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881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9
阀具备第一阀壳体、第二阀壳体、隔膜、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隔膜与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与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够在使上游侧阀室和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上游侧阀室和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位置与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第二排出流路和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第一位置使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有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装置是用于血压测定的流体控制装置,具备压电泵、阀、以及袖套(cuff)。压电泵将加压流体送入阀,阀切换压电泵与袖套的连通/非连通。在阀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非连通的隔膜。在压电泵的运转时,隔膜处于连通位置,从压电泵送出的加压流体经由阀被送入袖套。若停止压电泵的运转,则加压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隔膜移动至非连通位置。由于阀内部被打开成为大气压,所以袖套中存储的加压流体返回到阀,并经由阀排出到外部。在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装置中,设置形成阀的外壳的第一阀壳体以及第二阀壳体。在形成第一阀壳体和第二阀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隔膜。隔膜通过其外边缘区域被第一阀壳体以及第二阀壳体从上下夹持,而固定于规定位置。隔膜的外周端向阀的外部露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6155号公报近年来,需要提高流体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在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压电泵运转时,在隔膜的中央部施加由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具备:/n第一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流入口和阀座;/n第二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以及第二排出流路,被层叠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阀壳体;/n隔膜,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壳体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之间,并具有连通口;/n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和上述第二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以及/n第二固定部,在俯视时,在比上述第一固定部靠内侧,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中的任一方,/n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9 JP 2018-0432711.一种阀,具备:
第一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流入口和阀座;
第二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以及第二排出流路,被层叠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阀壳体;
隔膜,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壳体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之间,并具有连通口;
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和上述第二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以及
第二固定部,在俯视时,在比上述第一固定部靠内侧,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中的任一方,
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接触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分离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的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上述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上述第一位置使上述第一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上述第二固定部将上述隔膜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宪一郎儿玉幸治竹村洋阿知波宽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