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33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包括: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目标数据接口将各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将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可见,本方法能够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转换为格式统一或可相互识别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从而能够解决各专业三维模型在同一平台环境中的兼容性问题;能够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模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三维建模在项目建设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项目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模型设计已成为一种常态;并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不断提高需求,使得项目建设更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专业领域性,使得项目建设涉及多专业配合设计、制造、施工成为常态。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预先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进行综合整合,以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以便基于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进行全功能运用,如进行错漏碰缺检查以发现项目中图元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整体工艺是否合理、设计功能是否实现,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或者进行方案/进度/工程造价的分析等。为了实现各专业三维模型进行综合整合,需要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设置为统一的格式。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基于相同的底层框架协议编写对应的代码设置三维模型,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服务商而言,难以协调,例如常见的用于整合各专业三维模型以进行全功能运用的软件有AutodeskNavisworks、BentleyProjectwiseNavigator、SolibriModelChecker、Xsteel、catia、UG、Proe等,但这些软件局限在各专业三维模型的独立进行或同一公司开发软件之间的三维模型整合;不同公司不同三维模型间,一种方式是先将各专业三维模型线条化并转换三维线条模型,再通过转存为可以识别的格式如二维模型,通过对各二维模型进行合成整合,再转换为三维模型,即得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这种方法在将三维模型线条化并转换为三维线条模型时,将丢失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材料属性,造成数据的失真;另一种方法由于各专业核心建模软件生产的三维模型格式不兼容、软件优势不一、专业市场占有率不同,采用其中某个专业核心建模软件全部完成项目全部专业的综合三维模型异常困难;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大量的技术人员手动将二维图纸理解输入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且信息理解沟通存在误差,将进一步导致整合出的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不够准确。因此,如何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能够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所述目标数据接口将各所述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优选地,在所述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之后,进一步包括: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存储于大数据云库中。优选地,在所述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之后,进一步包括:利用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进行综合碰撞检查,并在检查出冲突情况时,发出对应的提示信息。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将检查出的所述冲突情况记录至检查日志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第一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权限从所述大数据云库中调用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执行所述第一业务请求。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第二业务请求时,按照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大数据云库中调用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执行所述第二业务请求。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和/或所述第二业务请求时,向预设的计算机发送触发指令,以触发所述计算机执行利用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执行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和/或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的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转换模块,用于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所述目标数据接口将各所述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整合模块,用于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的步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首先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然后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目标数据接口将各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将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可见,本方法通过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目标数据接口将各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即能够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转换为格式统一或可相互识别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从而能够解决各专业三维模型在同一平台环境中的兼容性问题;同时,本方法避免了将三维模型线条化为三维线条模型并转存为可以识别的格式如二维模型的过程,即不涉及三维模型的参数信息的转换,因此能够避免数据失真,从而提高整合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另外,本方法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额外手动地将二维图纸理解输入为多专业三维模型,而是直接利用预设框架协议对各专业三维模型进行格式转换和整合,因此能够减少技术人员的手动操作,能够降低对人力资源的消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n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所述目标数据接口将各所述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n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
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所述目标数据接口将各所述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
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存储于大数据云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之后,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进行综合碰撞检查,并在检查出冲突情况时,发出对应的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将检查出的所述冲突情况记录至检查日志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第一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权限从所述大数据云库中调用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执行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朱长根保礼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