成树脂枕轨道及板式轨道。传统明桥面铁路钢桁梁桥,桥面系采用纵横梁体系,钢轨通过扣件道钉同枕木联接,枕木通过螺栓联接钢梁,具有结构自重较小的优点。但由于木枕道钉扣压力相对较小,一般只适用于速度不高于120km/h的铁路,且木枕易腐朽、机械磨损和开裂,结构寿命较短。有砟轨道,对于高速铁路钢桁斜拉桥,常采用混凝土结合梁桥面或正交异性板钢桥面,在桥面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承砟槽,槽内铺设有砟轨道,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即该种轨道结构。有砟轨道的养护、维修等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轨道的变形可方便的进行调整,但由于桥面被承砟槽覆盖,桥面系不易检查与维护。有砟轨道自重较大,约6.56t/单线延米(含道砟槽板重量)。合成树脂枕轨道通过采用耐腐蚀、耐候、抗疲劳性均较好的树脂合成轨枕代替木枕,较好的解决了木枕的使用寿命问题,但是造价过高,不适合大规模铺设应用。板式轨道可以提高轨道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同时降低轨道上建高度和桥梁二期恒载,降低主桥工程造价。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板式轨道结构,但是一般仅通过螺栓将轨道板与钢桁梁桥面连接,连接螺栓在列车载荷下存在失效的风险,对线路安全运营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通过预制限位板上限位孔与主纵梁上的限位件相匹配,当高强连接螺栓失效时,限位孔与限位件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续承担轨道结构的纵向和横向载荷,降低所述高强连接螺栓对线路安全运营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包括设于主纵梁上方的预制轨枕板;且,所述预制轨枕板和所述主纵梁之间通过高强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灌注有钢筋混凝土垫层;所述预制轨枕板横向两端设有限位孔,所述主纵梁顶部对应该限位孔的位置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嵌设于所述限位孔中,两者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作为灌注所述钢筋混凝土垫层的灌注口和观察口。进一步地,每块所述预制轨枕板上至少设有两排承轨系统,每排所述承轨系统设有若干组扣件系统预埋绝缘套管。进一步地,其中靠近所述预制轨枕板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预埋绝缘套管,靠近所述预制轨枕板横向中心分别设有第二预埋绝缘套管。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轨枕板横向两端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螺栓孔,所述主纵梁顶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孔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轨枕板横向两端设有若干起吊套管。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轨枕板底部两端设有通长的滴水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垫层横向跨度与所述主纵梁横向跨度相同,所述钢筋混凝土垫层纵向跨度与所述预制轨枕板纵向跨度相同。进一步地,螺母与所述预制轨枕板以及螺母与所述主纵梁之间设有垫片。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通过预制限位板上限位孔与主纵梁上的限位件相匹配,安装时可以起快速定位作用,另外当高强连接螺栓失效时,限位孔与限位件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续承担轨道结构的纵向和横向载荷,为轨道结构提供持续有效支撑,降低所述高强连接螺栓对线路安全运营的影响,提高轨道结构安全性,为维修工作争取时间。(2)本技术的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限位孔和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该间隙作为灌注口,用于灌注钢筋混凝土垫层,另一方面,该间隙作为观察口,用于观察钢筋混凝土垫层的灌注情况,有利于提高灌注质量。(3)本技术的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预制轨枕板设置两排承轨系统,较传统轨道板大幅度减小了轨枕板的纵向长度,能够适应钢桁梁桥面更大变形,满足钢桁梁桥跨度不断增大的趋势。(4)本技术的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钢筋混凝土垫层设置在预制轨枕板与主纵梁之间,在轨道结构安装时可以起到填充与调整轨枕板高度,同时在运行时可以起到支撑、承力与传力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涉及的轨枕板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与桥梁连接螺栓组装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钢涉及的钢桁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未灌注钢筋混凝土垫层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预制轨枕板、2-钢筋混凝土垫层、3-主纵梁、4-高强连接螺栓、5-滴水凹槽、6-护轨、7-标准轨矩钢轨、8-起吊套管、9-第一连接螺栓孔、10-限位孔、11-第一预埋绝缘套管、12-第二预埋绝缘套管、13-限位件、14-第二连接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断面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包括钢桁梁的主纵梁3顶部依次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垫层2和预制轨枕板1,预制轨枕板1和主纵梁3之间通过高强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且各预制轨枕板1和主纵梁3之间横向两侧设有钢筋混凝土垫层2。钢筋混凝土垫层2设置在预制轨枕板1与主纵梁3之间,在轨道结构安装时可以起到填充与调整轨枕板高度,同时在运行时可以起到支撑、承力与传力的作用。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涉及的轨枕板平面图,预制轨枕板1为预应力钢筋轨枕板,如图3所示,预制轨枕板1包括起吊套管8、第一连接螺栓孔9、限位孔10、第一预埋绝缘套管11、第二预埋绝缘套管12,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每块预制轨枕板1上至少设有两排承轨系统,每排承轨系统设有至少4组扣件系统预埋绝缘套管,其中靠近预制轨枕板1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预埋绝缘套管11,靠近预制轨枕板1横向中心分别设有一组第二预埋绝缘套管12,每组第一预埋绝缘套管11用于安装标准轨距钢轨7的扣件系统,每组第二预埋绝缘套管12用于安装护轨6的扣件系统。本技术的预制轨枕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主纵梁(3)上方的预制轨枕板(1);且,/n所述预制轨枕板(1)和所述主纵梁(3)之间通过高强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灌注有钢筋混凝土垫层(2);/n所述预制轨枕板(1)横向两端设有限位孔(10),所述主纵梁(3)顶部对应该限位孔(10)的位置设有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嵌设于所述限位孔(10)中,两者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主纵梁(3)上方的预制轨枕板(1);且,
所述预制轨枕板(1)和所述主纵梁(3)之间通过高强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灌注有钢筋混凝土垫层(2);
所述预制轨枕板(1)横向两端设有限位孔(10),所述主纵梁(3)顶部对应该限位孔(10)的位置设有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嵌设于所述限位孔(10)中,两者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和所述限位件(13)之间具有间隙,作为灌注所述钢筋混凝土垫层(2)的灌注口和观察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预制轨枕板(1)上至少设有两排承轨系统,每排所述承轨系统设有若干组扣件系统预埋绝缘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桁梁上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靠近所述预制轨枕板(1)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预埋绝缘套管(11),靠近所述预制轨枕板(1)横向中心分别设有第二预埋绝缘套管(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荣孙立朱彬张政周磊娄会彬全顺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